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
文|四季文史
他没有金钱大把,也没有得势称雄,所以时至今日,人们几乎对这个人的名字都很陌生,他便是被称为皖系“四大金刚”之一的民国将领——徐树铮。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历数5000年华夏文明,我们经历过秦、汉以及盛唐这样的大一统时代,同样也经历过春秋、战国、五胡乱华这样的乱世,可每每这般战乱纷争的岁月,便会涌现出许许多多治世能臣、乱世英豪。
徐树铮,无疑就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乱世英雄”。徐树铮22天收复180万领土,为国为民立下了不世之功,但不幸的是,到最后他却在睡觉时被杀害,如今坟头早已杂草丛生。
徐树铮
一腔热血,选择投笔从戎
1840年的鸦片战争,标志着西方列强彻底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朝国力衰弱,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现象,在所难免。而此后丧权辱国的条约纷至沓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880年,徐树铮出生于江苏徐州府,其父曾是私塾老师,母亲祖上也是名门大户。因是老来得子,因此徐树铮小的时候就十分受到父母的宠爱。不过徐树铮很懂事,没有一味沉浸在父母的溺爱之中,由于家庭条件优渥,徐树铮早早就开始读书,7岁便可吟诗,12岁的时候就考中了秀才,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神童。
虽然少年得志,但徐树铮在1897年参加乡试的时候,却不慎落榜了。不过他并没有感到太过挫败,他觉得好男儿应该志在四方,而绝不可拘泥于朝堂之上。因为彼时正处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时期,各国列强都在觊觎中国,但凡有血性之人,必将拿起有力武器,一致对外。在这种社会环境之下,无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弃笔从戎者不计其数。
故事画:晚清时局
在这种热血报国环境的影响下,徐树铮萌生了投身绿色军营的想法。而当他把这个想法向父母提及时,却遭到了父母严厉的拒绝。徐树铮并未向父母妥协,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等待着合适的机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紧急募兵,徐树铮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便偷偷拿了些钱财后,准备悄悄走人。不过最后还是被父亲给揪了回来,为了让徐树铮安安稳稳待在家里,他很快为儿子定下一桩婚事。不过这位妻子很理解徐树铮的想法,也很支持他。到最后,父母看徐树铮心意已决,便不再阻拦。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话是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从明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改编而来。一个国家能否繁荣富强,也许是帝王与大臣们的专属职责,但在关乎天下苍生的大事面前,每一名百姓都应该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徐树铮早就想到了这一层,在他看来,清廷根本不足以带领中国人走向自由和幸福。只有自己掌握了兵权,拿稳了枪杆子,有了话语权,才能真正实现救国救民的理想。于是,带着这个抱负,徐树铮来到了段祺瑞手下,成为了一名士兵。
顾炎武雕塑
这位书香门第的子弟,最终扛起了枪杆子。
赤胆雄心,重兵速推收复外蒙
1901年徐树铮离开了老家徐州前往济南,他一开始想投奔统领新建陆军的袁世凯,并且给袁世凯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陈述利害,直击时弊。
袁世凯看信之后对这个年轻人赞不绝口,欲招致麾下。但袁世凯当时正为母亲守丧,所以不能亲自接见徐树铮,于是就派朱中琪前去考察徐树铮。朱中琪此人自恃清高,一向以名士自居,根本看不起这个乡下来的年轻人。显然,两个人话不投机半句多,最后一拍两散。
虽然徐树铮投靠袁世凯没有成功,谁能想到峰回路转,他又遇见了袁世凯的部下段祺瑞。两个人在一番交谈之后,相见恨晚,段祺瑞十分欣赏这位有远见、有胆识的年轻人,很快,徐树铮正式成为了段祺瑞的一员大将。
段祺瑞
由于徐树铮在处理大事小情上拿捏得十分恰当,且办事干净利落,所以段祺瑞对其十分倚重,徐树铮很快成为段祺瑞的左膀右臂。
此后不久,在段祺瑞的帮助之下,徐树铮去到了日本振武学校当中留学,1910年回国之后就开始跟着段祺瑞走南闯北,他连续三次维护了共和制度,帮助段祺瑞做了三次总理,自己也成为了民国时期权势极大的将军,皖系军阀的领导者之一。
268年的清王朝退出历史舞台之后,民国初期,在袁世凯的统治之下,各路军阀还算安稳,但是这样一碰即碎的局面也仅仅是维持了数年。
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郁郁而终,此后,群龙无首的各系军阀开启了长达数37年的国内混战。1920年,直皖战争全面爆发。最终在奉系军阀的帮助之下,皖系军阀大败,段祺瑞被迫下台。在当时,段祺瑞有翻盘的机会,他心里清楚,如果能够顺利收复外蒙地区,他必将重新崛起。
网络配图
在当时,外蒙虽然名义上是属于中华民国的,但实际掌控者却是沙俄。而段祺瑞的军事实力较于沙俄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作为心腹的徐树铮在得知段祺瑞有此打算时,他准备来一次“绝地反击”。
事实上,收复外蒙还有一个好处,可以为自己的军队找到出路,不然待在国内只会更加危险。于是徐树铮义无反顾,率军进驻库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当时的外伪蒙政权以及其他皇亲贵族全部囚禁起来。
徐树铮放的这个大招,让外伪蒙政权方寸大乱,很快投降。随着外蒙“撤治”,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次接入我国版图,而完成这一壮举,徐树铮仅仅只花费了22天,确实让人为之震撼。
残月将落,一代名将殒于梦中
1920年,在段祺瑞的授意之下,徐树铮回到了北京。虽然谋划多年,但是最终段祺瑞所代表的皖系军阀还是失败了,徐树铮也被迫外逃到了日本。
直皖战争失败对徐树铮来说是一次沉重打击,不仅武力统一的梦想被彻底粉碎,而且他的政治生命也随着皖系的倒台而基本终结。此后徐树铮虽图谋卷土重来,但再也没有先前在中央政界呼风唤雨的能力了。
1921年1月末,徐树铮自日本返回上海,开始了隐居生活。本来已经被架空的徐树铮,按说应该安享晚年,但因为当时国内局势打乱,段祺瑞已成为冯玉祥的傀儡,任人摆布。徐树铮忠心耿耿,仍想帮助段祺瑞摆脱困境,遭来杀身之祸。
隐居上海期间,徐树铮曾多次联系曾经的对手孙中山,他曾阅读《孙文学说》一书,对孙中山的主张表示赞成。孙中山也以陈汤、班超相称许。这时出于打倒直系的目标,徐树铮开始为皖系和孙中山牵线搭桥。徐树铮经过多次劝说,建议段祺瑞联合孙中山,段祺瑞权衡再三,终于同意。
孙文
1924年,徐树铮被当时的英租界公布局拘禁,直到10月21日徐树铮才被释放,在那之后徐树铮就开始了各国的访问,直到1925年12月10日徐树铮才重新回到上海。
徐树铮回到国内时,中原大地正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冯玉祥的国民军与张作霖的奉军互抢地盘,浙江的孙传芳崛起,对抗奉军南下。徐树铮一心想将段祺瑞重新推上总统宝座,重掌大权,打算劝说张、孙两家息兵,共同对付冯玉祥。冯玉祥得到这些情报后,如芒刺在背,再加上七年前徐树铮杀死他姻亲陆建章的仇恨,遂对徐树铮萌生了杀心。
1925年12月29日下午,徐树铮在众人的送别下乘坐火车,离开北京赶往天津。这个消息很快被冯玉祥的心腹掌握,并通报给了冯玉祥。冯玉祥为了除去徐树铮这颗“眼中钉”,12月30日凌晨2:00,徐树铮在廊坊被迫下车,随后便被抓进了张营。随着凌晨的一声枪响,徐树铮结束了他的一生。徐树铮死的时候才45岁。
冯玉祥
徐树铮死后,他尸体被学生段大洪找到,最终被安葬在了萧县凤家山。一代皖系名将,就这样草草了结了自己的一生,可悲、可叹。
徐树铮的死亡是一个损失,是一个灰暗时代的最好说明。徐树铮面对列强没有退缩,为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挺身而出,他收回了18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为了派系之间不再冲突,他曾试图平息,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眼睁睁地看着苦心收回经营的国土最后还是被列强分离出去。
如今很多人已经把这段历史遗忘,我们从徐树铮的墓地就可以看出,他的墓地不仅遭到过破坏,更无人问津。
徐树铮墓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必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