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1)

文章配图来自 军师联盟

本文授权自|知乎

原创作者|伶濛

有人问:为什么司马家篡权的时候,大部分曹操的老臣后代都没站出来保卫曹家?

回答是:不好意思,死光了。

01

自正始十年(249)高平陵之变到景元五年(264)司马昭称晋王加九锡,司马家两代三人用了15年的时间巩固统治,经历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干掉曹爽)、淮南三叛等事件已经扑灭了所有的明面的和潜在的反对者。

那些曹魏的忠诚者、支持者、甚至同情者们,都已经被从肉体毁灭到升迁打压,最终消失于历史里了。

他们可能心向曹魏,但在司马氏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屠刀下,这些人不投靠司马氏,也就成为了粉末。

同时因为这些人没能赶上魏晋换代的机会,无法成为西晋开国功臣,自然也就没人记得乃至知道他们了——毕竟正面造反还能留下个名,被打压排挤到没官可做,可是连个名都留不下来。

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2)

02

至于司马氏篡权的最开端高平陵之变的时候,因为曹爽那十年干的太出(sha)色(bi)了,所以曹魏元老们都是站在司马懿一边的。

司马懿强大的政治号召力使他表现出来的不是被目为阴谋篡权的乱臣贼子形象,而是出来匡正朝纲的功勋太傅。

政变时,司马懿称高柔“君为周勃”,意即此举在曹魏元老心中是昔日陈平、周勃诛除诸吕安定刘氏一样的行为。

也因此他们觉得曹爽才是乱臣,老太傅是出来安定局面,重新维护他们这些曹魏功勋元老的利益、安定曹魏的,他们认为司马懿在做的才是护卫帝室。

曹爽所任命的大多是姻亲同郡,这才是损害了曹魏老臣们的切身利益。

像历仕四代的蒋济、高柔,孙资、刘放,这些人都信任司马懿,再加上与司马懿关系密切的司马孚、王肃(也就是王司徒儿子,哈哈哈)、陈泰、荀顗、郑袤,与曹爽集团闹翻的北地傅氏傅嘏、范阳卢氏卢毓、陈郡何氏何曾、颍川钟氏钟毓,此外还有孙礼、王观等人,这些人都是司马懿的盟友。

03

高平陵之变里曹爽亲信——他们的身份更准确是司马懿等曹魏元老的政敌,既然站在司马懿对立面,姑且算是忠于曹魏的吧。

毕竟他们肯定拥护曹魏统治,不可能支持司马氏营立家门的行为。

曹爽兄弟:曹真子

何晏:曹操养子、娶公主

邓飏:南阳邓氏

丁谧:曹操同乡亲信丁斐之子,可能是丁夫人族人

李胜:上党、钜鹿二郡太守李休之子

毕轨:东平毕氏,明帝亲信,曹操早年别驾毕湛之子,子娶公主

桓范:龙亢桓氏,曹操乡里老宿

以上人物下场:夷三族

高平陵之变里司马懿的两位主要盟友太尉蒋济和司徒高柔。

蒋济反对将曹爽诸人灭族,是曹魏政权的同情者,于是后世无闻,子孙无仕宦记录,五等封爵时获得一个子爵而已。

相比之下高柔的后代就显赫多了:

长子高俊大将军掾;

次子高诞,历任三州刺史、太仆;

三子高光,廷尉、尚书令,赠司空。

这就是差距。

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3)

​高平陵之变里支持司马懿的士族代表是尚书陈泰和侍中许允,他们劝服了曹爽投降。

陈泰是颍川陈氏司马懿密友陈群之子,高平陵之变时站在司马懿一边非常正常,但高贵乡公之事时,陈泰要司马昭诛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拒绝,于是颍川陈氏陈纪支名位遂微,不复汉魏两朝并有重名的景象了。

许允是河北冠族,与夏侯玄、李丰为密友,两人被司马师诛杀后,许允也走到了司马家对立面,准备趁阅兵时做掉司马昭,然后再攻司马师,事泄被流放乐浪,半路被追杀。

此外可能被牵连的还有尚书左仆射徐宣之子徐钦(桓范牵连)

04

淮南一叛

淮南一叛有既有忠于曹魏的因素,也有权臣争权的内质,我个人觉得王凌更想当权臣。

王凌是王允的侄子,虽然以主弱受制于强臣为理由,但他的行为不太像匡正。

王凌之所以敢与司马懿对抗,所依仗的就是曹魏四征三方与自己关系匪浅。

王凌自己为假节钺、太尉、征东将军。

外甥令狐愚为兖州刺史,专东南之重;

征南为族弟王昶,都督荆州豫州军事,征西为郭淮,是王凌妹夫。

不过王凌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被司马懿亲征迅速平定。

淮南一叛的影响扩散不大,一是因为司马懿之前杀的人太多了,二是王昶、郭淮都是司马懿提拔过的亲信,所以仅太原王氏祁县王凌支夷三族,太原王氏晋阳支、太原郭氏、太原令狐氏都安然无恙。

可能被牵连的人大司农梁习之子梁施(王凌牵连)

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4)

05

淮南二叛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继续执政,这引起了魏帝曹芳的不满。

因为司马懿自身是四朝元老、又受两代皇帝托孤,本身功勋卓著,所以由他辅政从皇帝到朝野并无异议。

至于司马师就名位差很多了,凭什么可以掌控军政大权?

魏嘉平四年春正月,(司马师)迁大将军,加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命百官举贤才,明少长,恤穷独,理废滞。

诸葛诞、毌丘俭、王昶、陈泰、胡遵都督四方,王基、州泰、邓艾、石苞典州郡,卢毓、李丰掌选举,傅嘏、虞松参计谋,钟会、夏侯玄、王肃、陈本、孟康、赵酆、张缉预朝议,四海倾注,朝野肃然。

注意这些名字,全部与司马氏关系亲密,不是司马懿提拔的亲信,就是曾经在司马懿麾下效力,或者是司马师兄弟的通家之好。

这里面大部分日后依然是司马氏的心腹重臣,小部分因为心向曹魏被司马家夷三族。

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准备发动政变,做掉司马师。

计划泄露,李丰被司马师亲手锤死,夏侯玄被斩,张缉被赐死狱中。李丰是卫尉李义之子,魏明帝曹叡亲信,很可能和毌丘俭是早年密友,子娶公主联姻魏室;

夏侯玄,曹魏宗室,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曹爽表弟;

张缉,凉州刺史张既之子,女为曹芳皇后。

这次在中央的未遂政变,有很深的曹魏皇室背景,连皇帝曹芳都因此被废。

受牵连者苏铄、乐敦、刘贤,都是小角色,不过待遇相同,全部夷三族。

司马师废曹芳后,都督扬州的镇南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起兵,司马师亲征淮南。

毌丘俭是魏明帝曹叡亲旧,铁杆曹魏粉丝。

文钦,曹操同乡部将文稷之子,曹爽亲信,忠诚度不如毌丘俭,但起吗也是曹魏支持者。

事败后,毌丘俭夷三族,文钦逃亡入吴。

除了二人外,受到牵连的还有刘陶。

刘陶,大鸿胪刘晔之子,曹爽亲信。

同为曹爽亲信的毌丘俭起兵后,司马师问计于刘陶,刘陶不肯多说,激怒了司马师,出刘陶为平原太守,路上被司马师派人砍了。

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5)

06

淮南三叛

诸葛诞并不是什么曹魏忠臣,只不过被司马昭逼反了。

他的好友邓飏、夏侯玄已经提前一步夷三族了,之前都督淮南的王凌、毌丘俭也已经夷三族了,于是诸葛诞再接再厉,据要地,拥强兵,外联孙吴,准备割据了。

诸葛诞是诸葛亮族弟,这点拿出来大家别差异,诸葛亮在家族不是很强的一脉,诸葛家基本是三国里都有下注的。

这次是司马昭带着太后、皇帝,都督中外二十六万大军倾国之力亲征诸葛诞,激战十个月,诸葛诞传首,夷三族。

此战过后,司马氏举国上下再无敌手。

07

高贵乡公

至司马昭执政时,朝中和外镇的反对势力基本已经被肃清,所以才有了高贵乡公(此人生前是皇帝,喊出: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奋力一搏,不愧为曹操子孙。

平日为高贵乡公讲经的是太保郑冲、司空王祥,与他讨论经学的是中护军司马望、侍中王沈、散骑常侍裴秀、黄门侍郎钟会。

这些人全数出自高门大族,但已经全是司马氏的心腹了,没人心向曹魏了。

郑冲荥阳郑氏、王祥琅琊王氏、司马望河内司马氏司马懿之侄,王沈太原王氏、裴秀河东裴氏、钟会颍川钟氏,而且这批人最后全部成为了司马氏的重臣。

当然,钟会本身就是个野心家,最后玩脱了,把自己玩死了。

不过高贵乡公一事事发突然,受影响的除了想让司马昭杀贾充的陈泰外,还有太尉满宠之孙满长武,他是司马家姻亲,照样被司马昭拷问杖死。

司马家怎么取代曹家(是怎么被司马家)(6)

08

高贵乡公曹髦被弑50多年后,东晋第二个皇帝晋明帝司马绍没事和大臣闲扯。

司马绍问温峤前代统一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温峤还没回答。

一会儿,王导说:“温峤年轻,还不熟悉这一段的事,请允许臣为陛下说明。”

王导就一一叙说晋宣帝司马懿开始创业的时候,诛灭有名望的家族,宠幸并栽培赞成自己的人,以及晋文帝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

司马绍听后,掩面伏在坐床上,说:“如果像您说的那样,晋朝天下又怎能长久呢!”

司马家做的事在历史绝对是少见的残忍,连自己家后代都听不下去。

就这一点,没人能为司马懿洗地。

《世说新语·尤悔》:王导、温峤俱见明帝,帝同温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温未答,顷,王曰:“温峤年少未谙,臣为陛下陈之。”王乃具叙宣王创业之始,诛夷名族,宠树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贵乡公事。明帝闻之,覆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