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诗歌呈现出一派“虚假繁荣”的景象。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发表在各种网络媒体上的诗歌近千首。写诗之人,社会各阶层都有。一方面,他们带来了不同地区、行业、学科、层面的知识和生产、生活经验,给现代诗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另一方面,他们对于诗歌好坏的评价,缺乏相对统一的标尺,在诗歌的认识、实践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一些网络编辑出于种种原因,乱编滥发,结果读者不认可,以至于读诗的人数不但没有显著增加,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为了让现代诗歌走出读者缺失的难堪境地,诗人、评论家、读者都来讨论一下现代诗歌评价的相对标准是十分必要的。我认为,为千百万母语读者喜闻乐诵的诗歌应该具有如下评价指标。

立意新。所谓“立意新”,就是指所立之意,要新颖独到,唯陈意之务去。就是要在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与改革实践,充分融汇时代精神与社会蕴涵,积极汲取域外优秀文化元素,大力进行具有本质意义和时代特征的诗歌创新。换句话说,就是要把准时代脉搏,知晓大众心律,融入大众,营造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崭新的诗之境界。

感情深。诗歌的本质是抒情。诗歌所抒之情,要真,要深。无论是“山水诗”、“土豆诗”、“三指诗”、“波波诗”,还是“立根诗”、“先锋诗”、“后卫诗”、“QQ诗”、“梦幻诗”、“流浪诗”都应抒真情。同时,抒发的感情要深刻,要对准美丽神奇的大自然和五彩缤纷的人类生活,深刻抒发大众内心的喜、怒、哀、乐,赋予抽象情感以具体的形式,只有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能打动读者的心,感染读者的情绪,与读者产生共振。

道理正。诗歌作品内容健康,见解独到,论述精湛,积极向上,引人向善。讴歌真、善、美,鞭打假、丑、恶,从而使大众的心灵在诚信中净化,灵魂在正直中提升,思想在审美中开启。

颜色鲜。诗歌的语言要新鲜,诗歌呈现出的整体色彩要鲜明。要大量使用传统语言中有生命力的词语,大量运用当今高科技时代的一切鲜活的流行话语,积极汲取域外优秀语言元素,充分反映时代精神,揭示社会蕴涵,力求做到隽永、清新、和谐、流畅。

态式宜。所谓“态式宜”,是指诗歌呈现的内、外部形态(形式),要适宜延续中华四千年诗歌传统,适宜当今改革开放社会,适宜民族千百万母语读者。进一步讲,就是要以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主”,为“根”,适当嫁接外来文化优秀的“枝枝叶叶”,只有这样创新出来的作品,才符合“中华民族千百万大众的共同心理结构、认知能力、意识形态、生产生活方式和习俗等特点”,为千百万大众喜闻乐诵。

具体地说,就是诗歌的字、词、句的排列形式和诗歌内容的选取,要适宜本民族千百万大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和审美要求。“外在形式”要表现“汉语言的韵律”;而“外在形式”无韵的诗,其“内在形式”也应有汉语言的韵律、节奏,无散文化倾向。不给字词穿上生僻的外衣,不给句子缭绕晦涩朦胧的迷雾。语句间跳跃的峡谷宽度适当,并让思维的彩虹隐约关联。语意的花蕾半开半闭,开着的为实,闭着的为虚,虚实参半。诗意清新,不浑浊。(详见尹才干《立根派诗歌创作公约》)

趣味浓。文风独特,颇具个性,读来别有一番艺术趣味:或言近旨远,意彼言此,别有一番情趣;或音律和谐,抑扬顿挫,余韵悠悠,令人回味;或清新俊逸,心旷神怡,妙不可言;或幽默诙谐,妙语解颐,令人午夜梦回仍要偷笑几声;或巧喻明理,豁然开朗,令人遐想;或含蓄蕴籍,深沉有味,耐人咀嚼……(详见尹才干《文趣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总之,一首诗歌所包含的“意、情、理、态、色、趣”这六大诗歌评价指标的优劣,决定着诗歌作品的成败。这六大诗歌评价指标,它们以“意”为中心,“情”、“理”、“态”、“色”、“趣”逐层包围,显现出两组递进关系:第一组是在“意”的基础上产生“情”,在“情”的基础上悟出“理”;第二组是在“态”的基础上品味“色”,在“色”的基础上产生“趣”。“意”、“情”、“理”,是三个抽象的幻体,相对独立,又彼此呼应,是复杂的感受、抽象的思维,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用心去感知,去体验。而“态”、“色”,是有形的,它通过交流的通道、中介、符号——语言文字,把感觉和想象,这两种大脑的活动、同一属性和层面的东西,沟通和融合。如此,读者通过诗歌的“态”、“色”和作品发生和弦共鸣,产生无限的阅读乐“趣”。

2006年06月18日晨酒醒后速作

附录:

目前中国流行的三大著名诗歌评价标准

1、著名网络作家、文学评论家尹才干:《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尹才干认为,现代诗的评价有六方面标准。即:立意新、感情深、道理正、颜色鲜(诗的语言新鲜)、态式宜(诗呈现的内、外部形态适宜)、趣味浓。简称“六字(意、情、理、色、态、味)标准”。

2、著名评论家、厦门大学教授陈仲义:《感动、惊动、撼动、挑动——论好诗的“四动”标准》一文中提出,评价好诗的标准是:情感综合层面好诗=感动;精神意识层面好诗=撼动;诗性思维层面好诗=挑动;语言修辞层面好诗=惊动。

3、著名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吴思敬:《诗歌的批评标准》。吴思敬认为,真善美是‘衡量诗歌的美学准则’。写诗要有真实的生活,表达真实且善的情感,给读者以美的感受。

诗人阿尔法的对比分析:

1、尹先生的标准对于超现实主义的审美、现实意义、哲理和思想这种已经承载量超大的诗歌评价来说,太空泛,指标太多,不好操作。一些指标的指向没到点子上。大师的一首已经很好的诗,到他这里还达不到标准。

2、真善美,在大师的诗里只是一个方面,这三个指标的评价重点不是高水平的现代诗作品最震撼人心之处。拿到五六十年代还能适用。现代诗评价的主要指标应该围绕现代诗最主要的特点作,支出他的世界观、思想、方法、诗人的主要关注点。要从内在方向挖掘。另外,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诗人思考问题方法和出发点迥然不同,导致了体验特点、逻辑和证据、表述方法的巨大差异。要理论结合实际应用,而不是讲一些空泛的道理上的东西。

3、“四动”标准只是感觉层面的。我们要什么样的理论呢?要的是从哲学、社会学、美学、心理学出发,才能深层次分析读者的感受来源,同时至少又要解读作者在诗歌创作阶段的意识状态、感受来源、表现技巧、自身思想倾向等几方面的问题综合性导向理论。

尹振华最好的五首诗(关于现代诗歌的评价标准)(1)

尹才干:1962年生,四川武胜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评协会员、四川作协会员、四川音协会员、广安市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被誉为“文趣学创始人”“才干体打油诗创始人”“当代图像诗歌第一人”“当代新打油诗八大家之一”“中国新诗百年百位最具活力诗人”。发表作品100余万字,出版《文趣》《梦中的星空》《用多情的目光打水》《千家歌词选》(主编)《垂钓又一个春天》《尹才干图像诗选读》《尹才干打油诗集合》《尹才干诗话》等著作11部。10余篇(首)作品被选入普通高等学校教材,部分作品被选作中、小学实验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