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1)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2)

在中国电影博物馆,有5尊“中国电影开拓者”的塑像,他们是拍摄中国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的任庆泰;拍摄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郑正秋;拍摄香港第一部故事片的黎民伟;中国共产党最早进入电影界开展左翼电影运动的领导人夏衍;另外一位就是本文的主人公:建立人民电影事业第一个机构——延安电影团、曾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电影局局长的袁牧之。

编辑:南瓜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3)

▲ 袁牧之(1909-1978)

1909年5月30号这一天,一名男婴降生在浙江宁波的一户商贾之家。家人为他起名家莱,号牧之,乳名阿毛。花甲得子的袁父很是兴奋,对阿毛爱护备至。不料,在小阿毛六岁那年,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他人。所幸,袁家还有一位明事理且热心肠的大房奶奶。大奶奶膝下无子,便将阿毛带在身边教养。

大奶奶也是“文艺”之人,平时喜欢看戏剧,有空便带着阿毛去看“新剧”。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之下,小阿毛竟开始“自编自导”起来,与邻家孩子在院子中表演。大奶奶育儿有道,为了让阿毛更好的释放天性,不仅鼓励阿毛演戏,还会拉观众来捧场。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4)

▲ 《桃李劫》海报 1934年

转眼间,小阿毛到了上学的年龄。大奶奶将他送到上海的姐姐家中,并在那接受教育。到上海后的阿毛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那时,上海正大力提倡“爱美剧”,全市成立了不少戏剧研究机构和业余团体。热衷表演的袁牧之刚上中学就加入了戏剧协社,认识了洪深、应云卫、欧阳予倩这些中国话剧、电影界的先驱。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5)

▲ 《桃李劫》剧照

阿毛的演戏事业虽遭到姐姐的反对,但他没有轻易放弃,继续热爱着自己的演艺事业。进入大学的阿毛加入了“辛酉剧社”。入社后相继接演了《万尼亚舅舅》《狗的跳舞》《酒后》《五奎桥》得等剧目的演出。他既扮演过高贵的绅士,也扮演过穷苦渔夫、纨绔子弟、神经质的酒徒。在扮演这些角色时,他的体征、气质、声调,都会随剧中人千变万化,所以每次演出都很成功。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6)

▲ 《风云儿女》宣传报

在舞台上的不断变幻与出神入化的表演效果,让阿毛获得了舞台“千面人”的美誉。为检验自己是否真有“千面”,他来到一家照相馆,仅用一件西装、一条领带、两顶礼帽,在10个星期居然拍出了10位西方电影表演大师的面孔,其中包括卓别林和《巴黎圣母院》中扮演敲钟人加西莫多的麦特·罗伦,神态与造型都栩栩如生。

照相馆老板得意地将这些照片摆在橱窗里,引得许多路人驻足观看。后来,一位记者买走了这些照片,将其印在一起,同时写了一篇《千面人——袁牧之》的文章发表在报上。从此,袁牧之“千面人”的称誉便得到了大众和业界肯定。

参考资料:

《文存阅刊》2017年第1期。

推荐阅读

“宝哥哥”徐玉兰离世的第二年,怀念!

04-19 王文婧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7)

浪漫大雅宝 | 艺术家CP的甜蜜往事之三

04-19 王文婧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8)

袁牧之三部曲 从袁家阿毛到舞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