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古往今来,都是文能治国,武能安邦。治国者,掌管国家经济大权。武者,打天下,保边疆,使掌权者器重,使百姓敬仰。武乃力量的象征,所以从古至今从武者都是男子居多。而女子不能从武,只有那些世代官宦之家,在家中被受宠爱的才能在习武,这或许是耳濡目染,性情都是豪爽之人。自己儿女喜欢的事,也不太多阻拦的原因吧。

东汉时期的一个武将之家——东汉开国功臣高密侯邓禹,他的孙女邓绥,她一出生就是武将之后,她即没有娇纵任性也没嚣张跋扈,就是一个普通的官家小姐,哪她到底做了什么被家人称为"诸生"呢?这与她用寥寥数年成为东汉王朝汉和帝之后有关系吗?我们细看一下的前半生就明白了。

才智过人,古得"诸生"之称

邓绥出生于东汉(公元81年),其祖父乃列云台二十八将的首位、东汉开国功臣高密侯邓,外祖父乃东汉开国皇后阴氏的堂兄弟,父亲乃护羌校尉邓训,其与皇室刘家乃外亲。出身官宦之家,从小接受大家闺秀的教育,这应该是正常的。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1)

(图一 邓禹)

而有"诸生"之称是因其六岁读懂《史书》,十二岁能背诵《论语》及《诗经》。每逢向自家哥哥提问,众哥哥都无从回答。后又因痴迷于典籍,疏于居家之事,引母不满,便昼修妇业,暮诵经典。因此家人号日,"诸生"。东汉的《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2)

(图二 《大戴礼记·保傅》)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盖小学者……岂专引笔画……巧伪斯甚。"从《大戴礼记·保傅》及《国故论衡·小学概说》知道汉代儿童八岁入学识字,而邓绥六岁的读懂《史书》。而且《诗经》是太学的课程,在东汉太学课程有记载,"汉代太学,其修《易经》、《诗经》……《谷梁传》……等。"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3)

(图三 《国故论衡·小学概说》)

而太学则是十五岁才能入学的,邓绥十二岁就已经能背诵。还有在《后汉书.卷.皇后纪第》记载的,"昼修妇业,暮诵经典,"这样看来邓绥并没上私塾,应该是从傅母或者是母亲教导认字,后自学的。按古代制度,女子是不得进入私塾的,贵族、官家女子一般都是请先生在家学习的。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4)

(图四 邓绥暮诵经典)

所以按照邓绥的学识已经达到当时的太学的水平,古家人称其为"诸生",是符合汉的教育制度。在《后汉书·桓荣传》也认证了这一点,"荣大会诸生……印绶"。

进退有度,智取汉和帝

在邓绥成人之时四书五经、天文地理都已通晓,并在东汉成家喻户晓之人。坊间官宦子弟,才学雅士相继拜访。而当时官宦之家,最大的愿望就是将自家女儿送进皇宫,成为皇家亲戚,邓家也不例外。永元七年(95年),邓绥与诸家女子便一同选入宫中。这就是古代中国臣君联姻,为的是巩固、分散、维系政权。

永元八年(96年)冬,邓绥凭借自身姿色,才学出类拔萃,便晋升为贵人住入掖庭,时年十六。不用一年就从秀女晋升为贵人,看得出她的才智过人,但她并不为此而骄傲,反而是进退有度,在《后汉书.卷.皇后纪第》记载:"恭肃小心……夙夜战兢……常克己以下之……及后有疾,……诚难及也。"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5)

(图五 邓绥素服)

这里看出邓绥的为人,即没有恃宠生娇,又没有傲视他人,虽晋升贵人,还格守纪律,从不炫耀,就连自己身患疾病也以帝为先。毕恭毕敬这词形容她应该不错,她不但在为人这样做,还在感情上也做到刻己守分,在《后汉书.卷.皇后纪第》记载:"每有宴会……辄辞以疾……以博帝意。

从邓绥能察觉宫中妃嫔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到为君王另寻新人,继以完成宗室之任,这都充分表明邓绥是一个冷静、机智、善于计谋之人。汉和帝也是因为这一举动才得以后继有人,可最后汉和帝的子嗣还是不能久存于世。

以退为进,赢得后位

贤惠这词在不同人里不一,邓绥的贤惠即给她带来帝皇恩宠,同时也带来嫉妒之灾,在《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记载:"阴后见……欲以为害……复有遗类!"面对无妄之灾邓绥作出惊人的举动,舍生忘死《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记载:"后闻,……上以报帝之恩,……俱,欲饮药,……乃止。

为他人舍生忘死的精神,任凭何人都会因此而感动,古汉和帝得以痊愈,便册封其为后,可邓绥并为此而庆幸,而还是活着自责当中,在《后汉书卷.皇后纪第》是这样记载的,"四年夏……后请救不能得……深自闭绝。一个事事从己反省的女人,任谁都臣服吧。后经辞让三次,才即位。

邓绥的故事(出身将门之后的一介女流邓绥)(6)

(图六 邓皇后)

邓绥纵使继位为后,但她还是继续自己的本性,《后汉书.卷十.皇后纪第》日"是时,……供纸墨而已。……后辄哀请谦让……中郎将。身为一国之后不求诸国奇珍异宝,以勤俭居之。从初入汉宫到贵为皇后,邓绥一路都是以恪守本分、以身作则、一视同仁、毕恭谦让的态度,所以才让她用寥寥数年深入帝心。

结语

古往至今,人的出身褒贬不能完全注定一个人往后的成就,出身只是一个奠基,好的出身让你多一份资源,不好的出身也是给你多一份资源,只是前面的是助力,后面的是奋发之力。要成为一名怎样的人,全凭自己选择的,武将之后邓绥她出身高贵,她自幼好学将自己培养成智勇双全之人。

"诸生"并非只是一个称呼,它蕴含了邓绥前半生的所为,让自己上知古文,下知地理,内懂红工,外懂政治。从而让自己的后半生能从容的走过。她能在寥寥数年成为东汉王朝汉和帝之后,并非天掉馅饼,而是步步为营,面面俱到,做他人不以为然的事,严格规范自己,不争不抢。

懂得谦让、懂得审时度势,用《论语•学而》曾子的话来形容邓绥就是,"吾日三省吾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