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前两期介绍了袁世凯和摄政王载沣之间的恩怨,讲到了载沣摄政三年清政府面临崩盘的危险,而被载沣开缺回家的袁世凯却只能在彰德的洹上村蹉跎了三年。在载沣摄政这三年里,同盟会这个政治力量迅速崛起,与大请朝廷强烈的对抗,搞了一系列的政变、暗杀,虽然多数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此时的同盟会因为它代表的人群,以及它所主张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却开始深入人心。
历史深处【军人时代】这一期和大家简单回顾一下同盟会的前世今生,了解一下同盟会在晚清政治中发挥的作用。
图1、同盟会成立时的合影
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是1905年8月20日,地点是在日本东京,核心成员源自于之前便成立的两个反清的革命组织。这两个组织分别是兴中会、华兴会。兴中会成立的时间更早,早在戊戌变法之前就成立了,时间是1894年11月24日,创建人就是我们熟悉的国父孙中山,地点是檀香山。但革命刚刚开始,所有的事都举步维艰,即使在海外,大家对推翻清朝这事也不那么看好,屡战屡败的孙中山所成立的兴中会面临的情况常常是,刚开完会,核心成员就退出了。不过孙中山有一点值得称赞,那就是永不气馁,一次又一次的在各地成立兴中会。不过我们可以看到兴中会,一直是在漂流到美国、南洋的华人中发展。但兴中会一直举步维艰,期间甚至和有黑帮性质的哥老会、三合会等,一起成立过兴汉会。华兴会的成立时间是1904年2月15日,地点是在湖南长沙。华兴会的核心是黄兴,华兴会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其他成员多数籍贯都是湖南的,部分成员有留日背景。
图2、黄兴和孙中山
黄兴和孙中山两个在1905年碰头,两个都相同志向,但做的是都步履维艰的二位很快就准备合伙一起干反清大事。兴中会成立的时候,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合并之后的同盟会,之后确实搞了一系列动作,仅仅发动个的起义就有萍浏醴起义(1906年12月)、黄冈起义(1907年5月)、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钦廉防城起义(1907年9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廉上思起义(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和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
图3、在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
以上的起义没有一次成功的,都以失败而告终。反而是之后和同盟会没有直接关系的武昌起义最终却闹出了动静,为啥?先分析这些革命党人的背景,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接受了西式教育,了解了一些民主、自由的理论,都是年轻人,都没机会进入到清朝的官员序列里。在这些革命党人背后,有两股势力,一股势力就是从鸦片战争甚至更早就开始,因为各种因素就漂流到海外的华人,这些人经过一两代人的奋斗,已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对清朝封闭落后的局面不满;另一股势力,是留洋的学生,这些留洋的学生分两大拨,一拨去欧美,一拨去日本,参与到同盟会中的以留日的学生为主。
从同盟会背后的支持力量可以看到,它不是一个从中国民众底层生长出来的组织。虽然同盟会成立之后,也在各地发展,但终究没在普通民众之中生长太长时间。虽然有革命口号,但和普通民众没有直接的联系纽带。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起义、暗杀,确实造了势,有了非常大的影响力,但仅仅依靠同盟会发动的起义,离推翻清朝的距离还非常遥远。
图4、武昌起义
可武昌起义怎么就发生了呢?武昌起义的大背景有两个:一是清廷在载沣主导下要君主立宪最后却搞了个皇族内阁,清廷的公信力因这个事件荡然无存;另就是全国各地兴起的保路运动,一个因集资投资失败而引发事件,恰恰是武昌起义直接的导火索,将湖北新军的大部带到了四川,造成了武昌的空虚。
不过为什么武昌起义的功劳被记在了革命党的头上了呢?究其原因有三:首先,是以同盟会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暗杀、起义,为革命造了足够的势,为武昌起义作好了革命的铺垫;其次,革命党确实渗透到了新军中,新军不少官兵确实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发动起义自然要打革命的旗号;第三,各地纷纷举义,但缺乏响亮的口号,只有同盟会革命党的口号响亮而且深入人心。
图5、辛亥革命革命地图
不管怎么样,在袁世凯再次出山前,清廷所面临的是一个基本崩盘的局面,一大半省份宣布独立,虽然有北洋六镇这样的精兵在手,可是双拳难敌四手,而且大势如此、势不可挡,接下来会怎么样?其实之前就已经注定了。
历史深处之【军人时代】这一期就到这里,下一期我们关注袁世凯再次出山前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