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方岩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领地。山脚下的“赫灵”屏封,天街前的“方岩居中”照壁,胡公祠广场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毛体大字,威武而慈祥的胡公塑像,还有石阶、天门、游人、香火乃至亭台楼阁、山水草木、寒暑风云,林林总总,似乎无不蕴含与诉说着方岩的前世今生。

余窃以为,方岩的地理与人文、历史与现在、过去与未来,是方岩秘境之基,而胡公文化是方岩秘境之魂。

胡则(胡公),北宋名臣,永康先贤。一生77岁,从政47载,曾任权三司使(代理计相,掌管全国财经的最高长官)。他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使节、两扶相印、一心为民、果敢担当,功高德丰。范仲淹为他作墓志铭,历代皇帝给他十多次封赏,天下有胡公庙三千,尊称他为“胡公大帝”。

胡公的一生与身后千秋,都与方岩有不解之缘。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1)

方岩,胡公承续儒风的发祥地

相传,当年胡则的父母结婚几年了还没孩子,就到方岩拜观音求子。后来母亲“惊梦怀子”,有了胡则。这是胡公发祥地一说。

其二,当年胡则在方岩五峰、方岩山顶读书,“寓居峰顶寺,不觉度炎天”。“程伯劝学”、勤学苦练,品学兼优,受到州牧举荐,进京赴考。下山前,他作了一首《别方岩》诗,书写在方岩僧舍的屋壁上。

胡则离开方岩后的第二年三月,金榜题名,又有“太宗赐名”。范仲淹记载,吴越百年,士用补荫,不设贡举,儒风几息,“而公能够经史,属文辞。及归皇朝,端拱二年御前登进士第”,成为永康第一位进士。他在《及第》诗中写道:“金榜名传四海知,太平时合称男儿。”胡则是从库川、方岩走出来的永康骄子,是宋代婺州一带承续儒风的代表人物。“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饮水思源,他誓言“一带清风雨露随”、爱民报国。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2)

方岩,胡公钟情龙井茶的萌发地

西湖龙井茶乃茶中极品,追本溯源,缘有胡公。当年,胡则方岩求学,对家乡茗茶情有独钟:“拾菌寒云外,烹茶翠竹前。”出仕后,清茶清廉随身相依。知睦州、提举二浙榷茶使,他铲茶霸、疏茶路、惠茶农。两度知杭州,他治钱塘、兴州学、重农商、轻徭赋,守杭有惠政,百姓感恩,在龙井为他立生祠。灵山天竺寺住持慈云大师很敬重胡则,常与其品茶论道赋诗。

景祐元年(1034年),胡则(72岁)致仕后归隐龙井,在整理家训后潜心驯化从狮峰采来的野茶。他结合方岩茶道,从龙井源取水浇灌,用佛炉香灰培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则培植的野茶初展秀姿。宝元二年(1039年)胡则仙逝,他临终前叮嘱子孙,将其安葬在正对茶园的龙井源凤凰岭上,坚信龙井茶总会迎来艳阳天。不久,胡则的茶业后继有人,这个后继者就是著名高僧、慈云大师的弟子、上天竺寺原住持辩才法师。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胡则和辩才当年培植的那些茶树之基因,历经700多年风雨依然生机蓬勃,不断抽出一茬茬新枝嫩叶,苍翠欲滴,被乾隆敕封为御茶。当今,西湖龙井茶更是享誉中外、惠泽普民。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3)

方岩,历代皇帝封赏胡公的主承地

在胡公的生前与身后,受到了十位皇帝给他的十三次封赏。在众多封赏的敕诰中,直接讲到方岩、赫灵或方岩胡公祠的有四次。

1122年,宋徽宗《敕封(胡则)佑顺侯诰》,内有云:“天道助顺,鬼神害盈”“策马饮池,源泉陡涸。凶徒沮骇,王师奋张”“建祠寺侧,用赫厥灵”“宜特赐佑顺侯”等。是讲方岩神(胡公)显圣,助除反逆,建祠颁额封侯,以彰表。

30年(1152年)后,宋高宗《敕赫灵庙额诰》,内有云:“公四世从孙、建州通判胡廷直辩白陈请。”“两浙转运司保奏到婺州永康县方岩山神佑顺侯、故兵部侍郎胡则祠,祈祷灵应,乞加封。”“始正为封胡公,赐庙额曰赫灵。”这是“赫灵”庙额的正式开始。

进入元朝,1300年,元成宗《敕婺州永康县赫灵庙佑顺嘉应福泽灵显侯》,内有云:“神其歆之,益宏贶施。可特封显应公。”

又过89年(1389年),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加封胡公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帝诰》,御赞胡则:“七任县令,从官摄政,正直忠良。敕封保定,天下臣胡,统之一姓。录朝御葬,方岩得圣。”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4)

方岩,天下胡公庙的总基地

胡公去世后,百姓感恩他,在方岩山等地建造了胡公祠,在五峰书院(重楼)建了胡公家庙(抗战时期,国民党浙江省政府曾在此办公)。方岩胡公祠是历史悠久,赫灵八方的总基地。五峰书院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胡公是领头人、好榜样。

胡公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胡公文化团队开展了“寻访胡公路,致力新时代”探源行动,已走访考察20多个县(市区)的胡公文化和风土人情。各地百姓对胡公的敬仰、对方岩的敬重,真是让人动容。

如嵊州后庄胡公庙,100多年前,后庄先人到方岩请了泥土,以方岩泥土为母土,塑胡公像、造胡公庙。我们去走访时,刚好在筹资重修胡公庙。我们很感动,给他们捐款,后来又送去“则有千秋”匾额,他们很高兴,说是胡公又显灵了。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5)

温州永嘉陶公洞,是洞天福地。陶公洞胡公庙管理人介绍说,从前有个财主,想把祖坟迁进来,百姓不同意,马上派两青年到永康方岩请胡公。按平常,永嘉到方岩,往返要好几天,而财主已经择好日子,第三天就要移坟进来。据说,两青年得到胡公神助,第二天太阳落山前就赶回陶公洞,挂上胡公像。财主知道后大吃一惊:胡公来坐镇了!

还有,兰溪有个叫小方岩的胡公庙,也有很生动的故事。说是清朝时,当地有位善人,每年都要上方岩拜胡公。后来年纪大了行走不便,心想最后一次上方岩,把胡公的画像带回来,在自己的村里造个胡公庙。他带着胡公画像回到兰溪,还没到村,一阵风吹来,放在兜里的胡公像飞走了。看它飞进一处林子里,找不到了。善人醒悟道:“原来,胡公喜欢这个地方!方岩胡公来了!”消息一传开,左邻右舍18个村的人都响应,就在那里建起胡公庙,取名叫小方岩。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6)

方岩,人民领袖关注的吉祥地

1959年8月21日下午,毛泽东同志从庐山返京途经浙江金华时,在专列上召集地县负责人座谈。

毛主席问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你说,你们永康什么最出名?”

马蕴生脱口说道:“五指岩生姜很有名。”毛主席轻轻摇了摇头,说:“不是什么五指岩生姜。你们那里不是有块方岩山吗?方岩山上有个胡公大帝,香火长盛不衰,最是出名的了!”

毛主席接着说:“其实胡公不是佛,也不是神,而是人。他是北宋时期的一名清官,他为人民办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罢了。”

随后,毛主席语重心长地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7)

44年后,2003年6月12日下午,同志视察永康方岩,他在胡公祠广场镌刻毛主席语录的照壁前深情地说:“在宁德当地委书记的时候,我提出来的号召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它作为座右铭。”

走进胡公祠,看着胡公事迹的壁画,同志说:“我们也要像胡公‘睦邻怀远’那样招商引资,加强对外合作。”接着,他又对陪同的金华市委书记、市长说:“减免丁钱,这是汤黎路、徐止平要做到的,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在连接方岩和南岩的天桥上,同志远眺群山,感慨地说:“天下粮仓,百姓富足,不正是我们共产党人所追求的吗?”

方岩胡公第一签(方岩秘境胡公情)(8)

后 记

“八月十三桂花香,方岩庙会号角响,胡公故里开殿门,欢天喜地乐四方。”胡公是百姓心中的神。宋代,“浙水之东,祠宇相望”;元代,“凡村墟里社,必为祈报之所。故公别庙布满郡境,不啻数千百区”;清代,“浙东千里,几无一乡一邑无公庙”;民国时期,郁达夫赞叹“方岩香火不绝而又以春秋为盛,朝山进香者,络绎于四方数百里的山道上”。

以纪念胡公为要旨、以永康为核心的方岩庙会,已有近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地的胡公祠庙与胡公文化活动,既是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功德的历史见证,也是黎民百姓对清官好官的敬仰期盼和美好生活之愿景的社会展示。这也许是探寻方岩秘境胡公情的向导图吧。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支持:古山镇党委 政府

主编:胡联章 总第5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