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家乡文化#
大同混糖月饼,海内外流行,是大同食品文化的品牌,中央电视台栏目组要来大同拍摄,笔者有幸参加主讲。宣传大同文化,让各地朋友品尝到正宗的地方特色食品。特此,提前向朋友们谈谈大同混糖月饼。
一、饼的来历
北魏时期,大同饮食十分丰富,皇家每到八月十五便开吃饼,饼,圆形,向征着月亮和团圆。《齐民要术》卷九就专门介绍制作各和饼的方法。但是当时的饼一般只限于发面蒸饼和油煎饼。由于这样的饼放置时间不长,且并不大好吃 ,大同人便开始发明一种更好吃的饼了。崔浩是当时北魏平城的名臣,他对当时的饼十分有研究,箸有《食经》,发明了多种制饼法,如春饼、酥饼、翻模月饼,但还没有出现混糖月饼。
元代,统治者对人民加强统治,在里坊里,十户群众才可使用一把菜刀,而且用铁链把菜刀拴在一个地方。大同群众为了反抗这一制度 ,便在八月十五之前,家家制造混糖月饼,里面夹上纸条, 写上反抗日期,由此,大同便有了混糖月饼。
二、大同打月饼风俗
过去,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同人时行打混糖月饼,每到节前人们便在土炉前排队,把平时集赞好的油、糖、面带来,然后打好混糖月饼带回。
这些月饼其中包括:月光爷儿月饼,五斤重,直径近六十厘米;日光爷儿月饼,三斤重,直经三十厘米;还有套饼,上面一个桃儿,下面逐渐放上一个比一个大的月饼,为了八月十五观赏而做。其余便是二两重的普通混糖月饼 ,供平时来吃。
八月十五之夜便用月饼供奉月亮,供桌上还供奉水果,同时敬香烧纸拜月。八月十六日出时,如供月亮一样供奉太阳。
后来,混糖月饼流行于山西,内蒙,河北长城三角一带。大同混糖月饼,在中国是一种特色月饼,比起广式月饼,京式月饼,苏式月饼,更有传承的意义和文化脉络的延续。为千年以来中国文化的传承,留下了重要的一笔宝贵文化物质遗产。
大同混糖月饼的制作方法符合大同人豪爽而细腻的性格,成为中国北方中西部人们最受欢迎的中秋月饼。
三、制作方法
最古老的制作方法是上面有一个吊炉,吊炉上放置大同炭火,下面是一个大饼锃子,再下面是炉火,随时调节火候。后来又发明了土灶分隔烤法,把饼放到一层一层的火炕一般的隔子中尤如现代的烤箱, 但还用炭火。现代制作则是用电烤炉了。
制作时,先是师付在大锅里用温水把糖化开,再放上面粉和油,用力搅拌和面,再醒十分钟,便开始柔剂子,剂子用擀面杖擀开,撒上芝麻,芫荽,点上红点,放在烤炉上烤熟。因为大同此地盛产麻油,所以混糖月饼必须用麻油才能好吃。另外,烤时是用大同的大炭生火 ,火力猛,熟的快。
四、所用材料
面粉10斤,红糖4什,麻油4斤,芝麻1斤,碱面适当。将糖,油,面,用温水和好后。捏出剂子,压成饼撒上芝蔴,芫荽,点上红点,装箱烤熟。
口味上面分为普通口味和清真口味,现在大同人吃法增多,做法也多种多样,比如混糖月饼不加馅,就是面粉、糖和油。现在可把玫瑰,青红丝,果仁,混在一起和面,然后做成饼状进行烘焙,制做成饼,吃起来也非常新款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