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你敢看吗(你想对好对联吗)(1)

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但是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对联既要有“对”,又要有“联”。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上下文的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对联你敢看吗(你想对好对联吗)(2)

对联的特点具体如下:

一、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 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三、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四、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说到对联的平仄规矩,有的友友还是对于上下联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状态,才符合正确的格律要求不是很明白。

对联你敢看吗(你想对好对联吗)(3)

有的友友在2、4、6位置上,要么平平了,要么仄仄了,要么,三个都是平声字了,要么三个都是仄声字了。

有的“四连平”或“四连仄”同声字以上了。“三平尾”或“三仄尾”的收尾方式也是不允许的。

还有“孤平”就是“两仄夹一平”和“孤仄”就是“两平夹一孤”也不可以,尽量要避免。

其实对对联记住这个口诀就容易多了:“135不论,246分明!”

就是在135的位置可以随便使用平仄声音的字,而246的位置的字一定要按照格律平仄要求来书写!

楹联格式基本就是两种常用的格律形态。

其中一种形态是:

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

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另一种种形态是:

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

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位置:1 2 3 4 5 6 7

其中头一种形态246的位置的平仄关系是这样的:

上联:平仄平

下联:仄平仄

位置: 2 4 6

再看另一种形态246位置的平仄关系是这样的!

上联:仄平仄

下联:平仄平

位置: 2 4 6

更重要的是末尾一个字,一定是上联仄声字,下联,平声字!

这是千百年来无数楹联大家,经过长期实践总结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结论,符合楹联表达方式的一种气势。

以上总结若能给友友们有所收获给个强赞 或评论区大家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