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在没有界碑的边防线上,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

1月3日晚,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则网络视频《生命禁区,传来一首壮美的歌》刷爆朋友圈。视频中,驻守在喀喇昆仑山深处的新疆军区河尾滩边防连官兵,站在海拔5418米的巡逻点位合唱了一首《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激越,高原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边防官兵朴素真挚的情感,让很多人为之动容。

这条视频也引起了北大清华校友的关注。北大清华的校友群发起了一项倡议,他们要赶在春节到来之前,为河尾滩边防连的战士们寄去一份特殊的新春礼物。

连日来,北大清华校友们一直在忙着奔波于北京的一家家户外用品商店,精挑细选各类高原御寒装具。这次活动,由北京大学84级校友关小众和81级校友洪源共同发起。从活动发起到礼物寄出,一共7天时间,用洪源的话来说就是,“如梦如幻的一个星期,令人兴奋激动的一周。”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个故事,共同回顾这温暖的一周。

河尾滩边防连在巡逻过程中齐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我们的心里话■北大“五四操场”校友群

这是一场漫长的爱心传递。不仅是距离上的漫长,从新疆河尾滩至北京,从北京至河尾滩,翻越万水千山。边防线上的战士们,又感动着我们,穿越几千公里的路途,用致敬、用感恩、用无以表达的谢意回馈给天下。

这也是时间的传递、文化的传递。是中国文化中的血脉传递,是“位卑未敢忘忧国”精神的传递。

中国之大,不仅仅在于疆域的辽阔,也在于精神上的共鸣。当有人试图为精致的利己主义正名、面对这场自发的爱心传递居然发出嘲笑声之后,在网上遭到了压倒性的批评与孤立。正如本次活动的发起人所说:无论我们经历过怎样的人生,我们总能被付出和奉献打动,总能在高尚和崇高面前,忍不住要做点什么以表达敬意。也许,这就是我们的初心,是我们的此心光明。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几十年前臧克家先生的诗作《有的人》。借用这个话题,我们是否可以说:有的人站着,有的人跪着,有的人只图舒服地活着,有的人不仅站着,还站在最危险艰苦的地方,只为守候他们背后的土地,守候他们背后的人民自由幸福地活着……被他们守候着的我们,看见他们的艰辛,看见他们付出和牺牲,看见他们英雄主义的无畏,忍不住落泪。

这场从全国甚至海外通往喀喇昆仑的爱心传递的意义在于:那些深藏于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精粹和火种,依然保留在我们的心里。再纷纷扰扰的世界,再精致的利己主义的喧嚣,都挡不住中国人民、中国军队血脉中的精神传承。

用活动发起人洪源的话来说就是:“这份来自帕米尔高原和世界华人群友拳拳之心的互动升腾,暖人心脾,给人启示,感动天地。”

喀喇昆仑精神学习热潮 一场漫长的爱心传递(1)

图①:本文作者无心(右一)与洪源(右二)等北大校友们在采购装具时的情景;

喀喇昆仑精神学习热潮 一场漫长的爱心传递(2)

图②:北大“五四操场”校友群截图。

(解放军报·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