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这两种实验操作极易混淆)(1)

临床上容易混淆的药品及实验操作较多,稍不注意,就可能酿成护理差错。比如下面这两种试验操作,你也未必能分清......

情景回顾

上午十点,小邹准备为5床的重症颅脑外伤的患儿行自主呼吸试验(SBT),当一切准备就绪时,转念一想,该患儿没有自主呼吸,就考虑撤机吗?

为了保险起见,她连忙询问高年资的张老师,将医嘱拿来一看,顿时傻了眼:自主呼吸诱发试验(AT)

说实话,作为在重症医学科工作了近14年的笔者,自主呼吸诱发试验(AT),还是首次听说,首次亲眼所见。

但是笔者认为自主呼吸试验和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尽管字面相似,但内涵肯定不同,绝不可轻易用自主呼吸试验代替自主呼吸诱发试验。

对于在使用呼吸机的医护人员而言,自主呼吸试验和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知识链接

自主呼吸试验

自主呼吸试验即SBT,相信重症医学科的护士一点也不陌生,它是指能够运用T管或低水平支持的自主呼吸模式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通过短时间的动态观察(30-120分钟),以评价患者的完全耐受自主呼吸能力,达到预测撤机成功可能性的目的。

笔者通俗地理解:SBT指为有创机械通气病人脱机前评估患者是否可以顺利脱机的试验(强调自主呼吸的强弱)。

试验操作方法

T管试验;低水平的CPAP(5cmH2O);低水平的PSA(5-7cmH2O);Fi02(35%-45%),同时查一次血气作为参考,每15分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潮气量、患者的主观反应。

SBT成功的标准

试验过程中及结束时患者主观上感觉舒适;生理参数稳定;潮气量>5ml/kg;血气显示无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和低氧血症或达到病前稳定水平。

自主呼吸诱发试验

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即AT,常用于脑死亡的判定,是判断患者有无自主呼吸的可靠依据(强调自主呼吸的有无)。

试验操作方法

患者脱离呼吸机8分钟;将输氧管通过气管插管达气管隆突水平;输入纯氧6l/min;密切观察患者腹部及胸部有无呼吸运动;8分钟内测PaCO2不少于2次。

AT结果判定

若试验后PaCO2≧60mmHg或超过基线水平20mmHg,仍无呼吸运动,即可确定无自主呼吸。

经验总结

关于SBT和AT,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及查阅文献,总结了以下几条注意事项。

1、SBT不是患者能否顺利脱机的金标准,它只是一个筛选标准,一般通过的患者顺利脱机的几率达80%左右(COPD患者)。

2、为不增加护理工作量,降低试验操作风险,通常采用低水平支持的自主呼吸模式来做SBT,一旦SBT不能通过,可以迅速地将呼吸机参数调回到试验前。

3、SBT前充分评估不可少。比如:患者的神志、血流动力学、潜在并发症等,若患者RASS评分≦-2分或仍在使用较大剂量的血管活性药时,不宜考虑SBT。

4、SBT通过,只表示撤机成功率高,并不是拔管的标准。拔除气管插管是否成功还需进一步评估,如患者的咳嗽、吞咽、呕吐反射以及漏气试验是否通过等。

5、AT开始前需要调整患者呼吸机模式,并为试验的可行性创造条件,要求:容控通气模式;peep 5cmH20;Fi02 100% ;持续30分钟;监测动脉血气示:PaC02 35-45mmHg。

6、AT过程中,确保输氧导管尖端插入到气管隆突水平,因此需要测量气管插管的长度 ,在其长度的基础上增加2厘米,因为气管插管的深度一般在气管隆突上1-2厘米。

7、AT和SBT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监护护士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耐受度,能迅速做到原呼吸机模式和参数的快速转换;不建议同一患者行每天超过一次以上的AT或SBT。

SBT和 AT目的不同,操作方法也完全不相同,所以相似的字眼,万万不可想当然,临床中多多质疑,勤于钻研,提升自己,方可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吴晓梁,方强,李莉,等. 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和改良的自主呼吸诱发试验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2(3):180-181.

[2] 段俊峰,陈小菊,王涛,等. 不同自主呼吸试验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力学参数的影响 [J].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2014 ,13(1):10-13.

[3] 罗祖金,詹庆元,孙兵,等.自主呼吸试验的操作与临床应用[J].中国呼吸试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5(1):60-62.

作者简介

文章作者:蒋志华

作者单位: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

最新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这两种实验操作极易混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