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对于编剧的兴趣远高于电影,我最喜欢的几个编剧中就有安德鲁尼科尔,在他的编剧作品中,首推《楚门的世界》,其次就是2005年他自编自导的《战争之王》,时至今日,同类型的电影无出其右。然而在过去很长时间里,我们忽略了这部电影中的很多乌克兰元素,当今天我们回看这部经典,其中的蓝黄之味可谓余味悠长!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1)

当年的海报

男主角出生于乌克兰,年少时随家人移民到了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布鲁克林是一个中国人熟知的街区,但是大家可能并不知道的是,在布鲁克林里还有一个更小的区域,叫小敖德萨。这个叫小敖德萨的区域里还有一块海滩,就是男主角提起的布莱顿海滩,而且还是纽约的八大海滩之一。这里最早的原住民已不可考,后期的主要居民都是从前苏联移民到美国的乌克兰人,因为这里和乌克兰的敖德萨市一样靠海,于是就以小敖德萨命名了这个地方。随后来到纽约的俄罗斯移民因为语言习惯相通也逐渐在这里聚集。1995年的时候,就有一部叫《小敖德萨》的电影,描写的就是俄罗斯移民在纽约的江湖情仇。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2)

男主角的登场

1973年第四次阿以战争中,以色列大获全胜,自此在中东彻底站稳了脚跟,大量前苏联的犹太人开始移民以色列,也有一些通过犹太人的身份移民到了美国,尤里一家通过冒充犹太人的手段也完成了向美国的移民。而在这些移民中,大部分乌克兰犹太人来自克里米亚!大家请注意这个画面,看右侧玻璃门上的英语,就是克里米亚,下面还有一个著名的六角星标记,一切尽在不言中!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3)

2005年的电影,真的很前瞻

大量的俄罗斯移民进入小敖德萨,对于本来就不太平的布鲁克林造成了更多的问题,黑帮横行D品泛滥成为小敖德萨的著名标签(其实整个布鲁克林都有这个问题)。而男主角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他追求的并不是平静安逸,而是不计后果开创一份大事业!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4)

小敖德萨的特点

之后几年,尤里和弟弟把生意越做越大,但是赚到钱的弟弟却越来越沉沦。不过即使是弟弟并不清醒的时候,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他对于乌克兰的热爱。电影里有这么一个镜头,弟弟在台子上画了一张乌克兰地图,而地图左侧的突出部分就是克里米亚!乌克兰人对于国家的爱,还有乌克兰犹太人对于克里米亚的感情,没有读过乌克兰历史的人是不会懂的!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5)

对于祖国的热爱藏在每个人的心里

90年代前苏联解体,尤里重回乌克兰。当时乌克兰拥有大量的武器装备,但是却没有了继续保有这些装备的必要(既不需要对着西方也不需要对着东方),社会动荡,人心不稳,依靠出售手中这些武器成为乌克兰保证国家收入的重要手段,很快这个国家就成为了世界上最主要的武器输出国之一,无论是合法交易还是非法交易!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6)

逐渐下降的前苏联

片中的尤里在将军叔叔的带领下看遍了乌克兰数不清的仓库和里面的武器,这是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画面,而我更是直接想到了1992年的股票认购证和1999年的房价,那种机会从手指缝里溜走的苦涩无奈让我痛不欲生!而很明显,尤里抓住了这个机会!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7)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机会

历史本身只是一个真相,只有愿意或不愿意接受这两种阅读态度,是阅读态度决定了每个人看待历史的结果。电影本身是现实的延伸,是现实的艺术化处理,但是没有思想的原点,一样不可能在电影中展开关于历史的真实画卷。可千万别说美国编剧是处心积虑搞了这部电影:这可是17年之前的作品,难道是安德鲁尼科尔下了17年的一盘大棋!恕我忍不住笑了!我更愿意相信这部作品影射了美国全球军火商的身份,这才是最靠谱的解读!

2003海湾战争的电影(还记得2005年美国电影中的乌克兰吗)(8)

中文海报

最后说下,我尊重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特别是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胡锡进最近几篇文章有些东西说得很对,我们心里的想法和表达的口径,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打个比方说吧:我每次看到抗日的影视剧,总会看到很多弹幕,内容也都很慷慨激昂:我们有什么资格代替我们的先辈原谅日本侵略者,这种话连我看了都难免心头一热。但是由己及人,如果我们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恨是正义的,那我们又有什么资格……

一家之言,难以概全,抛砖引玉而已,希望大家多多留言讨论!本文插图来自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