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火地点:室内外有外露火焰或赤热表面的固定地点(民用建筑内的灶具、电磁炉等除外)。

2、散发火花地点:有飞火的烟囱或进行室外砂轮、电焊、气焊、气割等作业的固定地点。

3、耐火极限:在标准耐火极限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表示。(3满足1即可)

4、防火隔墙: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A)

5、防火墙: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性墙体。(A)

6、避难层(间):建筑内用于人员暂时躲避火灾及其烟气危害的楼层(房间)。5人/㎡

7、安全出口: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和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8、封闭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到楼梯间。

9、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设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楼梯间。(甲级防火门还是乙级防火门?根据场所的危害性而定。)

10、避难走道:采取防烟措施且两侧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防火隔墙,用于人员安全通行至室外的走道。

11、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只有液体才能闪燃)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闪点越低,危险性越大。)闭杯法是指?

12、爆炸下限:可燃的蒸气、气体或粉尘与空气组成的混合物,遇火源即能发生爆炸的最低温度。(对应的有爆炸上限)

13、沸溢性油品: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

14、防火间距: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根据建筑物的性质、类型、高度等决定间距的大小。)

15、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能在一定时间内防止火灾向同一建筑的其余部分蔓延的局部空间。(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决定是否需要设置防火分区)

16、充实水柱:在水枪喷嘴起至射流90%的水柱水量穿过直径380mm圆孔处的一段射流长度。

17、消防控制室应有值班情况、消防安全检查情况及巡查情况的记录。

18、消防控制室应有消防设施一览表,包括消防设施的类型、数量、状态等内容。

19、消防控制室应有消防系统控制逻辑关系说明、设备使用说明书、系统操作规程、系统和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等。

20、消防控制室应定期保存和归档设备运行状况、接报警记录、火灾处理情况。(消控室的档案至少保存几年?)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考试技巧(消防设施操作员)(1)

每天进步一点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与此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