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韵,是一种诗词写作方式。用他人诗作韵脚的原字及其先后次第来写诗唱和。始于 唐 代 白居易 同 元稹 的互相唱和,至 宋 代而大盛。也称次韵。 清 吴乔 《答万季野诗问》:“和诗之体不一……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谓之步韵。”

下面三首七律,为读李商隐后步韵而作,或为锻炼文字,抑或是抒发某些情绪,姑且一读姑且一笑。

诗词文字需要不断积累,不断对各种写法技巧与感触进行领悟。故此,步韵亦是一种练笔方法。

24首极品七律 步韵李商隐七律3首(1)

读义山《留赠畏之》后步韵

风流早负少时光,壮岁艰难两鬓霜。

但遣诗尘藏蜗壳,不堪酒胆洗羊肠。

十年盐骥驱云梦,一曲狂歌笑凤凰。

何幸青山埋此骨,资身赊与辟萝裳。

蜗壳,蜗牛的外壳。多喻矮小简陋的房屋。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蜗壳宛转有文章。” 清 郑燮 《淮阴边寿民苇间书屋》诗:“ 边生 结屋类蜗壳,忽开一窗洞寥廓。”

羊肠,喻指狭窄曲折的小路。《尉缭子·兵谈》:“兵之所及,羊肠亦胜,锯齿亦胜,缘山亦胜,入谷亦胜。”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诗:“路失羊肠险,云横雉尾高。”用在本诗句,有指作者我自身的肝肠,亦有指人生之路或曲折艰难。

24首极品七律 步韵李商隐七律3首(2)

盐骥,典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 太行 。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 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幂之。骥于是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欣见 伯乐 之知己也。”后以“骥伏盐车”谓才华遭到抑制,处境困厄。 宋 黄庭坚 《次韵晁补之廖正一赠答诗》:“骥伏盐车不称情,轻车肥马凤凰城。”

狂歌笑凤凰,《论语·微子》:“ 楚 狂 接舆 歌而过 孔子 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后遂以“陆通歌凤”为避世隐居的典故。 唐 元稹 《放言》诗之四:“ 宁戚 饭牛图底事? 陆通 歌凤也无端。”

资身,资养自身;立身。《汉书·韩信传》:“寄食于漂母,无资身之策。” 宋 陆游 《散发》诗:“从来耻作资身策,老去终怀报国心。”

辟萝裳,指隐者的衣服。 元 倪瓒 《寄张贞居》诗:“苍藓浑封麋鹿径,白云新补薜萝衣。”

24首极品七律 步韵李商隐七律3首(3)

读义山《无题》后步韵:

太白有诗行路难,吟中倍觉岁华残。

庄生迷蝶真堪梦,陶令邀杯岂足干。

三径不辞书箧寐,二山坐对草堂寒。

临溪花落多歧路,皓首红尘著自看。

庄生迷蝶,《庄子·齐物论》:“昔者 庄周 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 周 也。俄然觉,则蘧蘧然 周 也。不知 周 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 周 与? 周 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庄子 认为:生与死、祸与福、物与影、梦与觉等等,都是自然变化的现象,圣人任其自然,随之变化。后亦比喻虚幻的事物。

三径,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诩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迹依三径,辞荣继二 疏 。”

歧路,岔路。《列子·说符》:“ 杨子 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氏 之竖追之。 杨子 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三国 魏 曹植 《美女篇》:“美女妖且闲,采桑岐路间。” 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事参商,心悒怏,岐路多亡羊。”

24首极品七律 步韵李商隐七律3首(4)

读义山《辛未七夕》后步韵:

最好中年重别离,家山一去杳难期。

弟兄要路交流日,风雨他乡半醉时。

微信平生馀梦在,怯屏孺子老莱迟。

王孙池草何消息,尽在浮华与素丝。

孺子,幼儿,儿童。《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宋 苏轼 《教战守策》:“今者治平之日久,天下之人骄惰脆弱,如妇人孺子。”

老莱,相传 春秋 楚 老莱子 侍奉双亲至孝,行年七十,犹著五彩衣,为婴儿戏。后因以“莱衣”指小儿穿的五彩衣或小儿的衣服。着莱衣表示对双亲的孝养。 南唐 李中 《献中书汤舍人》诗:“銮殿对时亲 舜 日,鲤庭过处着 莱 衣。” 明沈鲸《双珠记·二友推恩》:“北堂光景迫桑榆,寂寞 莱 衣久失娱。”

王孙池草,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后以“王孙草”指牵人离愁的景色。 唐 李颀 《题少府监李丞山池》诗:“窗外王孙草,床头 中散 琴。清风多仰慕,吾亦尔知音。” 宋 穆修 《寒食》诗:“江边又寒食,伧客奈离襟。恨满王孙草,愁多望帝禽。”

素丝,《墨子·所染》:“ 子墨子 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后以“悲染丝”为易受习俗影响以及由此而发感叹的典故。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 杨朱 泣岐路, 墨子 悲染丝。”亦作“ 悲素丝 ”、“ 悲丝染 ”。 唐 李白 《古风》之五九:“恻恻泣路歧,哀哀悲素丝。”

#诗词##原创诗词##诗词##唐诗宋词##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