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1)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下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三毛

年少读三毛,最羡慕的是她与荷西之间的爱情,两人一同浪迹天涯,生活的一点一滴都带着惊喜和刺激。可后来觉得,三毛描写的爱情故事有些过分粉饰了,爱情好像也不是她笔下描写的那样子。

三毛与荷西

三毛自小随父母从内地迁往台湾,幼年时便喜欢读书,饱读名著,她的童年却是蜷缩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一直饱受自闭症困扰。读书对于她而言就是让自己躲进一个安全的世界。

初中时,三毛数学不好,为了不让父母失望,她拼命学习,数学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三次小考中皆获得满分,老师却怀疑她作弊,故意出了一张超纲的试卷给她做,这当然难倒了她。老师拿着蘸满墨汁的毛笔,在三毛脸上画了两个代表零分的圆圈,让三毛到走廊上罚站。还未干的墨汁,和她的眼泪混在一起。这给她原本就脆弱的心灵沉重的打击,一辈子都逃不出屈辱的梦魇。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2)

于是在初二那年休学,回到家中,幸而父母都是有极高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在家中悉心辅导三毛,使她在文学和英语上都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跟随三位老师学画画。

十六岁那年,从一篇散文《惑》开始,用文字与这个世界对话。此后让人熟知的,便是远赴他国,开始了流浪之旅。而她的流浪生涯,也使许多崇拜她的人心生向往,她死后,不断有人在世界上追随着她的足迹。

三毛在书中写道,自己是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大学进修时遇到荷西的,荷西比她小八岁,那时还是个高中生。在一次派对上,荷西对三毛一见钟情。之后为了见三毛,这个带着法国帽的男生常常逃课。但八岁的年龄鸿沟,使三毛一直对荷西下“逐客令”。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3)

荷西还认真地对三毛说:“你等我结婚好吗?六年。四年读大学,两年服兵役,六年一过,我就来娶你。”三毛听完却害怕地逃之夭夭,“不可以来缠我,你来缠的话,我是会怕的。”荷西在覆满白雪的马德里大街上含着眼泪与三毛告别。

三毛继续旅行、读书、写作,期间的恋爱都不顺遂。她被一位台湾画家邓国川的才华所吸引,答应与他交往,最后却发现他是一个有妇之夫,三毛愤然离去。后来遇到一位德国籍的教授,两人情投意合,但在即将要走入婚姻殿堂时,教授却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使三毛一度痛苦不已。

三毛没想到的是,在这个时候,荷西再次出现在她的世界里。六年过去,荷西不再是一个青涩的少年,他长成了一个俊朗强壮的男子。荷西从背后环住三毛,说:“我们结婚吧。”三毛说:“我的心已经碎了。”荷西说:“碎了可以用胶水粘起来。”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4)

三毛想继续流浪,想前往远方。她在杂志上看到撒哈拉沙漠的一张照片,感知其是前世的故乡,想前往那里,荷西便毅然决然跟随着她去非洲撒哈拉沙漠。1973年,两人在撒哈拉的小镇阿尤恩结婚。

在三毛的文字里,我们可以看到她与荷西之间的点点滴滴。两人在物质上并不富足,在精神上却是充裕的。眼里只有彼此,婚姻生活就像浸在蜂蜜中一样。

命运弄人,荷西在一次工作时意外去世,年仅28岁。三毛一时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倾覆了,内心崩溃,回到台湾。这期间的文字里满是悲凉。三毛后来精神上出现疾病,患上严重的抑郁症,最终在医院里上吊自杀,年仅48岁

荷西不存在?

三毛生前,李敖便质疑三毛与荷西之间的故事是否真实。三毛逝世后,有许多人狂热地想要探寻三毛的故事,还有人一度怀疑荷西这个人是否真的存在,是否是三毛幻想出来的。就像鲁迅笔下的人物,都是虚构的,却可以写得很真实。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5)

作家马中欣在走遍三毛生前到过的地方,从台湾、西班牙、德国再到撒哈拉沙漠,几年前在书中毫不客气地写道,三毛描写的爱情就是一场骗局。荷西这个人当然存在,不然无法解释照片,在撒哈拉也有刻着荷西名字的墓碑。可他们之间的爱情,是三毛过分粉饰加工,甚至带着一厢情愿铸造出来的。

马中欣走访之后得出几个结论:三毛与荷西相识时荷西只有十四岁,两人的相遇也没有那么多的浪漫;荷西家境并没有那么好,并且荷西没上过大学,根本不是个潜水工程师,就是一个潜水的劳工;他们的邻居都觉得他们感情不好,没有那么亲密;荷西经常以捕鱼为由逃避三毛,她书中所写应对现实的话,应当算是一厢情愿。

爱情不该只是一场颅内高潮

有人说三毛的故事不知道是真是假,觉得三毛和他人相处时,逻辑都很有问题,加之三毛本身就有精神疾病,不知道她所写的是不是都是幻想出来的。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6)

抛开这些,从《撒哈拉的故事》到《雨季不再来》,再到《稻草人手记》,三毛记录的皆是与荷西之间点点滴滴的流水账。例如结婚时,荷西走遍沙漠寻得一个骆驼头盖骨,把它送给三毛当作结婚礼物。例如白手成家,动手盖房子,最后两人像国王和王后一样坐在轮胎做成的垫子上。

三毛在书中放大了夫妻之间这些甜蜜日常,将平淡的生活镀上一层光辉,每一个生活碎片都有不同的刺激和欢愉。在这些面前,婚姻里的一切争执、贫瘠、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计。在她的笔下,爱情是理想的土地。

我们不能否认三毛的才华,不能否认她文字里的创造性,更不能否认她的独立特行,我们也明白文学作品总是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的,王小波也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可我们不能去过于相信三毛写的爱情,那不过是作者带着读者一起做的一场梦。就像我们可以爱张爱玲的文字,但是最好不要去相信她的爱情观。

三毛和荷西的真实生活(三毛与荷西的爱情)(7)

爱情还原到柴米油盐里,不是每一天都有新的刺激,不只是一场颅内高潮,而是细水长流地磨平棱角。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也许都有想掐死对方的冲动,但是却都愿意把这段感情经营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