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劳模待遇(国企楷模炼钢工)(1)

红网时刻记者 姜心玥 通讯员 蔡立平 长沙报道

站在冒着熊熊火焰的炼钢炉前,华凌湘钢转炉炼钢首席技师、宽厚板厂炼钢总炉长冯宇,透过钴玻璃看火镜,目不转睛地盯着炉口,火光投映在他小麦色的脸庞上,忽明忽暗。

1991年,冯宇进入华凌湘钢,1995年被分到炼钢厂干炼钢工。24年间,他为华菱湘钢炼出几千万吨优质钢水,也把自己淬炼成了一块“好钢”,“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劳动模范”“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百佳首席技师”等荣誉接踵而至,还是国内为数不多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蓝领”。

攻坚克难 夜以继日锤炼“炼钢明星”

干炼钢工前,冯宇是一名土建工人,对炼钢知识一无所知。这是技能的跨越,他深知:“想要从土建工蜕变为一名一流的炼钢工,就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转岗后,冯宇扎根炉台,潜心钻研学习,提前上班,延迟下班,遇到疑问,虚心求教……冯宇每天晚上回家,把所见所学所想总结归纳,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实践,冯宇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可以通过观察炉口的火焰颜色,判断炉内的温度、火焰的浓度等,从而了解这一炉炉钢水的质量。

炼就精钢,更须巧干。1999年7月,湘钢淘汰平炉后,新转炉要担负高碳钢产品的生产。当时采用宝钢增碳的方法,冶炼一炉钢,需要炉前工背20公斤重一包的增碳剂往炉子里扔上20多包,不但费力,冶炼出的高碳钢还经常出现拉拔断丝、夹杂过多的质量问题,导致用户怨声载道。面对这种情况,冯宇没日没夜地探索、实践,从对原料的采集到冶炼全过程的统计、分析、跟踪,终于总结出一套冶炼高碳钢的操作方法,将其命名为“冯氏操作法”。

这项操作法的推广实施,使高碳钢终点命中率由过去的30%提高到98%,冶炼周期从平均43分钟缩短到37分钟,保证了钢水精炼时间,每年可多产钢2万吨,年创效益1000万元以上,每年综合经济效益达1000万元以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仅仅4年时间,冯宇就从最初的转岗人员、炼钢“门外汉”成长为华菱湘钢的“炼钢明星”,还被破格提拔担任转炉炉长,这在湘钢历史上是极少的。

技术创新 突破壁垒撑起“钢铁脊梁”

有核心技术、有拳头产品,市场上才有话语权。

用于核电用钢和能源储备战略的临氢钢厚板,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对中国形成了技术壁垒。为攻克这一难题,以冯宇为主的团队不分昼夜研究讨论、摸索操作,终于找到了冶炼的关键所在,一举攻破了生产瓶颈。临氢钢的合格率由不到10%提升到95%,冶炼技术及工艺被湘钢人掌握,湘钢成为掌握此技术的少数企业之一。

此外,冯宇带领他的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炼出了一炉一炉优质钢水,制成了一批又一批高端钢材。转炉引入滑板挡渣,转炉挡渣成功率由原来的90%提高到100%,提高了钢水品质。开发转炉炉后脱碳、脱磷技术,产品成品碳在0.03%以内、成品磷0.005%以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如今,湘钢品种材比例超过85%,主要有普板、桥梁板、造船板、优碳板、低合金板、锅炉压力容器板等各类钢板,铸就了多个大国重器的“钢铁脊梁”。其中有些产品应用于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气项目俄罗斯亚马尔项目,泰国国家石油ZAWTIKA项目,世界第二、中国第一高楼上海中心大厦、亚洲最大深水油气平台南海荔湾3—1综合处理平台等国内外超级工程和重点项目。

传承技艺 无私奉献发扬工匠精神

“炼钢是一个团队作战的项目,光靠一两个人单打独斗很难完成,整体能力提升了,才能推动这个行业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发展。”冯宇说,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班长、老师傅的经验传授和指导,他也应该肩负起技术传承的责任,将多年来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身边的同事。

2003年6月,炉前乙工段生产出现波动,各项指标都排在倒数第一。冯宇主动请缨,前去带领乙工段甩掉落后的帽子,争创一流。为提高大家的岗位操作技能,他精心策划出培训金点子——《岗位点球滚动练兵法》,这使职工技能水平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壮大。很快,乙工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头一个月的指标就跃居四工段之首,实现了“第一”的梦想。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技能的传承一直是冯宇的工作重心。2012年至2017年,冯宇先后在工作现场培训100多人。目前,湘钢转炉炼钢关键岗位人员几乎都是他的徒弟。

从一名朝气蓬勃的年轻小伙到沉稳自信的成熟男人,从懵懂无知的炼钢工人到业务精湛的技能大师,二十四个春夏秋冬,二十四载起早贪黑,冯宇以吃苦耐劳、身先士卒的精神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以好学上进、潜心技改的实际行动为公司创造出巨大效益。

而今,他依旧初心不改,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