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千姿百态,各饶风韵,自古至今,人们对花的喜爱之情从来都没有衰退过。每到春暖花开之际,到处都是赏花开花的人群。现代人有了手机和照相机,走到哪里都是一顿狂拍,然后就发朋友圈。
古代人当然也和现代人一样喜欢看花赏花。他们那时候没有相机,所以就写诗词,因而流传下来无数的赏花的诗词,其中有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并且每一种名花都有惟妙惟俏的名篇来描写。这其中苏轼的《海棠》,堪称压卷之作。
通常对花的摹写,如果采用直接白描的方式,很难达到惟妙惟肖的境界,因此以侧面烘托的方法最为有效,比如林和靖的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尊为古今写梅花的第一名句。苏轼这里也是采用这种技法,果然也成名篇。
诗的首联写夜色下的海棠。月色明媚,微风吹拂下的海棠散发着明艳圣洁的光辉。"袅袅"既言春风如美人般的风姿,又言海棠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的身影,所谓顾盼生辉,饶有美人风致。"泛"字也是一种动态的意象,仿佛那光泽是海棠自身所散发出来一般。
下一句写月亮转过走廊,月色已经照不到海棠树,但此时微风中香气袭人,芬芳浓郁,幽暗中更感觉到海棠迷人的韵味。"香雾空濛"可以和"暗香浮动"互相参看,其意思实际上是一样的,其中只有细微的差别。
后面两句荡开一笔,用"只恐"两字转而写诗人的惜花之情,这两句暗用两个典故,不着痕迹。
"花睡去"是用杨贵妃的典故,以海棠比喻贵妃。释惠洪《冷斋夜话》记载:唐明皇登沉香亭,召太真妃(即贵妃杨玉环),于时卯醉未醒,命高力士使侍儿扶掖而至。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明皇笑日:"岂妃子醉,直海棠睡未足耳!"这便是「海棠春睡」典故的由来。
苏轼进一步把"海棠春睡"人格化了,仿佛海棠也像美人一般夜深也会睡去。因为只恐海棠像美人一般沉睡,所以便秉烛赏花。海棠颜色艳红,故用"红妆"代指海棠,同时也呼应前面的"美人春睡",实际上苏轼这里是拿海棠当美女来描写的,是一种拟人化的手法。
古人有"秉烛夜游"之说,如汉代古诗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苏轼这里化用其意,改"秉烛夜游"为"秉烛赏花",足见诗人才思敏捷,善于活学活用。
温庭筠有《夜看牡丹》诗:"高低深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希逸近来成懒病,不能容易向春风。"温庭筠诗中夜持火把看花,颇有野趣,却少了一份诗意,不及苏轼之含蓄蕴藉,饶有风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