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压的正常范围,一般医生给出的标准是:

收缩压(高压)>140mmHg

舒张压(低压)>90mmHg

但实际上有些人在体检时查出的血压可能与这个标准有一点差异,可医生还是说你的血压正常,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不同年龄的血压标准不同,很可能对于你来说,那个血压是正常的!

各个年龄段的

平均血压参考值

不同年龄段的血压的标准值(不同年龄段的血压参考范围)(1)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高血压≠高血压病!关于高血压的误区还有不少,就让小名为大家一一解释吧!

高血压≠高血压病

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血压的标准定为:正常成年人140/90mmHg或以下,高血压160/95mmHg或以上,临界性高血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如果连续3天早晨起床前测得血压超过160/95mmHg,就可以被诊断为高血压,但并不能与“高血压病”等同。“高血压病”是病因尚未十分明确,以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高血压≠一定需要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措施是治疗高血压、高血压病、临界性高血压的首选基础疗法,目前的研究表明,有效的非药物疗法有:

1. 控制体重;

2. 限盐摄入;

3. 戒烟;

4. 避免情绪波动;

5. 合理运动。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一定不要使用药物控制血压,而是根据医生建议,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控制方式。

凡能降低血压的药≠理想药

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在降压的同时,不影响脂质代谢和糖代谢,而不是单纯的将治疗高血压作为唯一目的,并以此为标准评定药效。

不同年龄段的血压的标准值(不同年龄段的血压参考范围)(2)

适合长期服用的降压药物,应该是能够保护“靶器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

降压越快、越低≠越好、越安全

一般来讲,除了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需要紧急降压外,其余高血压病人,即使是血压水平较高的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也应平稳而逐步降压。

不同年龄段的血压的标准值(不同年龄段的血压参考范围)(3)

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会极易发生脑缺血、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

名流健康提醒

有的高血压病人,常将每天最后一次吃降压药的时间放在临睡前或仅在临睡前服一次降压药,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也是很危险的。希望大家能谨遵医嘱,科学用药,合理控制高血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