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二十六年(1761)三月辛已科殿试即将开试,著名的才子赵翼信心满满,认为状元头衔十拿九稳,在外人看来,赵翼夺魁的几率也最大。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一科的殿试包括刘统勋在内的九个读卷官,却把赵翼当成防范对象,暗中达成共识:坚决不能让赵翼夺魁。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1)

赵翼其人

如果熟悉清代历史的,对赵翼这个人肯定不陌生,他是乾隆朝著名的才子,文学家、史学家,与袁枚、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

赵翼是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他三岁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惊人的天赋,12岁时一天就能写出七篇文章。乾隆十五年,赵翼考取举人,被选为礼部教习。四年期满后,又考取了内阁中书一职。由于赵翼文思敏捷,乾隆二十一年的时候,被时任首席军机大臣傅恒看中,调到军机处任军机章京。这一时期,乾隆皇帝的谕旨以及朝廷的多半公文,都出自赵翼之手,连乾隆对他的文采也是十分欣赏。

然而,赵翼的会试之路十分不顺,参加了几次会试皆名落孙山,直到乾隆二十六年二月,赵翼才顺利通过会试。在接下来三月即将举行的殿试中,赵翼暗下决心,非得把状元拿到手不可。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2)

这里有一个知识点需要强调一下,赵翼和一般的读书人不同,他的身份是军机章京,原职是内阁中书,级别不高却是属于朝廷命官。清代规定已经入仕为官的,如果有举人功名在身,依然可以参加会试,取得进士功名后,吏部也会重新安排更高级别的岗位。

赵翼作为军机章京角逐状元头衔,比一般人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不管是策论还是文章套路,对赵翼来说都是信手拈来。况且他又在军机处常年当值,与几位读卷官关系又不错,这个人脉关系也是他人所不具备的。

军机章京反而成了障碍

清代有114位状元,其中出自军机章京的就有10位,其中乾隆朝就有3位。前面说了,军机章京确实比一般人更容易夺得状元桂冠,而且凭得也是真才实学。可是,在天下读书人看来,这就显得不公平,认为朝廷偏心。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3)

凑巧得很,在乾隆二十五年的恩科殿试中,第一名状元偏偏又是军机章京出身的毕沅,所谓人言可畏,被乾隆皇帝钦定的读卷大臣,时任军机大臣的刘统勋和刘纶压力很大。

这一点赵翼自己也是很清楚的,为了避嫌,在确定殿试成绩排名时,自己考得再好,读卷官都是不会把他排在前十名的,更没有可能进入一甲。但赵翼不死心,明知不可为非要为之,为了瞒过所有读卷官的眼睛,他必须要另辟蹊径。

要想瞒过所有读卷官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殿试中策论与书法并重,写文章可以转变风格,但要想改变书法风格却是万难。赵翼在军机处当值,字写得又好,刘统勋等人不可能认不出来。

赵翼用心良苦,在殿试中,他一改平日大开大合的文风,写得很严谨。而且又故意改变了字体,用上了自己不太习惯的欧体。可见赵翼的夺冠愿望是有多么的强烈。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4)

成功突围却错失状元

殿试和会试、乡试一样,采取的是封名制度,读卷官在排名次的时候是看不到考生名字的。殿试结束后,九个读卷官达成共识,将赵翼作为重点防范对象。殿试考卷排名办法采取的是“画圈圈”的制度,即考卷圈圈越多,排名越靠前。

这一年殿试的首席读卷官是刘统勋,排名第二的就是军机大臣刘纶。这个刘纶与赵翼还有另外一层身份,他们都是常州老乡。所以刘纶为避嫌,他最怕赵翼被列进一甲,所以他对考卷的排查最细致,在217份考卷中,逐字逐句一一查看,非要将赵翼排在前十名之外。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5)

俗话说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谁也没想到赵翼早有防范,所以刘统勋和刘纶等几个读卷官,找来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赵翼的考卷。最后没有办法,只能把重点放在那些画圈最多的考卷上,其中有一份画了九个圈,就是得到九个读卷官的一致认可的那份考卷,不出意外这份考卷就是天经地义的第一名。

刘纶不放心,始终觉得这份考卷像赵翼的,刘统勋则坚决认为不是赵翼的,因为他对赵翼的字体十分熟悉,而且两人关系向来不错,赵翼还时不时地到刘统勋府上与刘墉交流书法心得。

很快,殿试排名结果出来了,刘统勋、刘纶因为没有找到赵翼的考卷,所以不方便进行排名,于是便将排名的重任交给了不太识文墨的兆惠。兆惠是乾隆朝的名将,乾隆为了表示恩宠,让他担任读卷官,实际就是个名义上的摆设。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6)

让兆惠出面排名应该是最合适的,毕竟排名这件事做起来不难,以圈圈定名次而已,小孩子都会。就这样,那份有九个圈圈的考卷被定为第一名,并将前十名考卷呈乾隆御览。赵翼总算是成功突出重围,但他还是与状元擦肩而过。

乾隆拆封考卷一看,第一名正是赵翼,第二名是胡高望,第三名是王杰。以策论水平而言,赵翼显然是最佳者。不过乾隆有自己的考虑,因为赵翼和胡高望都是江浙人,这两省出的状元实在是太多了。

王杰是陕西人,自大清开国以来,陕西从未出过状元,况且赵翼由于故意隐瞒自己的书法风格,所以就书法而言,不及王杰。所以最后乾隆拍板:王杰为状元、胡高望为榜眼,赵翼为探花。

历史上五大才子排名(他是清代著名才子)(7)

就这样赵翼痛失状元头衔,但毕竟还是进入了一甲,比起二甲、三甲总是要强上不少。从赵翼的例子中可以看出,有时人脉好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