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016)】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牛、虎、猴、猪四件铜兽首: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1)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2)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3)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4)

另外,还有鼠首、兔首陈列在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厅: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5)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6)

另外还有一件马首,在圆明园管理处:

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明园铜兽首是艺术精品)(7)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至今,十二生肖铜兽首流失。目前,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等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祖国。其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由何鸿燊先生分别于2003年和2019年出资购买后送归国家,何鸿燊将马首铜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回归圆明园永久收藏。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向中国无偿捐赠鼠首和兔首。龙首铜像于台湾收藏,剩余四尊仍下落不明。

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

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这样描述圆明园:“在世界的某个角落,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它仿佛在遥远的苍茫暮色中隐约眺见的一件前所未知的惊人杰作,宛如亚洲文明的轮廓崛起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一样。”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工艺水平处于巅峰,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上表现得尤为充分。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由驻华耶稣会教士郎世宁设计,它原为圆明园中长春园西洋楼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喷水台南北两岸12石台上的装饰。圆明园古迹海晏堂,建于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海晏”一词取意“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文苑英华》唐郑锡《日中有王字赋》:“河清海晏,时和岁丰”河,黄河;晏,平静。“河清海晏”也作“海晏河清”,意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此语用以比喻天下太平,有歌颂世界和平的吉祥涵义。

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中观赏实用性建筑“海晏堂”之名也出于此。此建筑群的精华——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海晏堂前的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则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这些肖像皆兽首人身,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中空连接喷水管,每隔一个时辰(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生肖像,便从口中喷水;正午时分,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

“铜首”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相互碰撞

铜首的形象源于中国的十二生肖,十二生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由12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生肖乃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特征,它汇聚了我们先祖的智慧和文明。十二生肖文化是我们中国的独有的文化,它的每一个形象都有着许多不同的象征和意义,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东西方文化从现象上看,显然有很大差异,从本质上看,东方属于整体文化,而西方是个体文化,可以说它们是互补的,但东西方文化的互补和融合也是一个漫长的渐进的过程。铜首既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是海晏堂建筑群的精华,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艺术珍品,在国际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鉴赏价值。

时间轮回,聚焦时代问题

单看兽首或许没什么稀奇,只有聚在一起,它们才是中国的十二生肖,是中国人骨子里的文化,对西方人来说,圆明园兽首或许只是有历史的“水龙头”,对于咱们来说,这是国宝,是流失的文物,也不单单只是文物,它们见证了过去的昌盛和繁华,也经历了衰弱和黑暗,体会过在外的屈辱和无助,如今,祖国早已日渐强大,也应该将十二兽首接回来,共推国家发展。

对于铜首,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曾在2013年4月26日晚发布微博:“圆明园12生肖水龙头只是见证圆明园被八国联军掠夺、焚毁的历史见证,一上拍卖会就被称为‘国宝’,欠妥。特别是把外国人做的水龙头称为‘国宝’,更是欠妥。对它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对它们的艺术性更应该有一个基于中国美术史的正确的认知。”他认为,对于流失文物应该客观地认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而不是过于政治化的解读文物追讨问题,对于文物的追讨,重要的是要回归理性,回归国际法则。圆明园兽首从星散到重聚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正是一条中国流失文物回归之路,在这条回家的路程中,我们期盼着它们和其他海外流失文物平安早日回家。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

昔日繁华的海晏堂如今却只剩残垣断壁,十二兽首尚未团聚。圆明园中那一处处的废墟,用无声的言语给予我们心灵震撼。

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它意味着灾难、痛苦、屈辱和反思,它还将继续参与谱写漫长中国历史中的最新篇章。

带文物回家,当借助这些历史碎片,把书本上那些枯燥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现实,对历史的进程、文化的交融形成自己的理解。我们叹惋旧中国的腐朽,也痛狠列强的霸道。庆幸我们生活在这个和平美好的时代,勿忘国耻,砥砺前行。希望我们有过的伤痛,将不再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