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寿辰和庆祝寿辰有区别吗?(寿诞礼仪过寿庆寿)(1)

文化是民族的生命,而礼仪则是一切文明的主要标志之一,在我国,不管是过生日还是贺寿,都形成了一套传统的礼仪,千百年来,世代相传。

鲁西南一带,家人诞日皆有庆贺举动,不同年龄的人庆贺活动不同,名称亦不同。青少年的生日名为“过生”、“过生日”。生日这天,多于中午吃面条,谓之喝长寿面。俗定孩子生日这天不受打骂,打骂则孩子不长寿。儿童过生日,母亲早晨为其煮鸡蛋,从小孩头顶滚下来再吃,祝其交好运气。菏泽一带特别注重小孩的三岁生日,称“过三生”。小孩的三生这天,主家设盛筵,孩子的姥姥、姨、舅、姑姑等都带着新做的棉袄、棉裤、鞋、帽等礼品前来祝贺,俗谚曰:“姑的棉裤姨的袄,妗子的新鞋穿到老。”近年,渐有在孩子生日时买玩具、买食物、买书画、买生日蛋糕为礼物;青少年之间送生日卡,聚会也成为流行的习俗。

进入老年,诞日名为寿辰,庆祝活动称为庆寿、过寿。庆寿的具体年龄各地不同,大部分自60岁开始,但也有从50岁甚至40岁便开始做寿的。一般特别重视60大寿和此后的70大寿、80大寿,俗称“整寿”。巨野、单县、郓城、梁山等县较重66岁寿辰,到时女儿要送一块肉(6斤6两)为贺礼,俗谚:“六十六,吃块肉。”鄄城县有些地方66岁生日女儿送肉,77岁生日女儿送鸡,所以谚语说:“六十六割块肉,七十七杀只鸡。”至80岁要举行大庆,谓之“庆八十。”当地老人忌73岁与84岁,谚语:“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有的地方还为已故长辈过生日,名为“烧生日”。

举行寿辰和庆祝寿辰有区别吗?(寿诞礼仪过寿庆寿)(2)

过寿一般程序安排:

一、请戚邀友

过寿是件大喜事,虽未五世同堂,但也儿孙绕膝。过寿必须事先安排请客,让祝寿的人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寿礼。过去请客由长子出面和兄弟们商议而定规模,然后弟兄们分头出去逐一面请,农村现在仍延旧习。也可派人送去请帖,过去多手写,现在多为印刷品。

二、设寿堂

祝寿不仅准备寿糕、寿面、寿酒,做几桌席。同时设置一个祝寿庆典的地方——寿堂,多在大厅或院子里;现在条件改善,多在酒店举行。

寿堂的布置要突出主题,注重喜庆气氛。正面多用朱底金色大寿字屏,两边要悬金镶寿联,如果地方宽余,两边还可悬挂百福百寿锦屏等寿画。寿堂上方悬挂彩练,四角和中间必悬五个长寿大纱灯,贴上金色寿字,置灯五盏,取意五方共喜,五福齐临之意。寿字屏下置一供桌,桌上放香炉烛座,摆上寿糕、寿馍、寿果、寿桃,两边各放一花瓶,中间供摆南极仙翁——寿星。寿堂上设寿星椅、上置寿字红披,座上放一大红寿字椅垫。地上放各色盆景,如松柏、菊花、牡丹、月季花等。讲究的人家,还在寿堂陈列亲朋好友赠送的寿幛寿联、寿画、寿屏字画等艺术品。将寿堂映衬得更加富丽堂皇、温馨典雅。有条件的在地上铺设红地毯,门口要贴上大红寿联。

三、记寿礼

寿礼即寿诞的祝贺之礼。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地域不同,风俗各异,时代不同,过生日规模也不一样,礼数自然不同,亲戚远近不同,礼物也各有别。

解放前各地基本差不多,礼物多,记礼钱少。改革开放前,除孩子过生日外,成年人基本不过生日。1982年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了过生日的习俗。近年来过生日大操办,互相攀比,越来越奢华。城里人在食堂包饭,多数记钱上礼单。农村人也跑到城里包酒席请客。

小辈人祝寿是行叩首礼,一般三拜三叩。平辈人是给老寿星拱手作揖,也有的文人行雅礼送寿屏、寿画的。子女们就更虔诚了,他们用麻钱或硬币在红平绒作底的幛上摆成“寿”字或寿联,然后装框挂在大厅中央。

城里上礼单一般不公布,乡里人一旦上了礼单则在拜寿时由主持人(司仪)按亲戚远近亲疏逐一唱白。

礼单的记法还是外三堂记法,即娘舅娘家姑姑姨姨亲家姑舅两姨姊妹朋戚本家这个顺序。

四、拜寿

拜寿是庆寿的高潮,是最热闹最值得观看的时刻。

寿堂布置就绪,首先把院子里的火笼点着,司仪按照拜寿程序主持。如果是庆八十肯定要有乐队助兴,长子上前燃寿香,点蜡烛,待老寿星就位后,先鸣炮,后奏乐,再摆礼物,由总管边收边记账,然后唱礼拜寿,仍按外三堂顺序一一行礼,最后孙辈们集体行叩首礼,在县城由老寿星为孩子们分散拜礼钱(事先准备好新票子给50元100元不等)。

五、设宴

拜寿结束后入席。敬寿酒、饮寿酒。给寿星敬酒时躬立面前,双手端杯,然后说些吉利吉祥的祝福语,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接下来就是子媳为亲朋们致答谢酒,双双对对持酒具逐席排次直到敬完为止。在城里敬酒过程中为红火热闹,大都要耍笑敬酒的夫妇,其内容有诙谐,有幽默,有高雅,也有粗俗。总之,就是渲染一下喜庆气氛。

举行寿辰和庆祝寿辰有区别吗?(寿诞礼仪过寿庆寿)(3)

现在,有些地方已废除了繁琐的礼仪程序,只是在酒店里安排一场寿诞喜宴而已。

举行寿辰和庆祝寿辰有区别吗?(寿诞礼仪过寿庆寿)(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