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

来源:北洋之家

文/北洋君

今年是新中国70周年华诞,

从年初开始,

一首歌以快闪的形式爆红全国,

每每她的旋律响起,

都那么振奋人心,让人泪流满面……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

元旦当天,哈工大的学子们,

建造了一艘白雪航空母舰,

零下20摄氏度的北国冰城,

也足以令人热血沸腾。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

4月23日,海军生日这天,

88岁的海军战斗英雄高翔,

与首艘核潜艇的老兵们,

登上威武的新式战舰。

中国海军走向深蓝,

今天,守卫祖国的利剑,

锋芒如炬!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4)

56个民族的青年,

他们风俗各异,习惯不同,

但每当手中国旗举起,

他们都有同一个令人振奋的名字:

“中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5)

22所大学的骄子,

万人一齐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6)

上海的民众,

自发走到街头高举国旗,

庆祝上海解放70周年。

70年前战火硝烟中的呐喊,

换来70年后未凉的热血!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7)

河北的孩子、警察、军人,

都用最深情的歌声,

向祖国70华诞献礼!

歌中有你,有我,

还有我们的祖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8)

无论牙牙学语的幼童,

还是白发苍苍的老者,

《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的瞬间,

所有中国人都

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界线,

将心紧紧连在一起!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9)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

有人说,

《义勇军进行曲》是冲锋号,

《歌唱祖国》是胜利号,

而《我和我的祖国》

则让14亿中华儿女中的每一个我,

真真切切地投入祖国怀抱,

与祖国亲近、与祖国谈心……

可很少有人知道

这首堪比“第二国歌”,

唱到无数人心窝儿的34年前的老歌,

是由词作家张藜创作的。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0)

张藜为人十分低调,

你可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

但他写的歌你一定听过!

《我和我的祖国》

《亚洲雄风》《山不转水转》……

在张藜84载人生中,

一共写就了1700首歌词,

其中700多首,

被录制成音像制品广为流传,

而他的人生,

要比他的作品更加精彩,

也更加曲折……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1)

NO.1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1932年10月17日,

张藜生在大连。

在日军的占领下,

尝尽“亡国奴”滋味的张藜,

很早就觉醒了民族意识,

他希望有一天中国可以富强,

不再任人宰割!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2)

1932年的大连街头

十几岁时,张藜爱上了革命文艺,

抗日胜利后,

鲁艺到大连演出,

《黄河大合唱》《日出》等节目,

他几乎场场不落。

1948年,16岁的他

终于如愿以偿考入

东北鲁艺戏剧系攻读文学。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3)

延安“鲁艺”师生合影

在“鲁艺”学习的日子里,

张藜醉心于歌词创作,

可当时著名的词作家

看到张藜的得意之作,

只评价了两个字:“不行!”

而另一位作曲家则直接对张藜说:

“张藜,我觉得你搞创作够呛!”

被两大名家接连否定,

张藜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他一有时间便到田间地头,

从民间曲艺中汲取养分,

1955年,他还跑到北京师范大学

系统学习文学知识。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4)

张藜在高粱地里

1956年,张藜的11首作品,

一下子在辽宁音乐作品评奖中,

分别获得二等和三等奖!

正当张藜摩拳擦掌,

欲振翅高飞时,

一场“劫难”突然降临。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5)

获奖作品《春耕遥》节选

1957年秋天,

心直口快的张藜被打成“右派”,

下放到农村进行劳动改造。

回来后没多久,

他又因为“多言多语”,

头上又多了一顶“反革命”的帽子。

1962年,张藜又被下放到农村,

这一次,一待就是十几年,

直到1978年被平反。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6)

张藜曾回忆,

在农村时,他跟猪住一个屋,

猪在地下,他在炕上。

那时候,他也跟着农民铲地,

正是因为这样的生活经历,

后来才能写出“一条大垅五里地,

从天亮铲到日偏西”

这样生动鲜活的歌词。

1978年,已经46岁的张藜

回到北京,进入中央民族乐团,

才重新开始歌词创作。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7)

张藜讲授作词

当时,施光南的《祝酒歌》唱遍了全国,

张藜的作品一直不温不火。

好友劝他搞其他副业,

写写文学,

可张藜就认死理:

“庄稼不收年年种,

只管播种不计收成!”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8)

张藜讲授作词

1983年秋,

张藜遇见了老乡、作曲家秦咏诚。

他们两人谁也没有想到,

这次见面,他们成就了

中国音乐史上一首举足轻重的歌曲

《我和我的祖国》!

早在1962年时,秦咏诚创造了

一首小提琴曲《海滨音诗》。

这首乐曲像一股海风,

经常被人哼唱。

这次见面,

张藜对秦咏诚说:

这首小提琴曲非常优美,

但转调太多,演唱者就容易跑调。

你能不能再写一个类似的,

但旋律要反着来:

不能上行,要下行。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19)

张藜与秦咏诚

带着20多年前创作这首小提琴曲的激情,

秦咏诚只用了20分钟,

就创作了新的曲子。

张藜拿到曲子后,揣在兜里,

反复吟唱始终找不到灵感。

曲子揣了半年后,

一次张藜去广西,

住在天门招待所的他一早起来,

推开窗,探头远望,

一轮旭日缓缓升起,

山也美,水也美,

他激动地说:太美了,

这就是我的祖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0)

眼前平静、美好的江山画卷,

让他一下子联想到自己走过的人生,

想到祖国曾经历过的战火、苦难和曲折,

想到自己与祖国的命运

是这样紧紧相连,

他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

心头一热的刹那,

脱口而出: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感觉找到了,他一鼓作气又写下了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1)

《我和我的祖国》被刊登在1984年的《音乐生活》杂志上。

就这样,

《我和我的祖国》诞生了,

当时,很多人认为,

这样一曲歌唱祖国的歌曲,

应该用庄重的美声,

可张藜认为歌词抒发的是

国家与个人母子般的感情,

应该用明亮甜美的民族唱法。

于是张藜找到因在春晚唱《乡恋》

而名声鹊起的李谷一,

坚持让她作为《我和我的祖国》首唱。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2)

李谷一看到《我和我的祖国》,

一下子就被词曲吸引,

在录音棚里唱完之后,

马上就断定《我和我的祖国》

“一定会流传下去”。

后来李谷一将包括《我和我的祖国》

在内的18首张藜的歌制成专辑发布,

《我和我的祖国》的乐声就像一把烈火,

迅速席卷全中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3)

张藜、秦咏诚和李谷一

张藜对国家浓浓的爱,

与化不开的情义,

给了《我和我的祖国》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30多年过去,

这首歌依然深入人心。

在2019年央视春晚上,李光羲、胡松华、郭淑珍、刘秉义、关牧村等老艺术家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国》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4)

NO.2

生活是一团麻

生活更是一杯酒

随着《我和我的祖国》的传唱,

张藜也第一次映入大众眼帘,

人们惊讶地发现,

原来张藜的词作很多,

最能引起共鸣的,

非《鼓浪屿之波》莫属。

鼓浪屿四周海茫茫,

海水鼓起波浪。

鼓浪屿遥对着台湾岛,

台湾是我家乡……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5)

通过李光羲的歌喉,

世界从一首歌中

听到了海峡两岸渴望团聚,

渴望和平统一的愿望。

一次李光羲受邀去美国演唱,

在唱这首《鼓浪屿之波》时,

一位华侨老太太激动地哭了,

“我来自台湾,思绪万千!”

这首《鼓浪屿之波》

成为厦门的城市名片之一!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6)

厦门环岛路《鼓浪屿之波》五线谱音乐雕塑

当《我和我的祖国》

《鼓浪屿之波》广为传唱时,

徐沛东找到张藜

希望他能为电视剧《篱笆 女人和狗》

创作歌词。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7)

“农村的东西我比较熟悉”。

张藜信心满满,

可领了任务回家才发现,

尽管农村是他熟悉的题材,

但不知从何下手!

妻子杨阜兰看他一筹莫展,

便建议到,

“你在农村生活20多年,

吃过苦,受过累,

就写你自己吧!”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8)

张藜与夫人杨阜兰

张藜回忆过去,

割草、赶车、喂猪、砍柴、下煤井……

往日的场景历历在目,

情到最浓,忆到最深处,

他仿佛又回到过去,

心里像一团乱麻一样……

“生活,是一团麻!”

张藜猛地提笔,仅用二十分钟,

一首歌词一蹴而就!

生活是一团麻

那也是麻绳拧成的花

生活是一根线

也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

生活是一条路

怎能没有坑坑洼洼

生活是一杯酒

饱含着人生酸甜苦辣……

没有华丽的描写,

没有煽情的句子,

仅仅用生活中的几个常见描写,

就获得了听众的共鸣,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苦乐年华》!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29)

张藜与徐沛东合影

后来《苦乐年华》

《篱笆墙的影子》等

14首张藜为《篱笆 女人和狗》

所做的歌词经徐沛东谱曲,

在中国广为传唱。

时至今日,

星星可能不再是那个星星,

人们也忘却了电视剧的情节,

可一旦提起这些歌曲,

人们还是会将思绪,

拉回到那个年代。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0)

NO.3

亚洲雄风漫天吼

1990年,

中国承办亚运会,

当时音乐界集中为

亚运会作词作曲。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1)

张藜接到了徐沛东的电话,

徐沛东激动地说:

“老爷子,我这有曲子,

您能来一趟吗?”

张藜已经67岁,

可他立刻披星戴月,

赶到徐沛东家。

当徐沛东弹奏完,余音还在绕梁,

张藜一拍脑门儿立刻说到,

“有了!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2)

我们亚洲 山是高昂的头

我们亚洲 河像热血流

我们亚洲 树都根连根

我们亚洲 云也手握手

……

可歌曲的过审并不顺利,

这首《亚洲雄风》本叫《亚洲雄狮》,

组委会认为在国际场合

唱象征中国的雄狮不合适,

便退给张藜让他修改。

张藜接到修改要求,

当天几乎一宿没睡,

在凌晨就给组委会打电话兴奋地说,

“就改了一个字,亚洲雄风!”

亚洲风乍起

亚洲雄风漫天吼!

自《亚洲雄风》之后,

已逾花甲的张藜依然笔耕不辍,

《山不转水转》等脍炙人口的歌曲,

在张藜的笔下成为经典。

除了描写生活,

张藜还十分喜欢给小朋友写词,

他作词的《猴哥》和

《一个师傅三徒弟》

成为“90后”与“00后”

童年最受欢迎歌曲之一。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3)

后来张藜还导演了

52集动画片《哪吒传奇》,

为其作词的则是张藜的好友乔羽。

那首《少年英雄小哪吒》背后,

竟是这两个天不怕地不怕的

“老顽童”。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4)

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5)

NO.4

“不能白活一回!”

与作品的广为流传相比,

张藜本人则十分朴素低调,

从来不为钱和名“劳心”。

那首传遍世界的《亚洲雄风》

张藜和徐沛东俩人加起来,

才拿500元稿费。

可对张藜来说,

足够上市集买买菜,

能给家人烧俩好菜吃,足矣。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6)

生活上张藜也十分低调,

明明名声在外,

可他从不希望别人宣传他,

曾经有一阵子,

连街坊邻居都认为他

“就是一个和蔼忠厚

享受退休生活的老爷子。”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7)

阎肃、张藜、张士燮、陈克正合影。

张藜80多岁后,

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可是这个倔强的老爷子,

硬是拖着患有糖尿病等疾病的身躯,

频频与年轻一辈音乐人接触,

就为“拉他们一把。”

张藜曾为青年歌手白雪

量身打造一首《久别的人》。

张藜也曾提携鼓励

青年词作家华方,

给他引荐了很多音乐人,

指出他在作词上的不足。

后来华方为孙楠写了《净土》、

为《宝莲灯》等影视剧创作了主题曲……

乐坛上的新星冉冉升起,

张藜却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2016年5月9日,

84岁的张藜,

与世长辞……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8)

亲属捧着张藜先生遗像离开告别厅。京华时报记者吴平摄

朋友们听闻张藜去世,

前来吊唁时才知道,

张藜在2014年便已经入院,

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

他一声不吭,

与疾病坚强地抗争了两年!

张藜走后,

人们在整理遗物时发现,

张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仍然在完善

未来得及发表的音乐剧《爱不失约》。

43年前经典老歌(34年前老歌爆红堪比)(39)

一生执着于创作,

他为农村而歌、

为生活而歌,

为普通人而歌,

为时代而歌、为祖国而歌!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

那一首首带着时光印迹的旋律

成为一代代国人难忘的记忆。

张藜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三年了,

今天,我们想告诉他,

只要《我和我的祖国》旋律响起,

我们都会情不自禁跟着哼唱,

每每唱到“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时,

仍会忍不住情涌心头,

眼角湿润、热血沸腾……

参考文献:

CCTV-4向经典致敬栏目《张藜》;

北京晨报《著名词作家张藜去世 曾创作<我和我的祖国><亚洲雄风>》;

成都日报《张藜 我和祖国情深似海(上)(下)》;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