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1)

昨日已是立夏,春困夏乏,送走春天的困倦后,即将迎来夏日炎热潮湿带来的疲乏。岭南初夏来临,气温逐渐升高,闷热且多雨多湿,此时湿邪为患,很多朋友会出现昏昏沉沉、完全提不起精神的状态。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困扰许多岭南人的湿邪,并为大家介绍一款化湿好药。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2)

湿为阴邪,从其感邪途径可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为长期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感受在外的湿气而形成邪气。内湿为正常的津液运化失常停聚而出现。湿是重浊、黏滞、趋于下的邪气。重浊即常以沉重感,难以移动为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重;黏滞指分泌物、排泄物出现黏腻不爽等症状,如大便粘烂、带下白浊等,同时亦指病程缠绵,难以根除;趋于下指常伤及人体下部,如脚气、带下等症状。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味化湿好药材——广藿香。广藿香,是唇形科植物,因其气味浓烈,具有独特的草本植物香味而得名。广藿香广泛种植于我国福建、台湾、海南和广西,以叶多、香气浓郁为佳。其主产于广东,“十大广药产粤乡,新会陈皮广藿香”,与砂仁、佛手、广陈皮、橘红、沉香、巴戟天、高良姜、金钱白花蛇、广地龙统称为十大广药。

01 藿香的功效

广藿香性微温,味辛,归脾、胃、肺经,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的功效。

芳香化湿

《药性切用》:“辛温芳香,入手足阳明、太阴二经。力能醒脾,祛暑快胃,辟秽,为吐泻腹痛专药主和胃化。”广藿香辛温发散,气味特殊,具有浓烈香气,入脾胃经,功能芳香辟秽,助脾胃运化,是芳香化湿浊要药。常用于治疗湿邪阻滞脾胃导致的脘腹痞满、腹痛吐泻、不思饮食等症状。常可配伍苍术、厚朴等运脾燥湿药物增强其化湿作用。

和中止呕

《本草图经》:“治脾胃吐逆,为最要之药。”若证属湿浊阻滞中焦、外感寒邪导致的呕吐,症见呕吐频发、恶心时作、胸脘痞闷、伴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等症状时,可重用广藿香芳香和中止呕。其中寒湿、湿热、脾虚湿蕴导致的呕吐均可使用,偏寒湿者可配伍生姜,偏湿热者可联用黄连、竹茹,脾虚湿困者可配伍四君子汤使用。

发表解暑

提起广藿香,大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藿香正气水,该方剂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为藿香正气散。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等组成,方中藿香为主药。藿香正气水的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胸膈痞满,舌苔白腻,脉浮,现代可用于夏日贪凉喜冷,被空调、冷饮所伤后的阴暑证,这也体现了广藿香解表散寒的能力。而对于暑湿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可配伍黄芩、滑石等清热利湿药物。

现代研究表明广藿香提取物具有抑菌、促进消化、扩张微血管、发汗等作用。

02 使用藿香的注意事项

1、藿香性微温,对于舌红苔少或舌红苔黄腻等阴虚火旺、湿热困重者须慎用,如《本草经疏》记载:“阴虚火旺,胃弱欲呕及胃热作呕,中焦火盛热极,温病热病, 阳明胃家邪实作呕作胀,法并禁用。”

2、一提到预防中暑,不少老百姓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藿香正气丸。其实中暑还分阴暑与阳暑,藿香正气丸整体组方药性偏温,因此它不具备预防或治疗阳暑的功效。室外劳作、高温中暑出现发烧、出汗、乏力症状时,此为阳暑,不宜服用藿香正气类药物,否则反而会加重病情;对于外感风热导致的嗓咽喉肿痛等症也不适合使用。而外感风寒、内伤湿冷等引致的头痛、胸闷恶心、发热无汗等阴暑症状比较适用。

‖ 茶饮推荐

广藿香紫苏茶

材料:广藿香3g,紫苏3g(1人份)

做法:加水150毫升沸水煮5min

功效:祛湿解表和中

适合人群:夏日贪凉吹空调太过受寒导致的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胸脘痞闷,舌淡红,苔白腻。

藿香的食用部位一般为嫩茎叶,其嫩茎叶为野味之佳品。可凉拌、炒食、炸食,也可做粥。藿香亦可作为烹饪佐料或材料,因其具有芳香化湿的功效,是一种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烹饪原料,故某些比较生僻的菜肴和民间小吃中利用其丰富口味,增加营养价值。本茶饮中藿香辛温发散,芳香化湿,可祛在表之寒湿,又能和中止呕;紫苏解表散寒化痰止呕。两药配伍,共奏祛湿解表和中之功。

保胃健康丨滋补肝肾,不妨试一试这个红果子

保胃健康丨四月的鱼腥草最鲜嫩,吃鱼腥草有什么好处?

保胃健康丨两样时令小菜,鲜嫩欲滴,清肝又养肝!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黄穗平教授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3)

黄穗平

医学博士、主任中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现任广东省中医院脾胃学科学术带头人,兼任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结合学科(消化系统疾病方向)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会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整合脾胃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专科专病合作发展平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主席、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普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岭南梁氏流派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全国名老中医余绍源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负责人、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辨治慢性胃病研究团队负责人,专攻中医优势病种慢性胃炎、胃癌前病变及胃早癌。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疾病及消化内镜诊治技术,培养硕士生、博士生80多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东省科技厅等各级科研课题20多项。曾获广州中医药大学科技进步奖、广东省中医药科技进步奖、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进步奖和著作奖。主编著作7本,副主编著作8本,发表医学论文180多篇。获得“首届岭南名医”“首届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称号。

广东省中医院出诊时间:

周二上午 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医院;

周三晚上 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4)

供稿: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广东省中医院梁氏流派传承工作室

执行编辑:蓝晶洁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5)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6)

保胃秘诀晨起一杯温开水(保胃健康初夏化湿)(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