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 李金惠,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如何让垃圾变少的建议十条?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何让垃圾变少的建议十条(从垃圾的制造者变成垃圾的管理者)

如何让垃圾变少的建议十条

作者: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 李金惠

人与垃圾互伴互生。可以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生产更多产品,消耗更多产品,产生更多废物的这样一个过程,垃圾记录了我们的文明历史。

有人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废纸可以再造生产新纸,废钢铁也可以提炼钢。但不能忽视的是,只有在特定条件下,垃圾才能变成资源。比如说废旧塑料可以直接利用,但如果废塑料上粘有很多其他垃圾就没办法进行利用,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进行清洗。所以说,垃圾的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是密切相关的,提高它的资源属性,就要不断深入、细化垃圾分类。日本有一个理念叫“城市矿产”,意思是城市中的废电子垃圾蕴含了大量资源,可以把它们看成矿产。如果把电子废物混在生活垃圾里烧掉它就会变成有害物质,但是把它分离出来后就能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了。

我们每个人在做好垃圾分类的同时,也要转变思维方式,调整生活方式,做好垃圾减量。前段时间我去参加一个活动,主办方提供盒饭,我一看,盒饭盖很漂亮,但一定要使用这么高级的塑料吗?菜和米饭是不是一定要分开呀?仅仅一个盒饭包装就有多少个无用的东西。这不是说我们不能吃快餐,而是希望人们心里建一个“黑名单”,哪个公司提供了很多无用的东西造成了浪费,将来就不要订购他的产品。

垃圾分类收集最核心的就是思想观念的变化,分类的过程让我们从垃圾的制造者变成垃圾的管理者。在瑞士的时候,有一次我就看到有人拿着一个大编织袋来扔垃圾,一个一个把里边的东西分拣出来,投到不同的容器里,同时他把每一个易拉罐都踩扁了,让它体积变小,减少后续运输方面的压力。把一整个编织袋里的瓶子分类投放,至少花五分钟,但这不光是分类意识的体现,也是一种新时尚,一种文明。从投放开始,到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垃圾处理形成了一整个链条,如果大家都在想“别人都做好了我再做”,实际上这个事是做不了的,它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尽心尽力地处理。

行业内人士最近一直在思考“零废物”这一概念,英文叫zero waste。这并不是说不产生废物,而是说尽量减少最终产出的垃圾,让需要填埋的垃圾总量趋于零。怎样才能做到?其实就是“变废为宝”,把垃圾资源化,实现垃圾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转换。我们也要通过技术去推动这个循环,包括非常有针对性地开发、使用、创新相关的技术,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让垃圾分类更精细,效率更高。

(本文节选自李金惠2019年7月16日在央视《开讲啦》节目所作公开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