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清浙江仁和人,字璱人,号定庵,更名巩祚。道光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官礼部主事。早年从学于外祖父段玉裁。以后究心经世之学,并接受经今文学派观点。于经通《公羊春秋》,于史长西北舆地,批判清朝专制统治造成“万马齐喑”局面,鼓吹振衰起敝,进行改革,为晚清思想界先驱者。晚年颇受佛教天台宗影响。诗文均自成一家,以奇才名天下。有《定庵集》。

他的许多诗既是抒情,又是议论,但不涉事实,议论亦不具体,而只是把现实的普遍现象,提到社会历史的高度,提出问题,抒发感慨,表示态度和愿望。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己亥杂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其中第220首(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被中国中小学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人教版)收录,五年级上册有一首,八年级下册还有一首。

龚自珍五言绝句短诗(龚自珍是清朝诗词界奇才)(1)

己亥杂诗 其一 清 · 龚自珍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卮言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

卮言,自然随意之言。一说为支离破碎之言。语出《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后人亦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辞,如《艺苑卮言》、《经学卮言》。 这里是龚自珍对自己的《己亥杂诗》的谦称。

这首诗是写清道光十年(1839)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此年其写了几百首诗,故此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说法。

前二句表达其内心的不平。诗为心声,故观心贤。而且有很多话要说,不吐不快,则有第二句”夜涌泉“,如涌泉一样的各种感触,不写不痛快。前二句算是牢骚话,三四句要怎么写?如在继续这种牢骚话则诗的格调就太低了。

龚自珍在三四句采用一种稍微曲折的写法,不直接说自己话没说完,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我只写书,前面的写完了,等我南归后我再写,只是这个就不是己亥诗了。这种稍微委婉的写法,是为了抚平一二句的心中郁愤情绪,也有无奈。

龚自珍五言绝句短诗(龚自珍是清朝诗词界奇才)(2)

己亥杂诗 其二 清 · 龚自珍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

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

”我马玄黄“出自诗经·周南·卷耳》: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汉·毛氏传:玄马病则黄。

日曛,日色昏黄。指天色已晚。唐王勃《采莲赋》:“悲时暮,愁日曛。”

这首诗还是龚自珍的自我感慨。前二句表达的意思是,我和玄马一样,已然伤病有加,所以就盼望着日暮天黑,为何?原来是不想拖累故将军啊,我羸弱病朽,不能再去战斗了。前二句的写法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借彼来说此。故要弄明白作者要表达的原意,就需要了解其当时的背景。龚自珍当时由于某些事得罪人,从北京辞官南归,故他以此诗自嘲。我托病辞官,不当你们的路了。

三四句则是自我安慰,说心情平复,已然看淡一切,故”删尽蛾眉惜誓文“,再没有以前那种指点江山的激昂志向了。当初要报答朝廷的所谓”誓文”只能自己暗自藏起来珍惜了。

龚自珍五言绝句短诗(龚自珍是清朝诗词界奇才)(3)

己亥杂诗 其五 清 ·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道光十年春末,龚自珍因事辞去礼部主事之职,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动身南归。诗人客居京城达二十年之久,北京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今日一旦离去,已届四十八岁的晚年了。其辞官离京时的万端枨触,可以想见。

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以“浩荡”二字,极为凝练地写出离愁的深广。“白日斜”三字一笔勾勒景物,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强化了诗人离京时的眷恋、怅惘、失落、孤独的种种情怀。

诗人南下,本是回到故乡,然而他却感慨道:“吟鞭东指即天涯”。离京标志着龚自珍政治生涯的终结,他仕途蹭蹬而一事无成,此次离京无望重返,于是当听到马鞭抽响,便油然而生出天涯断肠之感。

满怀愁绪的他,无心赏景,相反,京郊寥落的春光只会增加他的怅惘。可是他的视野里出现了落花。那落花一旦委地,就不能重返故枝,只能零落成泥碾作尘,不象征着自己的遭遇和命运么?

如果诗人沉浸于感叹年华已逝、青春不再,那么他就不是龚自珍了。出乎意料的是,诗人用移情于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极为瑰丽的境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终将孕育出一个繁花似锦、绚丽灿烂的春天!

全诗意象单纯,而情景浑成,比兴无端,而心迹昭然,短短二十八字,展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揭橥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生命价值观,具有涵包天地的思想和感情容量,洵称定庵诗的压卷之作。

龚自珍五言绝句短诗(龚自珍是清朝诗词界奇才)(4)

己亥杂诗 其一百二十五 清 ·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万数。道士乞撰青词。

龚自珍路过镇江,只见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当地在赛神。人们抬着玉皇、风神、雷神等天神在虔诚地祭拜。这时,有人认出了龚自珍。一听当代文豪也在这里,一位道士马上挤上前来恳请龚自珍为天神写篇祭文。龚自珍一挥而就写下了《九州生气恃风雷》这首诗,全诗共四句:“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