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运动人群,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篮球爱好者中,大约有40%都有过“崴脚”的经历,而对于职业运动员来说,“崴脚”更是家常便饭,哪怕是NBA的“天选之子“小皇帝詹姆斯也避免不了“崴脚”的痛苦。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崴脚”也不是很陌生,在日常生活或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身体失去平衡,或跳起落地时踩到别人的脚上等等动作,都容易发生“崴脚”。因此,了解“崴脚”之后的治疗原则,知道“崴脚”之后该怎么处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很有必要。
过去一直以来,在崴脚后,一般都会建议就地进行紧急处理,包括停止运动(Rest)、局部冰敷(Ice)、适当压迫(Compression)和抬高患处(Elevation)这四大方法,以减轻疼痛肿胀,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加重。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米”(RICE)原则。
而最新的文章报道《英国运动医学》则指出,对于踝关节扭伤,不再推荐单独使用RICE原则,其建议,应根据踝关节扭伤后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两个时期,分别应用PEACE & LOVE 原则进行治疗,具体如下:
急性期:PEACE
一般来说,急性期是指伤后的1~3天,但具体说来,急性期的长短还是因人而异,要根据崴伤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P Protection 保护脚踝
在崴伤后急性期内,首要的重点就是Protection,即要保护脚踝,限制运动。从而减少阻止出血,同时避免受伤的肌纤维被拉长,以降低再次受伤的机率。
E Elevation 抬高脚踝
崴脚后,建议提高脚踝高度,最好可以高于心脏平面。这样可以达到消肿的目的。
A Avoid anti-inflammatory modalities 避免抗炎药
损伤后的炎性反应,从伤口愈合的角度来说未必是坏事。机体内一切组织的修复和对外界感染的抵抗都是从发炎开始,因此,发炎不应该过度被抑制,故不建议使用抗炎药物。
C Compression 加压包扎脚踝
踝关节扭伤后的数小时内,常会发生损伤部位周围的肿胀。因此使用加压方式,给予受伤脚踝外部压力,从而减少组织继续出血和继发性组织水肿的发生。
E Education 正确教育
除了以上四点,医护人员也要对患者做好全面正确的宣教。良好的健康教育和负荷指导将有助于避免过度治疗,过度治疗会增加药物注射或手术的风险,以及由于失能补偿而增加的医疗成本。
亚急性期:LOVE
如果患处脚踝不再继续出现红肿、皮肤发热等现象,一般是三天左右,基本上就可以开始进行亚急性阶段的处理。
L for Load 适当负重
适当负重,对于大部分踝关节扭伤的病人来说都是有好处的。亚急性期早期给予机械刺激和适当负重,可以促进组织复原,加快机体肌腱和韧带的修复。
O Optimism 保持乐观
大量的研究事实表明,人的心理状态,心理暗示都会伤后的恢复扮演着关键角色。恐惧,抑郁等负面心理,可能会影响机体恢复。在实际情况下,医护人员可以鼓励病患保持乐观,从而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V Vascularisation 血液循环畅通
适当的身体活动,有助于增加受伤组织的血流量。在不造成疼痛的前提下,适量运动应在受伤几天后就开始,从而提高动力,增加机体的血流速度,以改善患者的功能、活动状态,并可能减少对止痛药的需求。
E Exercise 运动训练
大量的研究证据表明:活动不仅可以减少踝关节复发性损伤的概率,而且有助于损伤后早期运动能力、力量和本体感觉的恢复。但值得注意的是,活动一定要避免疼痛,以确保在恢复的亚急性期中得到最佳的修复。
踝关节扭伤,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发生,但由于目前大众医疗知识的不足,很多患者简单把它当成了“小毛病”,不去咨询专业医生,自己去处理,但治疗方式却仅限于卧床、冰敷等治疗,而这种不科学的方式,往往最后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了解踝关节扭伤后到底该如何去做,对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Dubois B , Esculier J F . Soft-tissue injuries simply need PEACE and LOVE[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9, 54(2):bjsports-2019-101253.
[2] Bernhardt D T . General principles in treating soft-tissue injuries.[J]. Pediatric Annals, 1997, 26(1):20-25.
[3] Yeager S . Injured? Think MICE, not RICE[J]. Prevention, 2004.
[4] Bleakley C M , Glasgow P , Macauley D C . PRICE needs updating, should we call the POLICE?[J].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012, 46(4):220-1.
本文作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李鹏飞医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