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中,我们谈到了“天才军师”郭嘉的神预言,说孙策被刺杀,他就被刺杀,好像是他派的刺客一样,当然,写小说完全可以这么写,想象力丰富的人也完全可以当真,但结合建安五年四月这个重要时间点来看这段话,很明显,另有玄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日期有什么特别的呢?

答案就是,时机不对。

郭嘉是怎么看透孙策的(孙策被刺杀的幕后黑手真的是郭嘉吗)(1)

建安五年正月,曹操诛杀了董承,镇压了豫州、徐州刘备、昌豨的叛乱,回师官渡,防备袁绍南下。

二月,袁绍以郭图、淳于琼、颜良领兵,围攻曹操任命的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城,袁绍本人则驻军黎阳,准备南渡黄河。

四月,曹操出兵北救白马,在白马斩杀颜良,在撤退途中,逆袭文丑,斩杀之,曹军再次撤回官渡,而袁绍主力推进至阳武。

此后,双方在黄河南北往来攻杀,比如于禁入河内,又反扑杜氏津,威胁袁军后方,只不过,经过几个月的纠缠,曹军渐渐抵挡不住,鸿沟以东的据点丢失殆尽,只能退保官渡,而袁绍大军也正式推进过鸿沟,直抵官渡。

此时,已经是建安五年八月。

而在建安四年十二月,孙策彻底扫荡了西方的华歆、刘勋、黄祖势力之后,曹操中央对孙策的态度是:

猘儿难与争锋也。

也就是,干不过,干脆就怀柔,扬州刺史严象举孙权的茂才,曹操与孙策的联姻,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此时,陈登的吞灭江南之志,与联络严白虎旧部作乱的行为,已经与曹操集团的核心利益相违背,通俗地说,就不是一伙儿的。

这个关系,在陈矫向曹操求救时,所说的话,表现的很明显,《三国志·陈矫传》中的原话是:

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吴人剉谋,徐方永安,武声远震,仁爱滂流,未从之国,望风景附,崇德养威,此王业也。

翻译过来就是,我们广陵郡虽然小,却是地理要冲,战略枢纽,如果您能救援我们,让我们担任“外藩”,注意这个词,画重点哦,效果就是江东之人阴谋受挫,徐州永远安定,文武仁义之声流传天下,则没有跟随你的国家,将望风而降,这是真正的帝王之业。

曹操想留他在许都,他推辞的理由是:

本国倒悬,本奔走告急,纵无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义乎?

翻译一下,里面有俩典故,都是和本国遭遇危亡时刻,却拼命在外国奔走的名人,一个是春秋晚期人申包胥在楚国被吴国灭亡后,哭秦庭求救兵,这个故事广为人知。

郭嘉是怎么看透孙策的(孙策被刺杀的幕后黑手真的是郭嘉吗)(2)

另一个,是春秋早期人弘演,在卫国被狄人进攻时找齐桓公求救,不想,齐桓公拒绝出兵,卫国因此覆灭,卫懿公也被狄人分食尸体,只剩下一个肝脏,弘演回国,对着这个肝脏交还使命,剖开自己的肚子,将卫懿公的肝脏放了进去,终究还是死了,齐桓公感怀他的忠义,终于发兵复立卫国。

可见,在陈矫的眼中,曹操和陈登,那是俩国家,比拟的秦、楚,齐、卫,你救我,我就是你的“外藩”,不救我,连外藩都不是,可见,陈登的广陵太守虽然是曹操任命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就是个独立势力。

那么,孙策连周瑜、程普、吕范都没动员的情况下,进攻广陵郡陈登的战争,与“阴袭许昌”是不是能画等号?

当然不能,那么,这个“孙策即将袭击许昌”的说法出自于谁,可谓昭然若揭,只能是求救的陈矫为了增加游说胜算,散布的谣言。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众人皆惧”,毕竟在建安五年二月到四月间,袁绍的大兵已经压境,曹操的主力全都在北线,不可能有力量分兵南下,抵抗孙策了。

在这个时候,郭嘉对孙策的断言,与其说是一种预见性的判断,不如说是基于孙策性格所作的一个宣传解释,对不对,符合事实与否且不论,只要它言之成理,听到的人都点头,那么,至少可以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至于孙策的大军,或是孙策死后,孙权继承的大军不久后,会不会北上,他也不知道,所以,干脆没提。

在这一点上,曹操和他的思路高度吻合,可以看他对陈矫求救的解决方案:

太祖乃遣赴救。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于是把陈矫放回本郡,赶回广陵救援。提了出兵了吗?

没有。《三国志·吕布传》中注释引用的《先贤行状》记载中,有说曹操有援兵吗?

也没有,只说到了陈登令人举火“诈”作援军,也就是说,曹操根本没派人出援。

通俗地说,就是,曹操对陈矫说,哥们儿,你说的真挺好,可要兵,真没有。

郭嘉是怎么看透孙策的(孙策被刺杀的幕后黑手真的是郭嘉吗)(3)

说到底,孙策出兵,对于曹操集团就是个突发事件,陈登能缠住他,最好,缠不住,就用徐州的董昭去拖住他,还拖不住,官渡之战输了,就是命不好,运气太差,爱谁谁了。

这里的“智慧”,没别的,就是拖一天算一天,反正这边主战场别出意外就行,宁可几个月后被袁绍、孙策围殴死,也别在今天被吓死。

那么,一个非常滑稽的事实,就袒露在我们面前,曹操、郭嘉、荀彧、荀攸、董昭、贾诩这一大把智谋之士,对于孙策势力北上掺和大战的这个战略可能性的“准备”,或者说“预案”是什么呢?

就不存在,因为可能性就不大,如果真的狼来了,只有躺着等死了。

在此条件下,再来看所谓郭嘉以司空军祭酒的身份掌握情报系统,遥控刺杀孙策的故事是多么的无稽。

道理很简单,曹操生怕孙策北上掺和,连自己的侄女都舍出去联姻了,派人杀孙策,要是被查出来是曹操指使的,就不怕江东小霸王“大怒”吗?

说到底,这就是几个突发事件的聚合,先是陈登在半独立的状态下,对孙策下绊子,这对曹操来说是第一个节外生枝,由此,导致了孙策带本部主力报仇,教训陈登,陈登抵挡不住,只好向曹操求救,散布了孙策要袭击许都的谣言,这对曹操是第二个节外生枝,等于是制造出了“新问题”。

曹操团队的危机处理能力确实不错,郭嘉出来神秘兮兮地安抚人心,曹操给陈矫打气,让他们缠住孙策,甭管谁赢谁输,到时候把陈登当替罪羊扔出去就是了,没想到,意外之喜是孙策被刺杀,东吴退兵,陈登小胜。这是第三个节外生枝。

到这里,曹操已经不需要付出额外的成本了,只需要把广陵郡舍出去作为缓冲地带,再把陈登调开,就完成了对孙氏集团的安抚,又不伤陈登的面子,还完成了他的臣属化,

至于说,神机妙算,那就是事后的神秘主义包装,其实,这种打哪儿指哪儿的操作,在郭嘉的故事中,并非仅此一例,其他还有。

答案究竟是什么,请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