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中,很多同学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感到很头大。其中涉及到四位大咖,每一位大咖都对应着一个实验,而且都提出了不同的理论,很多同学背着背着就混了。现在教给大家一个口诀,赶紧拿出小本本来记好了!
"桑代克的猫,巴甫洛夫的狗,斯金纳的小白鼠,班杜拉的娃娃。"分别指的是什么呢?它们指的是四位大咖所做的实验:桑代克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了试误说,巴甫洛夫通过狗进食的摇铃实验提出了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斯金纳通过小白鼠的迷箱实验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而班杜拉通过波波玩偶实验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
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通过猫开笼取食实验提出了学习的三个基本规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率。其中效果率最重要,如果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那么其学习效果会更佳。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通过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对反射进行了分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又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和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另外,他提出了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两条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泛化是分不清两种相似的刺激,比如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而刺激分化是指分得清两种相似的刺激,比如,小明能分得清"酒"和"洒"。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斯金纳通过小白鼠的迷箱实验提出了三个概念:强化、惩罚和消退。这里重点区分的是前两个。能让操作对象感觉高兴的是强化,而让其感到不高兴的是惩罚。强化和惩罚均有正负之分,给予一个刺激是正,而撤销一个刺激为负。举个例子,妈妈告诉小花:如果这次能考100分,那么就带她出去旅游。这就是正强化。首先看小花,出去玩能够让她高兴,所以是强化。而给予她这种刺激,所以是正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他也对强化进行了分类,可以分成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