七绝之首《凉州词》让人回味无穷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有名的诗人,他的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尤其是他写西北边塞风光的诗篇更是气势磅礴,意境开阔,读起来朗朗上口,让人回味无穷。
可惜的是他的诗歌大多都已经失传了,现存的仅有六首诗。
这六首诗中有两首诗久负盛名。一首就是我们从小就会背诵的《登鹳雀楼》,另一首就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曾被誉为唐诗七绝之首的《凉州词》。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吹起那杨柳,依然留不住我的朋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写得尤为巧妙。羌笛者就指的是胡笛。是唐代时期少数民族吹奏音乐使用的笛子。杨柳则有两个含义,第一《折杨柳》枝是在当时非常流行的曲调。羌笛所吹奏的就是这《折柳枝》曲。
第二、“怨杨柳”表达的是惜别的惆怅。因为在乐府诗横吹曲调中《折杨柳》枝的歌词说“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意思是说呀。朋友将要远行,折下一枝杨柳为他送别,这个柳就是跟留是个谐音。
唐代风俗,常常是灞柳送别,那就是在长安的东边的灞桥送别客人的时候,往往折下一枝柳枝来表达自己恋恋不舍的心情。所以《折杨柳》即是一个曲调的名称,也是当时送别友人流行的风俗。
王之涣:看看这边塞多辽阔呀,连春风都到不了
“羌笛何须怨杨柳”,这意思是说在这遥远的边塞。那胡笛、羌笛吹起了《折杨柳》曲,可是要在此间折一枝杨柳送别也是不能够的,因为此间是茫茫的大漠,是不可能有杨柳树的。
所以在征人戍守边陲,这样非常凄恻而又孤独的情景下,似乎连这笛声也在埋怨杨柳。为什么要埋怨杨柳呢?因为在这个地方啊,是留不住人的。
所以“何须怨杨柳”,实际上是在自我宽解。意思是说不要再发出这怨恨之辞了。“春风不度玉门关”这边远的荒漠,连春风都吹不到啊!春风吹到了玉门关的关口上就止步不前啦,我们这些戍守边陲的人,想要感觉到春风都很难的。
关于主播和课程:
康震,《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点评嘉宾,《百家讲坛》讲师,师从当代诗词大家霍松林,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他是精通书法、酷爱绘画的“康师傅“,喜欢游历山水。他的声音有满满的元气。他读过很多书,但没有学究气。康震教授倾尽二十多年诗学心得,在喜马拉雅上线《康震品读古诗词》课程,献给忙了一年的你,还有我们的家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