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是生活中常见的水果,一直被冠以“维C之王”的猕猴桃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成为了很多水果爱好者的热销水果品种。但是猕猴桃的营养成分虽然高,但是种植管理难题却大了,它不仅是喜阴品种,而且对于种植的区域很有讲究,特别是其根系对于土壤的选择更挑剔,可以说猕猴桃的根系直接影响树势以及产量,因此种植户应该完全掌握其根系的生长特性以及分布特点,才能为后期的丰产管理做好准备。

猕猴桃是多年生落叶藤本果树。在自然界中,植株主要依靠一年枝条的先端部分缠绕攀缘在其它树木或物体上向上生长,树木有多高,猕猴桃藤就能攀缘多高,在森林中为了争夺阳光,常常见到猕猴桃一直长到高大树木的树冠顶端并遮盖树冠,在林缘的溪流沟谷两边半阴半阳的湿润地带分布较多。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1)

在缺少攀缘物时,枝条自身互相缠绕,长成大型灌木状。在灌木较多的地方,枝条攀扶在灌木顶部向四周蔓延伸长,冠幅可达数十平方米。在生产栽培条件下,枝条攀附在人工设置的支架上,有些相似于在自然界缺少攀缘物或攀缘在灌木上的情景,不过要受到人为的修剪等调控措施的制约,控制冠幅面积,根据架型不同,冠幅一般为6~10平方米。

猕猴桃的经济寿命很长,在自然条件下100年以上的老树仍能大量结果,在人工栽培果园里,能生长50年以上,树干直径达20cm以上。

猕猴桃的根为直根系肉质根,主根不发达,仅在苗期显著,后被多而密的侧根和须根所代替。初生根为透明乳白色,不久逐渐变为褐色,成熟根呈黑褐色或灰褐色;老根的表皮层龟裂,呈片状脱落,内皮层为粉红或暗红色;当根转为黑色时便失去生命力,由基部再生新根替代。


一、猕猴桃根的构造:根的结构分为根尖、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1、根尖:根的顶端为根尖,最顶端为根冠。

顶端稍后为初生分生组织:可以明显区分为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表皮原细胞较小,长方形;皮层原约有6~8层细胞构成,原生质浓,细胞核大,皮层内有不少大型异细胞,液泡发达透明;中柱原位于根尖的最中央,细胞狭长。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2)

2、初生构造:尖之后为初生构造,由表皮、皮层和中柱构成。

最外一层细胞为表皮,其中一部分细胞的外壁向外伸长形成根毛,数量不多。

皮层生在表皮以内,相当发达,约与初生构造横切面的2/3,由多层细胞组成,呈多角形或椭圆形,排列不整齐,有胞间隙;皮层最外一层细胞为外皮层,排列紧密,呈长方形;皮层最内一层细胞为内皮层,具有凯氏带。

中柱位于根的中央,可区分中柱鞘、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中柱鞘由一层薄壁细胞构成。初生木质部为三原型,每个放射棱由多个导管组成;初生韧皮部呈三个束状,位于初生木质部放射棱之间,由多个筛管及其伴胞组成。在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有2~3列细胞构成薄壁组织带,是将来形成形成层的主要部分。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3)

3、次生构造:根的次生构造由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组成。

次生维管组织是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之间的薄皮组织带及局部的中柱鞘细胞转变成形成层,形成了次生维管组织。

随着根的次生增粗,皮层最外层细胞恢复分裂能力,产生木栓形成层,进而产生周皮。根的次生中柱鞘,为一层较狭窄的大小不一、胞壁较厚的环带细胞构成,鞘以内为数层薄壁细胞。

根的次生韧皮部由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和韧皮射线组成。筛管和件胞成群分布,韧皮射线为单列放射状排列。

猕猴桃根的次生木质部由导管、木薄壁细胞和木纤维组成。导管粗而散生在木纤维中,具梯状穿孔底板。木纤维细胞横切近方形,胞壁厚并木质化。木薄壁细胞呈分散的不规则带。木射线多数为单列细胞、少数为双列细胞组成,呈放射状自内向外排列。

根的皮层、增生的薄壁细胞和次生韧皮部中,都生长着为数众多的大型异细胞,其中含有簇生的针晶状草酸钙结晶。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4)

二、猕猴桃根的类型和分布

1、根系:猕猴桃幼苗长出2~3片真叶时,主根就停止生长,随着侧根的分生,形成类似簇生性的侧根群,呈须根状根系。其细根发达而稠密,有从生状的交互生长或缠绕生长现象;加粗生长的侧根向四周扩展,根条呈扭曲状,自根的基部到根的顶端粗度几乎相等,这些侧根形成骨干根。

在骨干根上每隔一段距离发生侧根,形成一个庞大的侧根群,加上根顶端部的须根,构成了猕猴桃的主要吸收根。猕猴桃的须根(直径≤2毫米)虽占总根长度的98%,但生物量只占总根生物量的20%。

猕猴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较浅,范围较广。一年生苗的根条入土深度为20~30厘米,水平分布达25~40厘米;二年生根系入土深40~50厘米,水平分布60~100厘米;三年生根系明显加粗,不向土壤深处发展,而向水平方向发展。成年植株的根系,广泛分布于土壤深1米以内,在地表下40厘米处分布密度最大。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5)

调查发现,根总量的50%在土壤表层50厘米内,90%在1.0米以内。根的水平分布范围约为树冠冠幅的3倍。当然根系分布深浅与土壤疏松程度、水分含量、肥力状况密切相关。新西兰将猕猴桃成熟芽嫁接到实生苗上,嫁接植株的根在4米深的疏松多孔的土壤中被发现。据在都江堰市洪口乡的调查发现,在冲击而成的含有大量卵石的肥沃土壤中,有的根入土深度达3米以上。

总之,猕猴桃的根系非常庞大,一年生苗平均总根数达7000余条,总根长100余米。新西兰调查盛产期猕猴桃在土壤表面下50厘米内,根的密度为每立方米5~10千米长。

2、骨干根:成年猕猴挑的骨干根比一般果树少,粗度比侧根大得多,随着树龄增长,有部分侧根加粗生长,其余根逐渐衰老死亡,而加粗的侧根成为骨于根。

猕猴桃的骨干根虽只占总根长度的2%,但生物量却占总根生物量的80%。成年植株的骨干根特别发达,据调查,9~15年生猕猴桃树骨干根总长达10.6~16.58米,平均14.02米,直径在1厘米以上。骨干根的穿透能力很强,可连续穿透风化母岩1米以上。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6)

3、根压:前面在根的构造中讲到,猕猴桃根的导管发达,因此根压强大,根部输导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很强。在营养生长期,如果缺乏水分,则叶片迅速萎蔫,尤其在萌动后的树液流动期根压更大,此时切断植株任何一部分甚至先前受伤部分都会发生大量伤流。

如果在缺乏水分的时候,切断猕猴挑一条重要的骨干根或侧根,比如3厘米以上的根,整个植株的叶片会全部萎蔫。这是生产操作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

4、不定芽和不定根:粗根在土里受伤后,能产生不定芽,可萌发成新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匍匐在地面上的枝蔓,在接触土壤的节间处可产生不定根。

猕猴桃根系的面积与根身比例(猕猴桃具有怎样的植物学特征)(7)


关于猕猴桃根系的介绍与详细情况大致如上,种植户若能掌握其准确的生长习性进行对应性的管理,相信年年丰产非常简单。成功就在离我们不远的地方,就看我们是否努力了!今天的技术分享就到这里,关于更多果树的种植管理新技术,可以关注‘蜀乡小果’长期免费学习技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