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回顾:《道德经》一章:入门的功夫,大道至简,世人想得太复杂

首先,明确概念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及概念的所指范围,不要在概念上产生纠纷。

其次,教导人们认知事物的入门方法,即观察事物的“无”和“有”两种状态。

“无”是指观察事物的发端,即事物产生的动因、条件和背景;“有”是指事物的边界、归终,即事物的存在状态、发展轨迹和影响效果。

“无”“有”的合称为“玄”,而非“玄奥幽深”之义。

“玄之又玄”是为“众妙之门”,即认知事物的法门,是大道入门的功夫。

何为“玄之又玄”?是指动态反复地观察事物的“无”“有”状态,这里我将之简称为“玄览”之法。

“玄览”包含因果观、整体观、历史发展观和对立统一观,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

延伸一下:

为何老子贵“无”?

世人多执于“有”,即事物的现存状态,而往往忽视了“无”,即事物的动因和背景。

世人多执于事物静态的“有”,而往往忽视了“有”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会不断产生新的“有”,那么原来的“有”又成为“新有”的“无”,即新事物孕育在旧事物之中,新事物又会不断孕育更新的事物,此为“有无相生,对立统一”,所以要动态地观察事物。

原文: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2)

文义:

按照一般逻辑,讲完入门之法,就要进一步讲解,最好是学以致用。

果然,第二章就把事物的对立统一做了进一步的举例阐述,并深入到圣人治国行事的实践层面。

第二章本是没什么争议的,人们的解读都相差不大,但我从原文中真心看不出“无为”是“不妄为”的意思。按常理推断,但凡是个正常人就会知道不可妄为,用得着老子在这儿喋喋不休地强调、教导吗?

自以为高明,为经典强行找补是通病,老子用得着你们找补吗?!(这个“老子”的歧义太过瘾啦!)

古人多崇古,今人多非古。皆不足取。

第二章的行文逻辑上应当是: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有为与无为是对立统一,无为就是有为,于是圣人无为就能达到有为的效果,而且手段更高明(主要是省事吧)!

这么容易当的圣人,真是让我无言以对!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3)

我在一章的解读回顾中,结合了人们现实的问题——往往执于“有”而忽视“无”。

为什么呢?

“有”可见、易见,也更容易发现“利益”,于是人们有积极性,往往会自发、主动,而“无”则相反。大道是有无相生,阴阳平衡的,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执于一端肯定是不对的,大家都执于“有”,谁来平衡“无”呢?

由此,我大胆推测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句话里的“无为”是否可以解释为大多数人的“不愿为”,而圣人需为众人“不愿为”之事?

这样,大家分工合作,岂不共同实现了整个社会的有无的对立统一了吗?

《道德经》后文中也说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很是有些反其道而行之的意味。

当我再往下对照第三章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时,守中的观念一出来,我基本上心里有谱了。

这才是圣人之治啊,圣人作为有道之人,身居高位,守中用中,维护社会的平衡有序,就是他的责任。

到底对不对呢?还是那句话:用实践来检验!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4)

现在最热的话题就是中美体制的横向比较了,我们来看看。

美国奉行自由主义,大市场小政府,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是私人自由发展运行,包括公共基础设施,如基础通讯设施、电力设施、交通设施等。而在中国,是大政府,公共设施都是国家、政府的事情。

于是,中国成为基建狂魔,基础通讯、电网、道路等不计成本,完全覆盖,无论这个村有多么偏远,村里有多少人,一定要实现“村村通”;而美国则因是私人企业要考虑投资回报率,只能覆盖人多的地方,于是美国高铁一条也没有,乡村大多无信号,得州一场风雪打回原始社会。

其实,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从民众的自然想法出发,必然是无利不起早,没有投资回报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做,利来利往,趋利避害,这是人的本性,无可厚非。

但中国政府是大政府,有利没利都要做,因为这对整个中国社会是有利的,是道义的要求。

中国政府就是“圣人”,做人们不愿做的事情,是为“处无为之事”。

同理,“行不言之教”也可以这样理解:倡导呼吁那些人们不愿说或极少谈及的事情。

世人多贵“有”,而老子“贵”无,正是在践行“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5)

再如,如何赚钱是人们都去追捧的,如何奉献是人们不愿谈及的,只有圣人(政府)来教导了。其实这些整体利益上的公共职责,正是中国政府自古以来的基本职责,也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

这种理解还有一个佐证,就是第二章最后一句话: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通常的解释是圣人不居功,功德反而不会离去。这似乎有些阴谋论的意味了,圣人是“曲线利己主义”啊!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6)

我又想到了第三章的开头:不尚贤,使民不争。直觉这个“居”字,与“尚”字存在着某种联系。

直接百度了一下: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7)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8)

这里可以取“存放、安置”的引申义,与“崇尚”有着一定相似性。

又百度了“去”字:去,人相违也。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9)

联系第三章的阐述,这句话就可以这样解读了:圣人不尚功,而尚功的人们却不违背他。

整个第二章就是在说,圣人承担人们不愿做的事情,来维持整合社会(万物)的对立统一,有序发展。

唉!我似乎捅了个大篓子,直接推翻了千百年来老子的清静无为的人设,无为变成了相当有为。

后面有无数的章节字句,包括紧接着的第三章,都是讲“无为”“不争”: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无知无欲、智者不敢为……

单单是掀翻这些,就是巨大的工作量。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0)

好吧,我承认,老子的确是主张“贵无”“不争”及“清静无为”的。

但是,至少第二章说的却不是这种“清静无为”。中国文字就是这样,同样的字句,即便是有歧义,歧义之间也是有这莫大关联的,“不愿为”与“清静无为”“不妄为”本质上是相通的,但也是有区别的,是同一问题的不同层面,至少第二章是在说“不愿为”这个层面,待后面讲“清静无为”的时候再细说。

圣人之治,没那么玄奥,也没那么简单,想啥事不干是不可能的。

为加强说明,我们再回头看二章的第一句。

关于“美”和“ 善”,为何单列出来先讲,而不是跟有无、难易等组合一起罗列?

先看陈鼓应版本的考据和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1)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2)

各位历史上的大牛对第一段的解读,其实都是第二段的意思,是翻来覆去的车轱辘话!

我却主张按所谓“一般人”的解读:天下都知道这个事物是美的、是善的,这就坏事了!人们都去追寻这个“美”这个“善”,是冲着这个美善的“利”去的,就会忽视掉其中“不利”的一面,社会的天平就会失衡!

紧接着,下面通过一些列对应词组,讲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不存在只有美善的事物,所以圣人看待事物要冷静理智,要站得高看得远看得全,要看到美善的对立面,默默地自觉去维护大道的平衡。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3)

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指导下,一切向钱看,从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现实证明,整个社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民众是短视的,只要赚钱,我管那些!其实这无可厚非,政府却不能一味放任,于是后来进行各方面的政策和舆论导向,努力将这股非理性的狂热慢慢降温,当然这一过程也是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再比如,大家都知道房子好,于是纷纷买房炒房建房卖房……这就不用多说了,好处的确不少,恶果也是有目共睹。

所谓“民意汹汹”其实更多情况下是个负面词,民意与民心是不一样的。圣人要把握的是民心,即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民意则是部分民众的眼前利益、短暂利益。

一句话:你要比别人高明,就要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一面。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4)

第二章还有一句话比较费解:

万物作而不辞(王弼通行版),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这当是圣人无为而治的效果,可以有两种解读:

1.作、生、为、功成,四个动词以万物为主语;辞、有、恃、居,四个动词以圣人为主语。

2.整句话都是以万物为主语,是万物从“作(兴起)”到“功成”的四个发展阶段的对立统一状态。

如果是解读1,则“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之功成,人民不相违。

如果是解读2,则“弗居”字当做“周流不居,生生不息”之义,“夫唯弗居是以不去”是说圣人有平衡阴阳之功,万物(社会)得以有序畅通,循道而行,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

这也应了第一章中 “玄之又玄”的有无相生之义——事物一定是个动态的螺旋上升转化的状态和过程。玄者,旋也!

这两种解读都是通的。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5)

我更倾向于解读2,因为解读1还是逃脱不了圣人的“曲线利己主义”之嫌,虽然“外其身而身存”此类说法后文也有不少,但并不应该出现在第二章。太急切了些:好嘛!刚入门就先想着自个儿啦!

这里应当还是以“事功”为要:一章掌握了玄览之法,二章就可以学以致用,进一步领悟对立统一之道,并效法圣人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了。

老子果然是个实干派!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讲解(无为而治是老子玄览这一入门功夫的学以致用)(16)

今天就先把“文义”部分发上来,长文不易,请多多支持。

如果您觉得解读得有道理,请多举出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来佐证这些观点,大家相互探讨,我也可以从中多吸取养分,把“旁通”部分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