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必然趋势,吸纳核心技术,吸引高端人才,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发展高科技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要发展壮大第三产业,必须由重视工业向重视现代科技的转变,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是不是也应该走这样的发展道路呢?

目前来看,上海市三产占比还在逐年升高,2020年达到了73%,比上年增长3个点,北京更是高达84%。这两个城市的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都远超50%,最高时应该超过70%。从北上的发展模式来看,发展壮大三产是正确的。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城市不一样

但是,同样的过程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却没能发生。对于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而言,2020年,全国仅有为数不多的城市二产占比超过40%,可以说是制造业大市。其中,东北就占了两个,长春41.55%,全国排第二,大连是40.04%。也就是说,这两个城市依然是制造业的大市,依然靠制造业强市。目前来看,东北还可以称得上是制造业大市的也只有长春和大连了。而且,从各方面的数据来看,长春与大连也已经成为东北经济总量最高的两座城市,现在发展势头依然良好。

2022东北三省城市gdp排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1)

三个时间点看东北四市

相对于长春和大连,沈阳和哈尔滨的制造业已经严重萎缩了。我们选取2000、2010和2020三个时间点,跨度为20年,来看一下究竟发生了什么。

2000年,各市三个产业的比重,沈阳为6.4%:44.3%:49.3%。哈尔滨3.7%:52.3%:44.0%:长春为14.7%:44.3%:41% ,大连为9.5%:46.5%:44%。二产占比最高的是哈尔滨,超过了50%,其他三个城市基本都相差不大,紧随其后。回过头看,那也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东北发展最好的一段时期,四个城市齐头并进,沈阳大连总量接近,长春与哈尔滨体量相当。

2010年,沈阳为4.6:50.7:44.7,哈尔滨为11.3:37.8:50.9,长春为7.6:51.7:40.7,大连6.7∶51.3∶42。到了这个时间节点,沈阳、大连和长春的二产都超过了50%,可以说是齐头并进,经济发展相对还算不错。但是哈尔滨的二产明显减少了,做大第三产业也为后期哈尔滨的掉队埋下了伏笔。

又经过了一个十年,到了2020年,沈阳的三产占比为62.5%,二产仅占32.87%。哈尔滨三产占66%,二产占22.08%。沈阳的三产占比大幅提升,接近了哈尔滨。长春三产占比50.4%,二产占比41.55。大连三产占比53.43%,二产占比40.04%。后两个城市总体上比较接近。

2010年以后,沈阳二产占比逐年萎缩,2018年为37.76%,2019年34.67%,2020年32.87%。相对应的是各年度三产占比从2015年后逐年走高,2015年47%,2016年56%,2017年57%,2018年58%,2019年61%,2020年,62.5%。大家也都知道,2010年以后,沈阳经济发展基本处于了停滞状态,可以说是失去的十年。东北城市中两个大力发展三产的城市经济发展速度都降下来了。

2000年,长春二产占沈阳二产的比例是74%,三产是61.5%,2010年,这一比例变为二产占67.7%,三产占60.5%,2020年,比例变为127.7%和81.5%。其实是长春的二产反超了,三产接近了,说白了,是沈阳的二产发展没跟上,三产发展速度也不如长春快。

数据的背后,我们已经看到了,哈尔滨已经于2016年前后掉出了东北F4的队伍,长春一步步紧追,2020年经济总量更是一举超过了经济增长缓慢的沈阳。而且长春正在凭借制造业最强的优势赶超大连。所以说,振兴东北的希望在长春和大连身上!

2022东北三省城市gdp排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2)

长春的模式是否是振兴之路?

在发展的背后,我们也突然发现,长春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城市被凸显了出来。而实际上,长春只是维持了三十年全国排名基本不变,只是身边的城市有起有伏,有一些是排名滑落,最后形成了东北三城经济总量相当的局面。说白了,长春是唯一一个在全国排名没掉队的东北城市,也是一个保住了自己在全国城市中排名位置的城市。

目前看来,长春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21年一季度,长春从固定资产投资、工业生产总值到财政收入都有大幅增长,一季度GDP很有可能从去年的1210亿增长到1500-1600亿区间,这样的增量对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也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振兴东北的希望!

2022东北三省城市gdp排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3)

说到现在大家也许明白了,老工业基地,还得靠制造业打天下!而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可以或者说应该做强三产的。

2022东北三省城市gdp排名(从产业结构变化看东北的四个副省级城市经济发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