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三(5月21日)晚间,触控科技创始人陈昊芝发布员工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已经决定延缓赴美IPO计划核心原因是陈昊芝认为估值被资本市场低估而这其中主要是由于引擎故事不被认可导致触控整体估值的下降就在5天前,触控刚刚确定股票交易代码确定为“NEXT”,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互联网概念投资思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互联网概念投资思路(触控科技无法上市的真相)

互联网概念投资思路

本周三(5月21日)晚间,触控科技创始人陈昊芝发布员工内部邮件显示,该公司已经决定延缓赴美IPO计划。核心原因是陈昊芝认为估值被资本市场低估。而这其中主要是由于引擎故事不被认可导致触控整体估值的下降。就在5天前,触控刚刚确定股票交易代码确定为“NEXT”。

1、成也捕鱼败也捕鱼

招股书中,触控科技给自己的定位是创新移动娱乐平台。它为三个群体创造价值:移动内容开发者,移动用户,以及包括移动内容分发渠道和移动运营商在内的移动娱乐生态圈成员。相应的,它的平台包括三个核心组成部分:移动内容开发解决方案,移动娱乐内容,移动内容发行和变现。它们围绕着三个关键词:引擎、手游、发行。

虽然触控科技在招股书中对平台,特别是游戏引擎,极力渲染,但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它目前的主业手游。

触控科技的崛起源于《捕鱼达人》,这款大热的手机游戏给它带来了源源不断的收入,但也让它产生了很大依赖。截至2013年底,触控科技运营着总共98款手游,其中16款为自研,82款为代理。数量看似不少。但从2011年推出到2013年,仅《捕鱼达人》系列为触控科技贡献了74.1%,61.8%,73.4%的收入。

将这组数据与另一组数据放在一起看更有意思。2011年到2013年,触控科技全部自研游戏对收入的贡献为82.3%,63.2%,73.5%。也就是说,以2013年为例,除《捕鱼达人》系列外的15款自研游戏仅占收入的0.1%,少得可怜。

“捕鱼达人的生命周期也差不多了。市面上在研发技术上都没有太大的门槛,而且国内研发产品的心态偏向赚钱而不是做精品,触控也很难逾越。”某手游公司高管向记者表示。“捕鱼达人本来就不是他们的创意,只是在原有页游和街机游戏上做了手机游戏的转化。从这一点看,他们做产品时还是不能去做一款颠覆式创新的东西出来。我觉得这个基因是这样的。(触控科技)技术上有一些优势,毕竟能做出引擎并且有开放的心态,在技术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做产品)不仅是比技术,而是比创意和做极致产品的精神。”

持续研发出热门手游并非易事。触控科技在招股书中也写道,目前中国有预计超过1500个手游开发者,其中最成功的开发者也只有1到2款热门游戏。

另一方面,意图赴美上市的触控科技,深知美国市场对游戏公司的估值不高,因此触控科技虽以游戏壮大,招股书中所讲的却是平台公司的故事。

《捕鱼达人》时代介绍

《捕鱼达人》至今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上线的前三个月就赚取52.5万美金。

《捕鱼达人》是一款免费手机游戏,但通过内置计费方式获得收入。它在iOS平台上线后,又很快推出了iPad版,前几个月,我们全部是依靠分成收入。上线三个月后,《捕鱼达人》的总下载量已突破1000万次,日活跃用户120万,日启动490万次。这款游戏未分账前的总收入达到75万美金,按照苹果“三七分账”,《捕鱼达人》赚取52.5万美金。不过,在市场方面的投入巨大,我们也花费超过40万美金。

2011年7月,《捕鱼达人》的Android版本上线了,Android版采取“免费 收费”两种模式并存。毫不吃惊的是,免费应用的下载速度要远远超过收费应用。目前,《捕鱼达人》在iOS里下载量达1800多万,在Android上有1500多万,两个平台旗鼓相当。

不过,与前期依靠分成收入不同,《捕鱼达人》的7成收入来源于内置广告,剩余部分才是与平台分成。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告收入都是《捕鱼达人》的主要收入渠道。

《捕鱼达人2》时代

捕鱼达人2,12年10月份达到1000万人民币收入后,2013年2月份会突破3000万。目前已经稳定在单日100万人民币以上的收入。2012年一共发布过4次捕鱼的设备数据。这是2013年第一次,捕鱼中国激活总规模1.5亿次,安装总量超过2亿次。

“自主研发”时代

数据显示,2011年,触控科技营收为868万元,净亏损2890万元;2012年,触控科技营收增长至7653万元,净亏损达5210万元。而2013年该公司营收攀升至5.548亿元,净亏损扩大至8830万元。

触控科技的营收主要是来自两部分,一是来自移动游戏业务的收入,包括自研移动游戏的收入和代理发行移动游戏的收入;二是移动应用内的移动广告带来的收入。

其中前者占约98.5%是其主要收入来源。2011-2013年,来自移动游戏的营收分别为714万、6950万和5.47亿。

手游如此暴利的当下,为何触控科技还在连年亏损?

2、版权纠纷无休止

触控科技半年前的股权纠纷,陈昊芝并不能完全高枕无忧。

2013年12月16日,广州希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希力科技”)发出声明称触控科技的《捕鱼达人》涉嫌抄袭希力科技的《捕鱼达人》街机产品。

据半个月前的报道,希力科技副总裁黄剑介绍,2009年2月,希力科技全资注册了桂林力港,开发了《捕鱼达人》PC版游戏。触控科技的竞争对手中国手游也因旗下子公司代理了希力科技下一代类捕鱼游戏产品的发行而卷入这一纠纷,后经过沟通相互妥协。加上全球移动游戏联盟GMGC秘书长宋炜从中斡旋,版权纠纷算是暂告一段落。

但希力科技方面并没有放弃,黄剑当时即表示“正在准备采取法律行动”。4月24日,记者致电黄剑问及事件进展,对方表示:“对侵害我们权利的公司会采取行动。这两天会有消息公布。下周一我们会有具体行动。”

易观国际分析师顾浩认为,官司应该不会发生。但如果发生,肯定会影响触控科技IPO的进程,对它的估值也会有影响。

在版权上触控科技在捕鱼达人这款游戏中基本处于抄袭者的角色,在上市之期内曝出这么一桩事,对注重版权的美国市场来说确实让触控科技在IPO之路上吃了一个不小的亏。

3、没有核心用户难做发行

日前,易观智库发布了《2014年Q1中国移动游戏运营平台监测报告》。报告全面统计分析了包括百度移动游戏、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豌豆荚、小米、UC九游、当乐等国内主流移动游戏运营平台的用户规模、用户使用时长、启动次数等平台核心数据,报告还深入分析了不同运营平台的用户属性特征,包括地域分布、收入等指标,以及玩家的游戏偏好等,全景展现了2014年第一张国内移动游戏生态图景。

从报告来看,百度移动游戏、360手机助手、腾讯应用宝一共占据了72.6%的用户覆盖率,控制着中国大部分安卓手游分发资源,将超过7成的玩家牢牢拴住,但综合对比“移动游戏运营平台用户覆盖”“移动游戏运营平台用户使用时长”、“移动游戏运营平台APP日均启动次数”等三项最能映射用户平台活跃度的数值来看,百度移动游戏与360手机助手两家优势明显。

而触控科技在国内靠着前两年的老本《捕鱼达人》的大热,并没有留住用户形成自己的渠道。用户忠诚度和活跃度把握、以及新用户的引入对于触控科技来说在那些巨头级的企业面前还是远远比不上的。

4、仅善于讲故事是不够的

触控的故事,一切都要落到移动内容的发行和变现。

发行的出现,源于渠道的碎片化。与国外不同,如美国主要的渠道只有两个,即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而根据触控科技招股书,中国的安卓渠道2013年占市场份额53.2%,除了谷歌Play,还有腾讯、360、91、UC、移动运营商等,大大小小加起来超过300个。“要把这么多渠道整合在一起,不是专业的发行商很难。”一位手游行业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但做发行,对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触控科技的竞争对手中国手游CEO肖健说过:“资金将是发行商建立的第一道竞争门槛。”

对于目前尚在亏损的触控科技,上市将为它解决资金问题。

过去做发行,拿到产品以后,也不需要什么签约金,做一点推广,甚至不用推广,靠简单粗暴的洗量就能赚钱。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相同。首先,签约金要高,否则无法突破重围抢到好产品。其次,购买IP。IP即版权,手游的改编权。过去没有IP的概念,产品就是“裸奔”也不稀奇,但现在如果没有版权,遭到诉讼,产品就得下架。第三,推广也要花很多钱,大产品的营销费用可能要过千万。这么算下来,从拿产品,签约金,买版权,到搭配的推广。发行一款产品的成本高达一千到三千万。

“大公司要把营收搞上去就要多发行产品,就得有更多资金来运作。对资金需求量特别大,没有资金在市场竞争中站不住。”上述业内人士告诉理财周报记者。

以中国手游为例,其今年3月27日宣布完成第三轮融资,扣除佣金后的总融资额为7870万美元。中国手游2013年平均一个月发行一款产品,今年平均一个月发行三款,背后正是融资资金在支撑。

对于触控科技能否成功转型,部分互联网人士表示不乐观:“(触控科技上市)包装的概念是做平台,但它的本质还是CP,美国市场对CP的估值不高,不知道资本市场会不会买账。如果IPO融资成功,在战略上做调整,可能性不是没有。但现在能做平台的公司,三年前就已经布完局了,它现在才进去,机会不是没有,但要付出高额的成本和坚持。应用宝要追赶百度91、360,对腾讯来说都是很难的事情,何况是触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