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1)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2)

这节数学课,我们继续认识数字6和数字7。然后进行加减法的练习。老师首先让我们回忆一下,以前学习过的5个数字。然后老师告诉我们,在数字5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数字就变成了数字6。紧接着,老师又问,那么在数字6的基础上,再增加1个,数字就变成了几呢?大家回答得都很对,是数字7。你们真的很棒!接下来,我们就看一下书中图片,看看教室里面有几个同学呢?大家数一数。是的,是6个同学。老师又接着问,那么,教室里一共有几个人呢?答对了,教室里一共有7个人。

通过这个图片,大家完成了数一数,知道了,有多少张桌子。有多少把椅子。通过数一数,认识了数字6和数字7。同时又知道了它们是如何变化过来的。接下来,大家可以拿出6根小棒,现在摆一摆,看看能摆出什么图形。再拿出7根小棒,看看还能摆出什么图形呢?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3)

大家再看一下。看看计数器上面原来有几个珠子,再加上一个珠子,一共有几个珠子。等老师都确认,大家都认识了数字6和数字7,就开始让我们练习比较这两个数字的大小。同时让我们练习书写,大于号和小于号。告诉我们,千万不要把方向弄反了。开口方向,朝向左侧的叫做大于号,尖角的方向,朝向左侧的叫小于号。在写符号的时候,记住,一定要把开口方向对着大数字,把尖角的方向对着小数字。

接下来,老师让大家仔细看图,首先看图中,有几个鱼缸。然后,让我们确定哪边是左,哪边是右。最后,数一下,每一个鱼缸里面,都有多少条鱼。然后回答书中的问题,把数字填写在方框里。老师重点强调了一下,注意,是从左边数,第几个鱼缸,要看清楚。要把第几,看清楚。然后再数一数里面有多少条鱼。最后,教我们如何去正确书写数字6和数字7。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4)

课堂练习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先把题目看清楚,然后把数字写在方框里。在填写数字的时候,老师告诉我们,注意,看看数字都可以分成几组。都有几种分法,都可以分成数字几和数字几。让我们尽可能把各种情况都写全。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5)

然后,老师让大家根据分和组的方法,找一找,列这些等式的规律。找到规律后,然后,让我们根据这些规律,把算出的得数,填写在方框里。要求我们,书写要工整,计算要准确。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6)


辅导孩子的重点是,做到,帮助孩子,真正理解,加法和减法。深刻理解加减法的含义,比起,学会几道简单的计算题,要重要得多。对于孩子来说,意义重大。那么,学加法,学减法,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是减法。加减法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做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加减法?

首先,家长要明白这样一件事。哪件事呢?就是1 1=2,是计算出来的,还是,它本来就是。什么是计算出来的呢?也就是说,当拿过来一个算式,1+1,在没有计算之前,谁都不知道,它的结果是几。也就是说,谁都不知道1+1应该等于几。然后,通过计算,得出,1 1=2。是计算出结果等于2。不但可以等于2,还可以等于3或者其他,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个计算结果。这就说明,1 1=2,这个结果2,是计算出来的。

反之,如果,在没有计算之前,就已经存在1 1=2。那么,这就说明,1 1=2,这个结果2,并不是由于人,计算而得来的。而是,它本来就是。它本来就是1 1=2。在人计算之前,它就是自然存在的一个等式。不需要任何计算,它就已经存在,并且还是已经存在,恒久不变的一个等式。所以说,家长要先明白的是,1 1=2,这个等式,不是人为计算出来的,而是它本来就是。同理,6 1=7,7 1=8也是一样。并不是,人计算出来的,而是,在计算之前,它们就存在了,它们的关系就存在了,等式就存在了。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7)

如果,明白了以上这些,就可以帮助孩子做到,真正理解加减法。那么,加减法到底是什么呢?简单说,加减法就是,这些不需要人计算,在人计算之前,就早已经永恒存在的等式。而这些等式,恰恰是在表达,物质之间的数量关系。表达哪种数量关系呢?比如说,这节课讲到的,教室里面有6个同学和1个老师,问教室里面一共有多少个人。列式就是6 1=7。其实,就是用这个等式,来表达,一共7人,6个同学和1个老师,三个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而这三个要素的数量关系,是在计算前,就同时都是已知的,同时都是确定的,同时都是存在的。

只是,在把这个规律,想要告诉给孩子,想要让孩子明白,想要让孩子也掌握这个规律,让孩子,也能明白这三个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时候,通过,先擦去一个要素,先把这个要素,变成问号,再通过其他两个已知要素,来解决,来求出,来按照已经存在的规律,计算出第三个要素的数量。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让孩子,明白和掌握,事物之间,原本就存在的数量关系。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8)

所以说,学加法,学减法,千万不要让孩子把眼睛,死死的盯在计算上,天天让孩子捧着一个口算本,在那里死记硬背这些算式和得数。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这样一个简单而又枯燥,重复计算的事情上。一定要让孩子先明白,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把明白数量关系,放在计算的前面。通过明白数量关系,来明白为什么要用这些等式。为什么要用加法这样的等式,为什么要用减法这样的等式,来表达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如果要想表达,其他的数量关系,还可以用哪些等式呢?这样,孩子就会把学习加减法的重点,移到看准,看清,看明白,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上。这样,就做到了,让孩子深刻地,真正地理解了加减法。

在努力弄清楚,这些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时候,要让孩子充分熟练地掌握分和组的方法,要让孩子充分熟练地掌握整体和部分的方法,去理解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比如说,这节课,不要一看到教室里有6个同学和1个老师这两个已知条件,就去着急列式,6 1=7,计算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人。不要用计算去解决问题。

为什么不能算加减法(真正理解加减法)(9)

而是要,先理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关系就是,教室里的人,可以分成同学和老师。也就是说,教室里的7个人可以分成,6个同学和1个老师,用加法表达,列式就是,6 1=7,也就是说,6和1组成7。这个就是分的概念。要熟练掌握这个。另外,还可以说,教室里的人,由同学和老师组成。也就是说,教室里的7个人,由6个同学和1个老师组成。用加法表达,列式就是,6 1=7,这个就是组的概念。要熟练掌握这个。还可以说,教室里的7个人是整体,6个同学是第一部分,1个老师是第二部分。用加法表达,列式就是,6 1=7,这个就是部分加部分等于整体这个概念。要熟练掌握这个。

还可以这样理清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这个关系就是,教室里的人,除了同学,就是老师,也就是说,教室里的7个人,除了6个同学以外,剩下的就是1个老师,用减法表达,列式就是7-6=1。还可以说,教室里的7个人,除了1个老师,剩下的就是6个同学,用减法表达,列式就是7-1=6。孩子可以通过分和组,通过整体和部分,充分地找准各部分,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时候。就是真正理解加减法的时候。就是真正理解了,原来,加减法就是用来表达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的。要熟练掌握这个。这样,孩子就不再纠结于简单的计算,而是深刻地领悟到了加减法。因此说,如果孩子做到了真正的理解了加减法,就会更加精通于计算。

综上所述,如果孩子真的能做到,真正的理解了加减法。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意义就非常的重大。比起,单独学会几道计算题,意义更要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