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至22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承办的“非遗视角探山东”媒体采风行活动展开为期三天的行程。来自国家和省内多家主流媒体参与采风,先后走进泰安、东营、潍坊等地,深入了解山东非遗特色,对运河非遗、黄河非遗、海洋非遗、水浒非遗等多个非遗类型进行全媒体采风推广。
东平:运河与水浒非遗交相辉映
5月20日采风首站,媒体团来到泰安市,对东平县的戴村坝、水浒影视城进行了实地探访。戴村坝拥有丰厚的历史底蕴,是京杭大运河上重要的辅助水利工程,在京杭运河近500年的航运史上起着重要作用,被誉为“京杭大运河的心脏”。戴村坝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其位于山东省东平县城东南10公里处,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现已建成开放的戴村坝博物馆,是中国少见的水工文化博物馆,也是了解、研究中国水工文化史的平台,通过馆内的文物、模型、图片等,辅以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了解戴村坝悠久的历史和卓绝的设计思想。现在的戴村坝已发展成为集生态科普、休闲娱乐、文化研学为一体的休闲旅游区,实现文化遗产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
东平县非遗项目众多,“水浒传说”就是其中之一,“水浒传说”在2010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名录,2010年8月公布为第二批县级名录。而东平湖则是国内“水浒传说”遗迹比较密集、传说故事十分集中的地区,也是水浒文化的主体与骨架。值得一提的是,东平湖至今存有罗贯中故里姜罗庄、“水浒传说”故事的主要发生地棘梁山、聚义岛等40余处水浒遗迹。湖区周围,水浒英雄的故事家喻户晓,到处流传着晁盖七雄聚义棘梁山、阮氏三雄把守腊山等50多个“水浒传说”故事。“水浒传说”作为水浒历史文化的构成主要载体,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黄河非遗:吕剧韵律飞扬,老街传守匠心
山东的戏曲艺术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吕剧就是其中之一,在2008年“东营吕剧”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吕剧,又称化装扬琴、琴戏,作为中国八大戏曲剧种之一,有着不少经典传唱,《小姑贤》《王小赶脚》《李二嫂改嫁》等经典剧目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据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市吕剧博物馆建成于2013年3月,位于东三路以东,沂河路以北,占地面积9279.2平方米,由南北两栋楼组成,分为历史展厅、研学展厅、戏曲剧场、说唱剧场、室外展厅等五大部分。
东营市作为黄河非遗线路中必不可少的游玩城市,非遗项目众多。位于利津县的老街长巷是利津县重点打造的旅游长廊,集非遗文化馆、民俗文化展示体验馆、老戏台、传统手工坊、南岭豆腐、北岭丸子、民间小吃、游客休闲广场等于一体,力在推动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业态。通过非遗一条街的建设,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和旅游发展的双赢,探索出了一条非遗保护的新路,同时也是通过项目建设,进一步挖掘黄河文化,让黄河文化有了更生动的传播途径。
展非遗古韵,青州传承人秀“绝活”
5月21日下午,媒体团一行来到了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青州古城和青州博物馆,深入探访了解非遗演艺、康养非遗以及研学非遗等。
《尚书·禹贡》中有记载:“海岱惟青州”,青州作为“古九州”之一,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据青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青州市共有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项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7项潍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424项青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名,潍坊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9名,青州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87名。
据了解,为丰富青州古城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城市竞争力,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青州古城古街上,上演着内容丰富多样的常态化表演,内容涵盖体育竞技、民间传说、说唱、曲艺等颇具本地民间文化特色的艺术形式,每天演出两场,每场演出2小时,全年演出700场次以上。
在青州古城内青州花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媒体团成员也尝试踢了起来,据青州花毽传承人介绍,青州花毽从蹴鞠转化而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201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的风土民情、山川景物等与花毽名称、花样紧密结合,花样多达108种。青州古城内的非遗展演让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群众当中,同时不断吸收优秀元素,使非遗发扬光大。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英 通讯员 韩小梅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