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贴膜,就是在车辆前后挡风玻璃、侧窗玻璃以及天窗上贴上一层薄膜状物体。
我们通常将它称为隔热膜或太阳膜,是因为它能阻挡紫外线、阻隔部分热量以及防止玻璃飞溅、防眩光等情况发生,又可具备单向透视功能,保护个人隐私。
正因此,不少车主有贴膜的习惯,这也直接催生出了发达的贴膜业。基于原厂出品质量最佳的思路,有人会问,为什么原厂车不直接安装有色玻璃呢?
要知道6mm厚的透明浮法玻璃在太阳光照下总透过热量为84%,但同样条件下有色玻璃的总透过热量却为60%,效果是立竿见影。而且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用再费一道功夫了。厂家之所以不这么干,是不是他们太抠的缘故呢?
1原厂车需要权衡需求和安全
大家要认清楚一件事实,对于厂家来说,原厂车除了必要的服务性配置外,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安全性。
前者是从吸引用户层面出发,后者是从法规层面出发。说是谨小慎微也好,安全至上也好,后者会优先考虑。如果产品的安全性不可靠,厂家会谨慎使用,如果利润不高又不够安全,厂家更不会染指了。
那汽车贴膜有哪些好处呢?无非是增加隐秘性和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车内(隔热、防眩光、防紫外线),虽然也有防爆功能,但其实噱头居多。相比这些,它的透光率却并不好。
正因此,根据《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规定,所有机动车车窗玻璃不能粘贴镜面反光遮阳膜,以及不透明或带镜面反射材料的色纸和隔热纸,侧窗和后风窗玻璃的透光率要达到50%;前风窗玻璃和驾驶人驾驶时用于观察外后视镜的侧窗部位的透光率应达到70%。如果有不合格的,就会被处罚,更重要的是不会通过年审。
有色玻璃也是类似。有色玻璃是在普通玻璃中加入着色剂,着色剂量的多寡、熔制时间和熔制温度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烧成颜色的深浅。一般常使用的着色剂有金、银、铜、硒、硫等,这些极小颗粒悬浮在玻璃体内,使玻璃着色。
一般的汽车有色玻璃按色调可以分为茶色系列、绿色系列、蓝色系列等,按功能可以分为隐私玻璃和隔热玻璃,虽然大多要求可见光投射比均不低于25%,但离50%~70%的要求还差了许多。
▲透光率是一个物理词汇,是表示光线透过介质的能力。
而原厂玻璃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以风窗玻璃为例,它分为夹层玻璃、区域钢化玻璃、塑料复合玻璃和钢化玻璃几类(家用轿车多是夹层玻璃)。下图是国家标准GB 9656中关于这几类玻璃的指标性要求,不难发现不论是哪一种玻璃,首要指标就是透光率(可见光投射比),透光率要求大于等于70%。
▲M1类包括驾驶员座位在内,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
2加大监管难度
除此外,有色玻璃还会增加道路监控的难度,比如说道路监控系统无法通过监控镜头看到车内发生的事情,像驾驶者接打手机、未佩带安全带等管控率会降低,不利于安全提升。
关于有色玻璃/贴膜的安全性影响,在2013年的时候,法国国家道路安全委员会(CNSR)还提出了“考虑加强对车辆侧边窗贴膜过暗现象的禁令”,说明这项配置还是很具备争议性的。
类似的,考虑到高犯罪率的问题,美国部分州也提到了类似的要求,像纽约州把车窗玻璃透光率检测列入到年检项目。2010年的时候,阿富汗内政部也要求全国范围禁止汽车使用有色玻璃,以避免恐怖分子和其他职员利用这种玻璃为掩护,从事不法流动。
不过相比于危机四伏的阿富汗,国内流传的美国禁止贴膜也是不对的,只不过他们比国内的法规要更细致。比如加州法规要求主要有以下三点:
▎汽车前风挡只允许上方一条贴膜,宽度不能超过4英寸(大约10厘米),而且只能贴不反光的膜;
▎驾驶位和副驾驶位的两个车门玻璃,使用的车膜透光率不能低于88%,或者,原厂玻璃贴上膜后的整体透光率不能低于70%;
▎汽车后排的车窗和后风挡,贴膜的透光率没有限制。
对于美国加州法规,国内法规就没有只贴一部分之说,谁还扭捏地只贴一部分,也太小气了些,但正因此全贴膜带来的安全隐患就更大了。对应下来,如果有色玻璃被大面积使用,监管难度同样可想而知。
总结
以上我们从透光率和监管难度两个方面聊到了为什么汽车有色玻璃没能发展起来,除了以上这些,当然还需要考虑成本因素。
虽然对于厂家来说,可以通过选配的方式控制成本,但因为贴膜也能有着类似的效果,而且加装成本要低得多,有色玻璃的配置率并不会很高,厂家自然不会考虑增设这项配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