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是我国的四大家鱼之一,它能耐粗食,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本低,因此它的养殖一直被人们所重视。当前草鱼的养殖由传统的池塘养殖逐渐形成规模化的网箱养殖,但同时集约化养殖的一些缺点也随之出现,如草鱼的营养性疾病、草鱼的各种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的大量出现。

草鱼养殖小妙招(养殖草鱼需要知道这些)(1)

草鱼的生理习性和营养需求

草鱼的生物学特征 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混子等。与青鱼、鳙鱼、鲢鱼并称为我国四大淡水鱼。

草鱼的体型较长,身体呈圆筒形,草鱼的身体呈茶黄色,背部青灰,腹部银白色,胸、腹鳍略带灰黄。与鲤鱼、鲢鱼相比,草鱼的鳞片大而圆,每一鳞片都有黑色边缘。

草鱼的头部平扁,口呈弧形,上颌略长于下颌,没有须。草鱼的尾部侧扁,尾鳍分叉比较深。

草鱼喜欢在多水草的水体中生活,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生性活泼,行动迅速,游动很快。草鱼的食量很大,往往成群的觅食,遇到食物的时候互相抢食。

草鱼对水温的适应性比较强,在0.5~38℃水中都能生存,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合的水温是27~30℃,在27~30℃的时候摄食量最大,水温低于20℃时摄食量降低,低于5℃则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5或高于40℃便开始死亡。

草鱼喜欢较清瘦的水,对低氧具有一定的适应力。水中溶氧量5毫克/升时可正常生长发育,溶氧量1.6毫克/升时呼吸受抑制。

草鱼养殖小妙招(养殖草鱼需要知道这些)(2)


草鱼的食性

  草鱼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因其能迅速清除水体各种草类, 故有“拓荒者”之称。草鱼幼鱼(鱼苗) 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初以原生动物、轮虫、秀体蚤等小型浮游动物为主, 随着生长逐渐吞食美蚤、剑水蚤、剽水蚤等大型蚤类。

鱼苗也吃人工投喂的豆浆等。经15~20天, 体长长至17~31mm时, 咽喉齿已初步形成突起, 肠增长而弯曲, 食性开始转化为食摇蚊幼虫、芜萍、三叶萍、紫背萍的根及其它水生植物嫩芽和须根。随着继续生长发育, 则进入鱼种阶段。草鱼在全长50mm时转为以大型植物为主食。无脊椎动物在全长50~100mm的草鱼种饵料中占一小部分。生活在天然水中的草成鱼主要吃食沉水植物和沿岸浅水区生长的禾本科植物, 如眼子菜、 茨藻、轮叶里藻、苦草、黄丝草和水牛筋草等。人工饲养条件下, 草鱼除了摄食上述水草外, 也吃陆生禾科植物, 如宿根黑麦、苏丹黑麦草;和农副产品,如米糠、麸皮、豆饼、玉米等; 其它各种动物性饵料, 如蚕蛹等, 草鱼也喜欢吃。

因此,从它的食性看,草鱼饲料以植物性原料为主,其中包含大量草类。

  草鱼对水草的摄食量

  草鱼吃草量很大, 有“斤鱼斤草” 的说法, 即一斤重的鱼每日摄食一斤草。给草鱼喂水草, 主要是轮叶黑藻和苦草, 发现每天吃食时间长达2~3个小时, 排泄较快, 每餐间隔时间相应短到1个多小时。草鱼在一天中, 上午食量比下午小, 黄昏后吃食量最大。每餐食量变化范围在14%~23%之间; 每天食量也有变化, 变化范围在48%~61%。

草鱼养殖小妙招(养殖草鱼需要知道这些)(3)

草鱼的摄食规律

  吃颗粒饲料的草鱼, 开始投喂时, 鱼抢食十分强烈, 30 ~40分钟后摄食减慢,1小时后喂料和摄食量极少, 表明摄食基本结束。草鱼摄食大约2小时后开始排粪。在7~9月高温季节,水温22~30℃, 这是是草鱼代谢旺盛的适宜水温。在这段季节, 草鱼早晨6~7点开始吃食, 夜间也喜欢摄食, 但1点至凌晨之间未发现吃食。从清晨6点或7点开始投喂, 每间隔3~4个小时投喂饲料一次, 每日喂4~6次较为合理。

  春季和秋末水温偏低, 大约在15~22℃, 每天投喂饲料两次, 上午9时、下午3时各喂一次较为合理。这种水温条件下草鱼夜间不吃食, 因为夜间不吃食与水温下降有关。

  草鱼摄食量与水中溶氧量的关系。溶氧量小于3mg/L时, 草鱼停食任何饲料;3~4mg/L时吃食量明显减少, 大约为正常食量的一半; 5~8mg/L时吃食量都处于正常状态, 无多大差别。午夜至凌晨, 草鱼停止摄食, 可能与溶氧量有关。阴雨天气对草鱼摄食次数和摄食量有影响, 早上觅食时间推迟, 夜间食量明显减少。

草鱼的主要消化器官

  肝脏是具有复杂机能的器官,其主要功能为:1)营养贮藏功能。肝脏大量贮藏脂肪和糖原;2)分泌功能。肝细胞能分泌胆汁,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3) 代谢功能。肝脏是中间代谢的中心器官,营养物质从消化道的消化吸收后,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在肝细胞内进行处理、加工,合成机体需要的重要物质,如白蛋白、纤维蛋白和部分球蛋白。肝细胞还能合成和分解糖原,参与维生素和激素的代谢;4) 解毒功能。由肠道吸收的一些有毒物质和机体中间代谢的有毒物质,经肝细胞的转化或结合作用,以消除或减低毒性;4. 防御功能。肝巨噬细胞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可消除细菌、有害物质及衰老的白细胞等。

  因此,草鱼易患脂肪肝和肝胆综合症。

草鱼对颗粒饲料、水草、浮萍的摄食比较

  草鱼吃颗粒饲料同吃水草和浮萍相比, 吃食量、肠充食度为吃水草>吃浮萍>吃颗粒饲料; 每次吃食时间为吃水草<吃浮萍<吃颗粒饲料; 吃食间隔时间为吃水草<吃浮萍<吃颗粒饲料。

  因此,采食水草的肠充食度最高,保证肠道的的正常时蠕动和消化功能的健全。饲喂颗粒料,应在两餐之间投喂水草。

草鱼的营养需要

  草鱼饲料的营养标准

类 别 鱼种 成鱼

粗蛋白(%)≥ 30.0 25.0

粗脂肪 (%) ≥ 4.0 3.0

粗纤维 (%) ≤ 8.0 12.0

粗灰分 (%) ≤ 13.0 12.0

有效磷 (%) ≥ 0.6 0.5

可消化能(千卡/千克)≥ 2500.0 2300.0

草鱼配合饲料标准

 感官指标

   饲料颗粒大小均匀,表面光滑,色泽一致,无发霉变质,无异味。

水份含量≤12%

加工质量指标

  粉碎粒度:40目通过率100%;50目通过率≥80%。

  混合均匀度:各种成分应混合均匀,均匀度变异系数<7%。

  成型率:产品中粉料所占比例不得超过0.7%。

 颗粒形状:饲料颗粒应大小均匀,明显过长或过短者不得超过5%。

 保质期:在正常情况下,保质期不小于45天。在保质期内,饲料不发霉,不结块,不变色,不产生异味,不生虫,不松散。

 养成指标

  在保证草鱼正常生长的良好条件下,饲料系数<2.0,具有一定的防病性能。

草鱼的池塘养殖技术

  池塘和水质:

  1、池塘条件:要求池塘远离污染源,面积5~10亩,池底平坦,底质最好为壤土,稍有渗漏为佳,底泥10~20厘米,水深2米左右。每口池塘应配备3千瓦叶轮机式增氧机一台,4寸水泵一台,以备及时换水与增氧。

  2、严格清野消毒:草鱼自身病害较多,精养池塘更易爆发流行病,同时消除杂鱼是保障草鱼正常摄食、节约饲料的重要举措。具体做法是:在干塘情况下(积水5~10厘米)亩用生石灰100公斤化浆全池泼洒,或亩用漂白粉20公斤,溶解后全池泼洒,做到不留死角死面,彻底杀灭致病细菌。清塘消毒

3.水质条件:PH值7.5~8.5,养殖盛季(6~9月份)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有机物耗氧量(COD)为18~20毫克/升,其他水质指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

苗种选择与放养

   苗种选择:苗种池塘观察鱼群的游动情况,爬边,离群独游,吃料时有无炸群等,这些都是鱼苗患病的征兆。体色以深草绿色为佳,体色发黑的鱼苗不能要。建议选择规格整体,游动迅捷,体色一致的鱼苗。

注意池塘周围的用药包装袋或者瓶子,看到有使用烈性杀虫剂的鱼塘,鱼苗不宜采购,因烈性药对鱼苗的肝脏等内脏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往往造成后续鱼种的培育受到影响。

取样观察,一般取样5-10尾,对体表和鳃,以及内脏器官的情况进行解剖观察。

(1)体表观察。对鱼苗进行打样,观察体表,体表不能由明显的外伤,锚头蚤等寄生虫,肛门无红肿等。

(2)鳃部观察。鳃丝颜色均匀,无肿胀,鳃丝上无白点,无大型寄生的寄生。鳃丝粘液均匀,不能过多。最好剪取部分鳃丝进行镜检,确认鳃丝是否存在病变,寄生虫的寄生等,显微镜低倍镜视野内车轮虫,指环虫等数量不宜超过5个。

(3)内脏器官的观察。内脏器官主要观察鱼的肝胆和肠道。正常的草鱼苗肝脏一般为暗红色,无肿胀和明显的萎缩,质地病变,或者绿色区域。胆囊无明显的肿大,胆囊的颜色应为淡黄绿色,墨绿色或者黑色为病态。

肠道周边肠系膜等处不能积累过多脂肪,肠系膜脂肪积累过多会导致鱼类抗应激能力差,运输过程中易死亡。

肠道不能有明显的发红,肠道内壁不能有炎症,出血点,大型寄生虫(如绦虫等)的寄生。

鱼用饲料:池塘精养草鱼所用饲料采用以配合饲料为主,青饲料为辅的方式。配合饲料以可以是硬颗粒料,也可以是浮性膨化料,要求饲料营养全面;青饲料投喂紫花、苜蓿、黑麦草、苏丹草、旱草、水草等,要求饲草鲜嫩,以便于草鱼消化。

饲养管理

投喂:

鱼种采用饲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性驯化后,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及天气,鱼体的健康状况灵活调节投喂量,所用饲料应为草鱼专用饲料,使用蛋白过高或过低的饲料,会造成养殖成本核算或饲料营养成分不足。所用青料要鲜嫩、不变质。投喂颗粒饲料最好采用投饵机,使饲料撒落均匀,分布面广,避免因池鱼集中抢食,使规格小、体质弱的鱼吃不到或吃不饱,使用膨化料可以减轻这种情况;投喂颗粒饲料的次数为3~4月份每天三次,即早上8时半,中午11时半,下午3时,5~9月份每天四次,即早上8时,中午11时,下午1时半和3时半,每次投喂30分钟左右,投喂量以70-80%的草鱼吃饱,大群吃食鱼散去为宜;投喂青草建议在傍晚或夜间进行,因白天投草,草鱼吃饱后,对颗粒饲料的摄食就差些,青草可先切割。

  水质管理:

  (1)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按每亩水面,每米水深20公斤或者施用漂白粉1PPM全池池洒。

  (2)有计划地加水换水,每10天注入新水一次,每次注入20~30厘米,到7月中旬,视实际情况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2。

  (3)每天开动增氧机:6月~8月中旬。草鱼容易缺氧浮头,在此时节,晴天中午开机2~3小时,凌晨开机3~4小时,阴天半夜开机一次, 以预防鱼类浮头。

  (4)认真巡塘,及时掌握池鱼活动、吃食状况,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5)清理池中杂物,捞出草鱼吃剩的青饲料茎、叶等。

草鱼易患疾病的防治措施:

  1、 鱼病以预防为主,这也是草鱼精养的关键。因此,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大部分精力要放在鱼病防治上,严格把好每个环节的消毒关,并定期投喂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制成的药饵进行保健,每月拌料2-3次,每次投喂2-3天。

  2、 草鱼得病的原因主要是水质恶化、老化、污染饲料霉变、季节性细菌和寄生虫的暴发等。对草鱼所患的烂鳃、赤皮、肠炎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内服 外用的方法,在预感暴发性疗病到来时可采用注射的办法。

肝胆综合症

  [病因]: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强化投饲、乱用药物,以及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等,造成鱼类肝脏损害。

  [防治方法]: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的恢复正常;同时消灭体内的病原细菌。

  1)、培育良好的水质,配制营养丰富而全面品质优良的饲料,按科学投喂。切忌过量投喂,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2)、不要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对鱼类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喹乙醇、四环素族抗生素等,要做到合理用药,少用副作用大和残留高的鱼药,如溴氯菊酯、敌百虫、硫酸铜等,更不能用农药代替鱼药施放于水体中。

  3) 、补充维生素。以VC、VK、VE为主。

  4) 、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甜菜碱、氯化胆碱、肉毒碱、甲硫氨酸、磷元素等可以促进鱼类肝脏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在肝脏内的含量,对防止脂肪肝的形成有明显效果。

  5)、中草药:选用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成方剂防治肝病,可以选择肝胆利康散,养肝宝等抗脂肪肝、解毒、抗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抑制肝脏严重病变的发生等作用。

6),水温高的夏秋季是草鱼生长高峰期,需要适当控制投喂量,每周至少一天使用青饲料进行投喂,如果没有足够的青饲料,每7-10天可适当停料1天,减轻鱼类肝胆的负荷,降低肝胆病的风险。

「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