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情满怀奋进新征程 意气风发建功新时代——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

发言人:乌兰牧骑队长 苏雅拉达来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1)

我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牧骑的苏雅拉达来,非常荣幸能够参加此次表彰大会,与全国同仁分享交流心得体会,这是对内蒙古乌兰牧骑事业最大的褒奖、肯定与激励。

乌审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60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成立的乌兰牧骑之一。6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跟党走;坚持一个方向,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守一个理想,那就是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为此,我们努力做好三件事:

一是“心”,就是不忘初心。哪里有人民,哪里就是舞台;哪里有需要,就把演出送到哪里——这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我们充分发挥演出、宣传、辅导、服务、创新、传承等职能,把党的声音送到农家院、送进蒙古包,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种子播撒在各族群众心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坚实精神力量。我们努力讲好中国故事,足迹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次被评为全区一类乌兰牧骑,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和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先进集体等称号。

二是“新”,就是勇于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倾听群众心声、观照人民生活中创排文艺作品。近年来,紧紧围绕建党100周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大题材,不断推出紧扣“五个讴歌”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创作了歌舞《敖包相会》、蒙古剧《草原不落的歌》等千余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国际国内各类奖项近700项。

三是“行”,就是实干笃行。我们坚持走“演出 服务 发展”一专多能的路子,坚持做党的创新理论和惠民政策的“宣传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示范队”、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服务队”、提升人民获得感幸福感的“文艺队”,年均演出140余场次。在加大惠民演出力度的同时,常态化开展文艺辅导、为农牧民直播带货等活动,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动乡村振兴贡献乌兰牧骑力量。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乌兰牧骑经常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玛奈(我们的)乌兰牧骑”,这是我们不忘初心、勇于创新、实干笃行的最好见证。建功新时代,当有新作为,乌兰牧骑将始终牢记的殷殷嘱托,扎根生活沃土,服务各族群众,推动文艺创新,努力创作更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让乌兰牧骑这面旗帜在祖国北疆高高飘扬。

黔山秀水好风光 乡村振兴路更广

先进集体: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

发言人:化屋村党支部书记 许蕾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2)

我是贵州省毕节市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很荣幸在这夏末秋初的美好季节来到首都北京,向大家讲述化屋“蝶变”的“故事”。

化屋村位于贵州毕节市东部乌江源头六冲河畔,风景优美,文化历史悠久。化屋意为“悬崖下的村寨”,是一个昔日被悬崖峭壁阻隔的苗族小山村,也曾是国家级深度贫困村。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一系列惠民政策持续精准发力,化屋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摘掉贫困“帽子”。如今的化屋村山青水秀,人人安居乐业,处处充满生机活力。

2021年是化屋发展中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去年春节前夕,到贵州视察,首站便到了化屋村。对化屋村的脱贫攻坚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勉励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化屋广大干部群众以对化屋村工作的指示为一切干事创业的总遵循,依托乌江源百里画廊的天然山水风光和苗族村寨的优势,大力实施“旅游 ”产业融合发展,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昔日的穷山村成功“蝶变”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村,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建成化屋旅游公路、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集群化推进民宿建设,建成民宿22家,床位247张,累计为农户和村集体分红16.85万元。我们深度推进“文化 旅游”“农业 旅游”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开办扶贫车间,不断提升化屋农特产品附加值,推出黄粑、小黄姜、羊肚菌、五星枇杷等系列特色旅游商品。研发苗绣文创产品近100种,建成苗绣文创展厅5个,推动苗绣产业繁荣发展。我们全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打造“5G 数字乡村统一平台”,推进乡村污水治理、垃圾处理和“厕所革命”,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让绿色成为化屋发展最靓丽的底色。2021年,化屋村旅游人次突破65万人次,同比增长300%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村民纷纷吃上“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我们将牢记的殷切嘱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把化屋村乡村产业发展好、生态环境保护好、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好、社会治理效能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好,让化屋村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新典范、绿色发展新样板。

倾注满腔热情 助力乡村振兴

先进工作者:安徽省宿州市泗县屏山镇文化广播电视工作站站长 张亮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3)

我叫张亮,来自安徽泗县屏山镇,是一名普通的文化站长。多年来,在各方支持下,我尽己所能,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中积极扮好“三重”角色。

用心做好党的政策“宣传员”。28年前,我走出校门,一头扎进了家乡的文化站。从此,我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作为一项光荣使命。利用农闲时间,坚持自学先学,将党的政策变成农户口袋里的小手册、家中的小挂历、土墙上的小标语、村部的小板报、村口的小广播。组织民间艺人,将文明守法、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等政策,编排成三句半、演成小品,让政策宣传更接地气。结合省里“送戏进万村”“乡村春晚”活动,精心编排《懒汉脱贫》《扶贫暖人心》等文艺作品,用文艺宣传,推动扶贫扶志相结合,引导农户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向上向善、勤劳致富的动力。

尽心干好传统文化“守护者”。安徽泗县是国家级非遗“泗州戏”发祥地,隋唐大运河从此流过,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我积极挖掘村史档案、民风民俗,把历史文物、民风民俗、生活生产等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相结合,争取党委政府、当地企业等多方支持,设立了村史馆、好人馆、乡贤馆等,展现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民风民情,我镇乡贤先进事迹还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为保护好乡村文化遗产,我走访了泗州戏非遗传承人、民间戏曲爱好者,认真做好资料收集、整理、记录和保存;组织泗州戏表演,编创泗州戏《国法大于亲情》、泗州大鼓书《扫黑除恶政策好》等30多个传统戏剧作品,探索“非遗 扶贫”“非遗 直播”,增强了乡亲们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精心当好乡村文化“带头人”。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文化要振兴,站长必带头。近些年,在党委政府重视下,我积极协调推动全镇15个行政村完成了村级文化中心建设,依托乡村文化设施,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媳”“孝德榜”“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每个村都成立了一支文化志愿者队伍,全镇组建了广场舞队、腰鼓队等42支文艺团队,吸纳了1000多名文艺骨干。为了提高她们演出水平,我多方联系,经常邀请专业老师进行指导辅导。我镇的广场舞队伍连续7年在全县广场舞大赛中荣获第一名。乡村生活也从过去“不干农活就打牌”,变成了“天天广场舞”“没事打腰鼓”,形成了乡村生活新风尚,带动了乡村振兴新气象。

根之所植、情之所系,我深爱自己的家乡,也深爱乡村文化事业。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重视和支持下,乡村文化舞台必将更加广阔。我将珍惜荣誉,不改初心,倍加努力,奋斗一生。谢谢大家!

“传承 创新”,让沂蒙手绣焕发时代光彩

劳动模范: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费县手绣项目传承人 卞成飞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4)

我叫卞成飞,是一名来自沂蒙革命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今天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传承、弘扬、创新沂蒙手绣的体会。

第一,要有痴心执着的坚守。我的家乡费县,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沃土,更是沂蒙精神的重要发源地,沂蒙手绣也正是根植于此。从我记事起,听得最多的就是《沂蒙山小调》,看得最多的就是虎头鞋帽、沂蒙荷包,所以从小就对沂蒙手绣情有独钟。

从艺校毕业后,亲戚们都劝我找份安稳工作,但学习手绣的念头一直在脑海里,常常因钻研绣技废寝忘食。望着因生活重担早早压弯了腰的父母,我一度想打退堂鼓。但父母鼓励我说:“你要是真喜欢就坚持下去,别管人家说什么!”。

2009年,我嫁到了缺医少水的崔家沟村,虽然日子艰难,但在爱人的支持下,我的绣活从未间断,向老艺人虚心请教传统技法,曾经一天奔行近百里,正是这一路的坚持才让我走到了今天。

第二,要有创新求变的思维。传统的沂蒙手绣造型颜色大红大绿,为了做到“传承 创新”,我在形态、色彩上下功夫,颜色以红、绿、粉、黑为基调又巧妙运用对比色,狮子、老虎等图案也有了新形象,既采用藏银、菩提子等时尚元素,加入掐丝珐琅、流苏等作配饰,又填充进去白芷、辛夷、丁香等中草药,还研发了立体绣、撮针绣等针法,同时开发出钥匙扣、手机链等挂件,得到年轻人的追捧。

2018年以来,借助新媒体平台,沂蒙手绣迅速走红,从国内走向国外,先后到韩国、瑞典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活动。许多外国朋友看到手绣都惊叹道:“太美了!”

第三,要有回报社会的情怀。得知邻村村民张凤兰双腿行动不便、家庭困难后,我就到她家手把手地教她做手绣。这一年,她就收入1万多元。“不出门不出院、看着孩子做着饭、天天就能把钱赚”,这是乡亲们编的顺口溜。

目前,我用3万元贷款创立的公司已发展到上百人,还先后创办了手绣实训基地、扶贫车间,采用“固定 灵活”的就业方式,累计培训2.4万人,为周边留守妇女、老年人、残疾人、困难户等2500人提供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2万多元。公司先后荣获“全国就业扶贫基地”“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我自己也荣获全国乡村工匠、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并获得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如今,我与沂蒙手绣相伴已二十余载。我将继续怀匠心、践匠行、铸匠魂,让传统工艺增添新光彩!

默默坚守三十年 重任在肩护平安

先进工作者: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处长 张立军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5)

很荣幸能作为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代表交流发言。我叫张立军,1991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吉林省旅游局管理处从事行业监管工作,一干就是30年。30年,我见证了文化和旅游行业由弱变强、融合发展。30年,我经历了行业监管和安全工作的砥砺前行、守正创新。30年,默默坚守,是责任、是担当,更是荣耀。下面,我简要汇报一下多年的工作心得体会。

守好金山银山“安全关”。做好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唯有脚踏实地死看死守。回首30年历程,安全始终在我心,无论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还是建立和完善安全规章制度,亦或是无数次开展应急演练,我认真履行了一名安全监督员的责任。每到节假日、黄金周的旅游旺季,是监管人的工作旺季,值班值守、督导检查、处理投诉是假期的工作常态,虽然从来没有陪家人出去度过假期,但连续8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的荣誉让自己获得了莫大的安慰。2017年以来,我参与制定文化和旅游安全政策4项,制定安全标准3个,下发各类安全文件210份,开展规模性全省督导检查32次,这一连串数字,不仅是吉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安全屏障,也倾注了我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和辛勤汗水。

当好疫情防控“守门人”。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对吉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是巨大考验。在厅党组的领导下,我迅速果断落实国家和省委防疫政策,全力做好境外、省外游客返乡工作,坚决防止疫情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行业传播扩散。当时武汉是疫情重灾区,我的手机号也成为在吉林的湖北游客的求助热线,每天都要无数次接听湖北人的求助电话,通过我的努力也让在异乡的游客感到了丝丝温暖。2022年吉林省疫情期间,我连续48天在单位闭环办公,调度文化和旅游行业防疫力量全力响应、顶格运转。其间,共参与组织召开各类疫情防控会议40次,下发通知文件51件,报送疫情防控各类材料700余份,组织开展规模性检查16次。截至目前,全省文化和旅游行业疫情“零感染、零传播、零扩散”。

打好产业“复苏牌”。监管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优化和发展,在抓好安全生产监管的同时,我坚持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办实事,打通纾困“最后一公里”。近5年来共申请财政扶持资金支持旅行社165家次,扶持资金合计1588万元。为应对疫情对全省旅行社的打击,认真落实文化和旅游部的有关规定,在厅领导的全力支持下,我积极开展调研,制定扶持政策,申请旅游产业专项资金近1000万元,用于补助规模以上旅行社,助力文化和旅游企业走出困境,助推文化和旅游市场复苏回暖。

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快马加鞭。我将把感谢和感恩化作实际行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做红色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和传承者

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博物馆馆员 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社会教育部原副主任、馆员 章旖

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发言摘编)(6)

我是湖北省博物馆的讲解员章旖。

小时候,爷爷经常对我讲起他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往事,在我心中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我想把这颗种子播撒远方。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那一年,我如愿成为一名红色讲解员。十年来,我扎根讲解一线,时刻牢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谆谆教导,始终与党同心、跟党奋斗,以苦练精技术、以勤学长知识,努力做红色文化的讲述者、传播者和传承者。

作为新时代的讲解员,我不断用讲解的方式探寻初心使命。透过革命英雄、革命文物、革命精神,为观众讲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讲述”成为我与群众联系的纽带。

躬逢盛世,近年来,我多次参加国家级大型展览讲解工作,圆满完成为率领的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讲解的光荣任务,两次在外交部向世界推介湖北。在这些高标准、高要求,关乎党和国家形象的重大展览活动中,我体悟了责任、收获了成长,传播了中国故事和红色文化。

2020年初,武汉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我深刻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时代的讲述者,更是参与者。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我第一时间下沉社区,和千千万万名志愿者一起成为保卫城市的“战士”,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抗疫故事,通过线上宣讲,向更多人展现“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在这场大战大考中,我真切体会到“今日中国是否如我们所愿,取决于我们的前人;而明日中国是否如下一代所愿,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更加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决心。我精心研究针对青少年群体的讲解方法,推动党史国史进课堂、进头脑,主办“小小讲解员”培训班,培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红色少年,让红色故事代代相传。

青年的命运从来都同时代紧密相连。成为红色讲解员的十年,也是见证新时代伟大变革的十年。在新时代的滋养下,我心中那颗红色的种子,萌芽破土、扎根强基、向阳生长。我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同频共振,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文化自信。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生逢其时当奋斗其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培养下,获得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不仅是我个人的荣誉,也是新时代所有基层讲解员的荣光。我一定会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作出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