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个题目考补全文言文的话,前一句是“永州之野产异蛇”,那后一句是什么简直不用细想就能答上来,毕竟是必须背诵的《捕蛇者说》那篇课文,过来人就算全篇忘了,来头第一句话总不会忘吧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1)

国画《捕食者说》

但是时间长了很多人会疑问,在《捕蛇者说》里,“黑质而白章”描述的到底是什么蛇?单从字面意思上来讲,这句文言文翻译过来就是:黑色的底子白色的花纹,那放眼永州,满足这个条件的除了一直公认的尖吻蝮之外,中国毒王银环蛇也是有分布的,就毒性来看,尖吻蝮虽外号“五步蛇”,但实际上毒性比起银环蛇来说并不大,没有文章中那种毒蛇顶尖的毒性,所以这两种蛇哪一种是永州之地真正的“异蛇”呢?

中国毒王银环蛇,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

如果在野外见到一条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背脊较高,横截面呈三角形,尾细长末端较尖的蛇,那很大的概率就是银环蛇了,这几个条件是辨别银环蛇的外形重要依据,要知道在野外那些无毒蛇或者低毒蛇为了生存会模仿那些毒性强的毒蛇,这称为拟态,比如说白环蛇,细白环蛇、双全白环蛇、白链蛇,这些蛇都是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很容易虚惊一场,但除非非常有经验,不然的话不管什么蛇,就算中了那些拟态蛇的圈套,也最好离开,毕竟这都是可以但没必要的事。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2)

横截面呈三角形的银环蛇

银环蛇性情较温和,一般很少主动咬人,而且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及菜园等处,所以和人碰见的几率也会大很多,不过银环蛇有趋光性,晚上如果四周黑洞洞的赶夜路的话,打着手电筒会很吸引银环蛇的注意力,这时候很少的情况下银环蛇会在身后追逐。因为银环蛇喜欢栖息在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所以它们主要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因而它们的头很小。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3)

银环蛇小小的蛇头

对于头小的毒蛇来说,它们的毒腺就相应地比较小,银环蛇的LD50为0.08-0.108mg/kg之间,毒性虽然是除大洋洲外世界陆地上最毒的毒蛇,但它们的排毒量很小,在18.4毫克左右,干毒量在4.6毫克,但这只是平均纪录。银环蛇毒液恐怖的地方在于它们的毒牙很小咬伤后感觉并不明显,银环蛇具有α-、β-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仅有蚁咬样微痒和麻木感,但在毒性发作后神经毒素的典型特征就会表现出了,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吞咽困难,皮肤肌肉各种疼疼痛,目前最好的治疗还是去有银环蛇血清的医院。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4)

银环蛇咬伤的伤口

“烂肉王”尖吻蝮,它能成为“异蛇”主要还是因为文章下一句的描述

前面的银环蛇确实符合“黑质而白章”的体色特点,毒性也是闻风丧胆级别的,这么说银环蛇才是永州的“异蛇”吗?其实我们可以再看《捕蛇者说》下面的描述,“触草木尽死”,这里只是夸张的说法,可以理解为这种“异蛇”生活在枯叶干草的环境里,看上去好像是蛇的毒性让草木枯死而已。这句话就很重要了,银环蛇生活的环境更偏向于近水地,银环蛇属于环蛇属,它们主要还是夜间出来游荡捕食,躲在枯树叶里确实不符合它们的习性。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5)

尖吻蝮的大方块

不过尖吻蝮也不符合“黑质而白章”这一条件啊,尖吻蝮背部花纹以棕褐色或稍带绿色为主,其上具灰白色大方形斑块,用来完美的伪装在枯叶下,这和《捕食者说》里描述的差距也太大了,到这里我们似乎没有把尖吻蝮提起来看看它们的肚皮,尖吻蝮的肚皮可是大有文章,它们的肚皮是乳白色的,腹部中央和两侧有大黑斑,这才是柳宗元所描述的样子。

短尾蝮蛇和五步蛇的区别(的异蛇为什么是五步蛇而不是银环蛇)(6)

尖吻蝮的肚皮

尖吻蝮的毒性在我国毒蛇里不算强,尖吻蝮的LD50在2.94mg/kg左右,和银环蛇比起来差距非常大,不过尖吻蝮的平均排毒量在59-159mg左右,而且尖吻蝮的蛇毒是典型的血液循环毒素,毒液以蛋白质构成的溶血毒素为主,而这种毒素更是有强烈的出血性,受害者会快速出现伤口疼痛及出血的现象,继而会肿大、起泡、组织坏疽以及溃疡,出现所说的“烂肉”现象,随后更会感到晕眩及心跳加速,这也是尖吻蝮有“五步蛇”的外号的原因,因为伤口的巨大疼痛而难以行动。

结语

虽然说尖吻蝮是正宗的永州“异蛇”,但是由于柳宗元的宣传,尖吻蝮成了中国知名度非常高的毒蛇,文章里所说的也大大宣传了当地异蛇这种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这让永州历朝历代,对于异蛇的捕捉不曾中断,其中的蛇并不只局限在尖吻蝮,只要沾点边的蛇都会沦为被捕杀对象,对于当地的蛇类资源带来崩溃性破坏,甚至毒蛇泡酒一度成为当地最有名的特产。

好在如今加大了野生动物的保护,这样的现象再也不会出现,不过在野外还是要小心这种躲在枯叶中的致命杀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