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军悍然炮轰宛平城

山河破碎,生灵涂炭

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

谱写了壮丽诗篇

84载岁月弹指挥间

如今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1)

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第29军严词拒绝。日军遂向中国守军开枪射击,又炮轰宛平城。第29军奋起抗战。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

历史背景

日本自明治维新后,逐渐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自1874年出兵台湾开始,日本发动了一系列侵略中国的战争。(1879年,侵占本属中国领土的琉球;1894到1895年通过甲午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霸占中国台湾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日本出兵最多,随后,它通过《辛丑条约》取得了在北京和天津的驻兵权;1914年,出兵中国山东。)1927年6月27日,日本外务省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通过了《对华政策纲要》。会后,内阁首相兼外相田中义一根据会议内容起草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内称:“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2)

1931年9月18日,日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并一手炮制了伪“满洲国”。日军占领东北后,将魔爪伸向华北,阴谋策动“华北自治”。1936年6月,日本天皇批准了新的《帝国国防方针》及《用兵纲领》,公然宣称要实现控制东亚大陆和西太平洋,最后称霸世界的野心。8月7日,日本五相会议通过了《国策基准》,具体地规定了侵略中国,进犯苏联,待机南进的战略方案。同时,还根据1936年度侵华计划,制定了1937年侵华计划。

从1936年5月起,日本陆续增兵华北,不断制造事端,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当时,守卫平津地区的中国守军为第29军,军长宋哲元兼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

直接起因

1936年,日本华北驻屯军以卑鄙的手段占领丰台,将下一个目标定在了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前夕,北平的北、东、南三面已经被日军控制:北面,是部署于热河和察东的关东军一部;西北面,有关东军控制的伪蒙军8个师约4万人;东面,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统辖的约17000人的伪保安队;南面,日军已强占丰台,逼迫中国军队撤走。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3)

这样,卢沟桥就成为北平对外的唯一通道,其战略地位更加重要。为了占领这一战略要地,截断北平与南方各地的来往,进而控制冀察当局,使华北完全脱离中国中央政府,日军不断在卢沟桥附近进行挑衅性军事演习,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4)

如今

硝烟散去,和平安宁

但无论过去多久

那段历史,那段岁月

依然铭记在心,永不敢忘

2021年是纪念卢沟桥事变84周年

也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在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4周年之际,张掖市森林消防支队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引导指战员铭记历史,不忘国耻,激发指战员使命意识和工作热情。

勿忘血泪 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5)

七七事变过去了84年,它带给了中国人民永恒的主题“民族团结”。20世纪30年代我们的国家还处于贫穷阶段,民心涣散,外国军国主义实力便会侵犯我们,七七事变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国家要富强,我们民族要团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6)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7)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8)

再谈血泪史,纪念他是为了勿忘国耻,是为了不要忘记落后就挨打的历史教训,是为了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令人高兴的是我们国家现在富强了,建国70多年来,我们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震惊了全世界,但我们依然要记得——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铭记历史七七事变(七七事变84周年卢沟桥上的枪声)(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