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1)

文:花江云

如果《绣春刀》甚至《绣春刀2·修罗战场》都没能让你看得尽兴,那么《少年锦衣卫》一样不会让你失望。锦衣卫这样的身份牵动着大半个明代,上到指挥使,下到小旗官,实在是太适合拿来做文章了。

读正史枯燥,确实不如看看动漫来得有意思,《少年锦衣卫》不仅剧情设置有趣,画面制作精良,在宣传方面也一直打出的是“尊重正史”的旗号。老少咸宜,寓教于乐,岂不美哉?

然而,动漫不等于历史,动漫在对历史的改编过程中,是有“不完全遵照真实历史”与“违背真实历史”的行为出现的。二者的分界其实很明显,在于观众会不会被其误导而产生对历史的歪曲认识。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2)

其中,“不完全遵照真实历史”属于在真实历史的范围内对其进行一系列艺术加工,分为两种情况:

①合理艺术加工。如史书与文学资料并无具体记载,但根据时代背景,有可能或有原型在当时出现的人物,以及发生的具体事件。

②不合理艺术加工。如既无史书与文学资料记载,也不可能在当时出现的人物、具体事件。但不存在对历史人物、具体事件进行抹黑、张冠李戴等情况。

“违背真实历史”则是和真实历史出现极大的相悖,如时间轴混乱,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抹黑、张冠李戴,误导观众,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影响。

《少年锦衣卫》是一部以明代为大背景,以锦衣卫为具体题材的动画作品。这部动画作品中出现的人物(不包括鬼神),大致可以分为四种:

①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如明宪宗朱见深。

②历史上并未存在过,但可在历史中寻找到其原型的人物:如王贵妃的原型是万贵妃、王通的原型是万通、戚承光的原型是戚继光。

③历史上并未存在过,但与真实历史人物存在具体关系的人物:如袁笑之的人物设定是袁彬之子、徐灿的人物设定是定国公徐达的后人、方雨亭的人物设定是颍国公傅友德的后人、朱延婍的人物设定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妹妹。

④历史上并未存在过,且无法在历史中找到原型,也不与真实历史人物存在具体关系的人物:如段云、花道常、冥火僧。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3)

一、不完全遵照真实历史

袁小棠

袁小棠是《少年锦衣卫》的主角,与方雨亭互为青梅竹马,其父是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使袁笑之。

我们知道,在明代,负责侦缉刑事的锦衣卫机构是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负责本卫的法纪、军纪、监察、人员管理等职责,相当于宪兵。北镇抚司专理诏狱,且拥有诏狱,可以自行逮捕、侦讯、行刑、处决,不必经过一般司法机构。

根据人物设定,袁小棠的父亲袁笑之官居正三品,生于宣德元年八月十七日,也就是1426年。而袁笑之的父亲,则是有文字记载可循的前军都督府佥事掌府事袁彬。

袁彬生于1401年,卒于1488年,其父为袁忠,其妻为王氏,而关于袁彬的家族成员再无具体记载,关于其子女也无具体记载,这便出现了一个可以利用的合理空档。

根据《少年锦衣卫》的背景设定可以得出,在公元1426年,25岁的袁彬得了一子——袁笑之。

历史上并没有任何关于袁笑之的记载,可见此人是架空人设,但是符合时代背景,不违背历史,属于合理加工。

可以这样说,由于袁彬的家庭关系记载较少,所以为袁小棠提供了不必细挖的人物身份,也为架空的整体故事提供了大致可行的发展空间。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4)

方雨亭

方雨亭是剧中的女主角,自小被袁家收为养女,坚强聪慧,与袁小棠互为青梅竹马。

在《少年锦衣卫》第二季中,方雨亭的母亲给她留下一封信,但此人极有可能已经不在人世。

根据这封信上的言辞,可以确定的祖先是颍国公傅友德,而且方雨亭是傅家遗孤。信的末尾,是“母傅方氏字”,那么,由此可见,方雨亭的父亲一定姓傅,母亲则是姓方的,那么方雨亭则是所谓的“罪臣之女”。

再根据《少年锦衣卫》剧情以及人物形象来看,方雨亭的辈分和徐灿相差无几,可以根据推断徐灿身份的方式来对方雨亭的身份进行推断。

徐灿的父亲是第四代定国公徐永宁,方雨亭的父亲则不可能是第一代颍国公傅友德,甚至有可能是第三、第四代。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5)

根据《国榷》记载:友德兄友仁冠带总旗,亡子,友德长子忠驸马都尉,次子春出继友仁,生谟,又绝。族人保州知州润之次子继谟,世总旗。傅友德季子傅添锡,遭乱幼相失游钱塘,补诸生。说潘原明以杭州降,授明州训导。缚奸侩先通倭者进大名知府。七日,值元孽犯境而逃,安置云南之永平,明年除大理知事,未几,普安贼叛,死之,藁葬驿后。添锡子宽、宽之子瑄、瑄之子澄。澄子教谕江安,江安子良弼。工科给事中,正德十六年诏立添锡祠于大理。

这其中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在傅友德的第一代后代中,如果单看儿子,长子傅忠,作为驸马娶寿春公主为妻;次子傅春,过继给其兄傅友仁;三子傅让,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亲军;四子傅添锡,在与其征战云南的时候下落不明。

即使是根据这些历史细节,我们也无法判断方雨亭的母亲“傅方氏”,到底是傅友德哪一位子孙的妻子,方雨亭的认祖归宗结果,也只能笼统地归到颍国公傅友德身上。这也是《少年锦衣卫》目前留给观众的谜团,有待解开。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6)

朱延婍

九公主朱延婍在设定上是皇帝的妹妹,因为排行第九,所以被称为“九公主”。

明宪宗朱见深有记载可循的姐妹有八位,分别为:重庆公主,天顺五年下嫁周景;嘉善公主,成化二年下嫁兵部尚书王骥之孙王增;淳安公主,成化二年下嫁蔡震;崇德公主,成化二年下嫁兴济伯杨善孙杨伟;广德公主,成化八年下嫁樊凯;宜兴公主,成化九年下嫁马诚;隆庆公主,成化九年七月下嫁游泰;嘉祥公主,成化十三年下嫁黄镛。其中,《国榷》中将“重庆公主”作“惠庆公主”。

有趣的是,这些在《明史》中可循的公主正好有八位,而且对这八位公主所嫁也都有记载,不便在这过于固定的基础上再进创作。

所以,“九公主”朱延婍并没有相对应的原型,历史中对女子的记载一般来说并没有对男子那样注重,所以,九公主朱延婍可以说是《少年锦衣卫》这部作品中合理虚构出的人物形象了。

而且,为了让人物形象更加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动画中的服装设计也是下足了功夫。如九公主朱延绮的发型,也是比较贴合明代皇女的日常发型的。

《大明会典》中有明确的相关记载:在明代,皇女日常戴一寸多宽的小头箍,十余岁开始留发,留发一年后,选择吉日将头发往两边分梳,束成八字角模样,谓之“扒角”。至选婚有驸马,才择吉举行上头仪式。

九公主还没有到“选婚有驸马”,所以未婚的九公主,发型并没有到上头仪式后的模样。

九公主的服装,在宫内与在宫外是有所区别的——宫内长裙,宫外短裙。然而,明代是没有短裙这种服饰的,即便是公主的常服,也应当是襖裙。

这属于不合理艺术加工,但不达到不尊重历史的程度。九公主人物形象的设计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遵循艺术需要,这种具备艺术色彩,但还依然在历史框架中兜转的架空,能够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7)

徐灿

徐灿是剧中的反派人物,性情张扬,且与袁小棠等人十分不对路。

根据方雨亭的口述,徐灿是“中山王徐达的后人”,袁小棠则说徐灿“仗着跟定国公姓了个徐”。

在徐灿的人设中,其父为景泰六年袭爵的徐永宁,明朝第四代定国公。

根据明朝的封爵制度,异姓封爵为公、侯、伯,在这三等当中,封功臣及外戚,皆有流有世。

“公”可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爵位了,而且可以通过世袭方式来进行继承。那么,徐灿不一定是嫡出,却很有可能是旁出,因而只是“姓了个徐”,但也足够其在北镇抚司中横行霸道。

景泰,是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即1450年至1457年,前后共八年。也就是说,徐灿的父亲是在这八年之中袭爵的,那么,徐灿于成化年间在北镇抚司仰仗父亲的爵位而有职可居,也是合情合理的。

然而《明史》中对徐灿并没有相应的记载,但徐灿这样的人物形象在《少年锦衣卫》所依托的明代背景下是完全有可能出现的,这属于所谓的合理改编,可以不符合历史,但是并没有歪曲历史,也并没有不尊重历史。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8)

万贵妃与万通

在剧中有“三盗”的形象设定,花道常为三盗之一,诨号是“千面狐”。善于易容的千面狐花道常为取得珍宝,曾化作皇帝贵妃的面目,进入宫中盗取九龙杯。

在明史中,朱见深的妃子是万贵妃,剧中则改为了王贵妃。

万贵妃世称万贞儿,有三位兄弟,分别是万喜、万通、万达。

剧中的王通是王贵妃的亲哥哥,于是,同样的“改”就顺理成章地出现在了北镇抚司之中——成化十二年十一月,太监黄赐传奉圣旨,升锦衣卫正千户万通为指挥佥事,副千户万达军人,邵宗、王敏为正千户,俱世袭。通达皇贵妃之弟,宗宸妃之弟,敏顺妃之弟也。

也就是说,王贵妃的亲生哥哥王通,其原型是万贵妃的亲生哥哥万通。根据这几点线索,可见在《少年锦衣卫》中,是直接将“万”姓改为了“王”姓的。这样的改编还是非常合情合理的,并不会对观众造成巨大的误导,可以为观众所接受。

二、违背真实历史

说书人的台词

在《少年锦衣卫》第一季的开篇部分,说书人口中有“大侠生来胆气豪,拳打九天月,脚踩五洋鳖。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五岳摇,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的句子。

然而,这些句子的“原型”则是明世宗朱厚熜为大将毛伯温南征所写的壮行诗——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继续观看之后的剧情,我们可以得知,当时在位的皇帝是“成化帝”,也就是明宪宗朱见深。根据史料记载,朱见深的生卒年是正统十二年至成化二十三年,即1447年12月9日至1487年9月9日,在位时间是1464年至1487年。

朱厚熜是朱见深之孙,生卒年是正德二年至嘉靖四十五年,即1507年9月16日至1567年1月23日,在位时间是1521年至1567年。

朱见深与朱厚熜的生卒年毫无重合,朱见深在位时期,不可能出现朱厚熜之诗。

锦衣卫的官职(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9)

戚承光的身份

《少年锦衣卫》第二季中出现了新的人物——定远将军戚承光。

根据袁小棠的口述,戚承光“这些年来驻守西北边境”,然而历史上的戚家军主要是以英勇抗倭闻名,在东南沿海,而不是驻守西北边境。

戚承光的原型很明显来自于戚继光,“继承”一出,什么都清楚了。可戚继光主要的功劳是南平倭寇,北御蒙古,和西北地区其实没有什么太大关联。而且,戚继光生于1528年11月12日,卒于1588年1月5日,一生总共经历了三代皇帝,分别是明世宗朱厚熜、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

虽然同一个故事,同一个明朝,但已经与《少年锦衣卫》背景中原定的成化帝在位统治期间,又一次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长子的人头

在定远将军戚承光面对颍国公傅友德画像与方雨亭夜谈时,提到傅友德“将长子首级掷于殿前”,然而历史上的傅友德是“将次子首级掷于殿前”。

这个桥段是与历史有着极大违背的,非常不尊重历史真相,极易误导观众。

历史的真相是:颍国公傅友德最终在太祖面前自刎而死,此举令明太祖朱元璋大为恼火,于是下令将傅家所有男女眷属全部发配辽东、云南等地。颍国公傅友德的长子傅雍得以逃脱,只留下已故寿春公主之子。

这一部分,也与历史各方面有着巨大出入。

历史题材的作品,向来以历史为骨,以改编为翼。可供娱乐,切莫当真。如果能让观众通过作品产生对历史的浓厚兴趣,那么,这部作品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成化年间,大梦一场。

参考文献:

[1]清·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2]明·谈迁.国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明·李东阳等.大明会典[M].扬州:扬州广陵书社,2009

作者:花江云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