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四年(公元604年)无疑是杨广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年份。这一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杨坚崩逝于仁寿宫的大宝殿,终年六十四岁。

历史上杨广真的杀兄弑父么(杨广弑父淫母真相)(1)

然而,关于隋文帝之死,其时的长安坊间以及后世的诸多史籍却有很多对杨广不利的传闻和记载。这些传闻和记载把杨坚之死描述得既可疑又神秘,其目的无非是向人们暗示:隋文帝并非寿终正寝,而是死于一场政治阴谋。或者说,是死于一场不为外人所知的宫廷政变,而杨广被认为就是这场政变的主谋。

事实果真如此吗?根据一些野史的记载:在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危时,太子杨广写信向杨素询问文帝的病情,杨素回信给太子时,宫人却误送到文帝手中,文帝大怒。同时,文帝的宠妾宣华夫人告诉他,太子杨广欲行非礼。文帝这才下决心将太子杨广废掉,于是令柳述、元岩紧急召前太子杨勇前来,准备让他继承皇位。杨素得知这一消息,马上报告杨广,杨广立即伪造圣旨,逮捕柳述、元岩,将自己的心腹派到宫里,又派亲信宇文述等控制宫门,把后宫的人遣住别处。一切布置妥当后,派张衡入宫侍疾,不久文帝就崩了。

历史上杨广真的杀兄弑父么(杨广弑父淫母真相)(2)

然而,当我们对史籍进行更为深入的考查和比对后,我们就会不无遗憾地发现——这个“妖魔化”故事存在着太多逻辑上的漏洞和硬伤:关于文帝被弑的说法,唐朝编写的隋书在文帝和炀帝的本纪均不采用。而指控杨广“弑父”的资料都是出自野史和隋朝末年为了讨伐杨广而写的檄文。为了政治需要,而刻意歪曲事实,丑化隋炀帝。而唐朝既得天下,也必须刻意的妖魔化前朝末代皇帝隋炀帝,以证明自己得帝位是顺应天意,证明其的正统性。事实上,在文帝驾崩前,文帝正式与百官诀别,杨广的帝位即将到手,据隋书上说的杨广一向擅长隐瞒欲望,那怎么连几天都等不了,甚至在文武百官和文帝诀别的关键时刻作出调戏妃子这种事?

杨广“弑父”的故事本身也存在不少硬伤,大致上有以下几点。

1、既然杨广和杨素同时在大宝殿,两人为什么需要用送信的方式交谈?

2、即便真的要送信,肯定会小心再小心,怎么会把信送错到文帝手上?

3、隋书记载,杨广和宣华夫人关系本来就不正常,那么,宣华又怎么会在文帝死前跑去告状?

4、据说隋文帝要换掉杨广时派遣的人是柳述等人,假如他们真有换掉杨广的行为,杨广即位后岂有不杀他们灭口之理,只是流放?

此外,换掉太子要付出的政治代价肯定不小。杨广即使真的调戏妃子、或者讨论皇帝的后事,是否真的严重到让病入膏肓的文帝想要废掉他?所以,尽管这个故事很流行,终究是出于野史。

历史上杨广真的杀兄弑父么(杨广弑父淫母真相)(3)

(清末民初原版木版年画《隋炀帝下江南》)

但是,尽管如此,关于杨广的“妖魔化”故事还是在官修正史的记载中流传了下来,并且流传甚广,至今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千百年来,杨广在无数世人的心目中始终是一副面目狰狞、张牙舞爪的形象。这个既可怖又丑陋的杨广几乎就是“乱臣贼子”、“暴君”、“独夫”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