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

每天看书摘

世界上最复杂的数学图形(百年来艺术家发现)(1)

《视觉笔记术》作者:卢慈伟

学习三部曲,获取,加工,运用。本书着重的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环节,运用图文并茂方式对知识进行加工整理,感觉是思维脑图的绘图侧重版,更注重图的理解和运用。

正所谓一图胜千言,大脑对于图像的接受能力是远高于文字,通过作者分享的这本小册子除了习得基本的绘画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学习他整理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打开了画视觉笔记的思路,比如电影观后感、感受、旅行安排都可以用视觉笔记来呈现。作者表达了一些很中肯的观点与建议,如一幅好看的视觉笔记只是倒在水中的金子倒影,真正的金子是作者的思维。看一千遍,不如自己画一遍。

精选书摘

1.视觉笔记就是在笔记时同时使用文字与图像,让左右脑同时为我们工作,可以更有效率,可以理清一些抽象、不容易想清楚的事,同时让想法落实在纸张上,可以被看见。

2.最新研究指出“涂鸦”能帮助提升我们的工作记忆(逻辑整理、分类、排序的记忆能力),因此能帮我们记住更多的信息。

3.在做视觉笔记时,只要掌握这三大思考力,将时间、空间、因果“具象化”,就能做出含义更深刻的笔记。

4.好的观察者喜欢从多种角度来观察,基本上有以下这些角度,如量与质、大体与细节、通则与特例、结果与过程、相同与差异等。

5.多年后我才知道,没能看清全局与目标,就会忙着解决各种突发性的问题,这就像拆东墙补西墙一样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关键就在于慢下来,将目标厘清,看清全貌。

6.视觉笔记最常用的有六个元素,就是:人、流程、地点、物品、对话、文字。

7.人类的大脑是透过“关联性”来存取的,那么重点就是你怎么创造信息间的关联性呢?而有意义的、看得见的关联与脉络的、因果推敲过的,就是容易印象深刻的锚点,加上色彩、图像创造出感觉,那么“笔记”就华丽变身为“视觉笔记”了,因此好的视觉笔记中就充满了关联性,将想法唤起的钩子。

8.做视觉笔记时我们的大脑会快速重新整理信息,这个整理就包含了分类、分层与关联性等,加上图像可以自由排列与建立联结,经过整理的信息就更能清楚看见关系与关联性。

9.用图像去解构所有信息,再用“图像” “场景”去重构信息,这无形中强化了我的记忆,并且让信息在处理的过程中产生了裂变。

10.如果你要创造令人精神舒畅的空间的话,那你就得考虑各个物体结构之间那些空着的地方。——建筑师贝聿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