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科举以来,作为学生,谁不想当状元。“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那不仅能够证明其才学,更能够平步青云、光宗耀祖。头悬梁、锥刺股,不论有多苦,都要争取考中科举。不过能夺得状元的人,真是万里挑一。而能够连中三元的,更是凤毛麟角。据统计,中国古代状元共有539人,其中,连中三元的只有21人。今天,说一说第一位连中三元的才子:崔元翰。

历史上真实的有多少人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才子1)(1)

崔元翰,河北定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即781年状元及第。府试、省试、殿试都是第一,中状元后,博学宏词科、贤良方正科、直言极谏科又皆第一,是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状元。崔元翰属于大器晚成的人,前半生埋头苦读,教书治学,直到快50岁才金榜题名。当时的主考官礼部侍郎于邵一眼就相中了他,认为其“不十五年,当掌诏令”。后果然入朝,知制诰。但是崔元翰过于耿直刚烈,容易得罪人,很快就因此被降职。

历史上真实的有多少人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才子1)(2)

有意思的是,崔元翰的弟弟,崔敖、崔备都和他是同榜进士,哥仨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占据前三。要知道,当时同榜进士只录取了17人,这不啻为文坛一桩佳话。不过这哥仨做的官最终都不太大,只有崔备曾任过工部尚书,崔元翰止步与厅局级干部,崔敖只做到七品的太常博士。崔元翰历史和文学成就并不算突出,只是在倡导古文运动方面有所建树。

历史上真实的有多少人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才子1)(3)

但根据《太平广记》引用《唐国史补》的记载,崔元翰高中状元,可能有作弊的嫌疑。“崔元翰为杨炎所引,欲拜补阙,恳曰:愿举进士,由此独步场中。然不晓程试,先求题目为地。崔敖知之。旭日,都堂始开,敖盛气白主司曰:若出白云起封中题,敖请退。主司为其所中,卒愕然换之。是岁,二崔俱捷。”这里说明,崔元翰当时比较有名气,得到宰相杨炎的推荐,但仍想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并且通过某些途径,事先已经知道了题目——白云起封中,还泄露给了弟弟崔敖。崔敖还不服气,换了题目,但仍然考中了。而崔元翰考试所做的题目正是《白云起封中赋》。

历史上真实的有多少人连中三元(历史上连中三元的才子1)(4)

这样一来,就有意思了。《唐国史补》是唐朝人李肇所写。李肇和崔元翰是同一时期的人,并且《国史补》被《太平广记》这样的国书大量引用,说法可信度比较高。照此推论,崔元翰一路考试都有作弊的嫌疑,连中三元的含金量未免打了折扣。从后来崔元翰9首传世作品来看,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工作经历也比较简单,的确与“连中三元”的状元身份不太匹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