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美眷仍敌不过似水流年(则为你如花美眷)(1)

文 | 小闲

第一次心被触动不是因为昆曲,而是一句词。

《红楼梦》读了很久,大部头加上讲究的用词造句,很缓慢的剧情节奏实在让人一开始提不起兴致来。红楼是很多人眼里不可亵渎的一部,盛名之下,一定有让人敬仰的地方。

我爱上红楼梦,大概是在二十多回的时候。坐在自习室里读红楼梦,再抬头的时候竟然夜幕降临。时间流逝没有印象,完全是看的入迷。林黛玉在葬花,在院子里听戏,黯然神伤。

那个看似刻薄的女子,流泪确实让人心疼。那句唱词,也不经意间记在了心里: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写的真是好。百度了这句话,原来经典的句子,远远不止这一句。很早之前就听过一句话“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便是这样一个故事。

今日又来看,却不是舞台版。梅兰芳是京剧大家,他的这曲昆曲游园惊梦,实在是不能错过的经典。

电影相比于舞台版是更为灵活的表现方法,虽然没有舞台形式那么有传统的韵味,但是布景的精致和演员的华丽阵容也算是很令人期待的形式。

演杜丽娘的是梅兰芳。他出现的那一刻便好像突然明白了他为何是四大名旦之首。当时的梅老已经是六十六岁,演的少女杜丽娘依旧妩媚柔美,身形消瘦却舒展,很有大家闺秀的气质。

开腔微觉违和,因为没有我以为的传统昆区的圆柔,声调拖的偏长,起伏和缓,几乎没有很大的情绪变化。后来看杜丽娘,尤其是她独自在闺房里感念春情的时候,便觉得这个杜丽娘就该是这个样子的。温婉和煦,有女儿家的闲愁,也有大家闺秀的矜持。说愁也是淡淡的,但是却格外动人。这个女子就该是这样的——沉静,气质悠然。

我是觉得对梦中相会念念不忘的杜丽娘内心该是很倔强的,而梅兰芳的这种沉静使杜丽娘这个角色后来的执念有了可能的解释。情不知所起,但是心动了,便是执着的。

春香是言慧珠扮演的,又是一个大家。是梅兰芳的高徒。看过几个版本的春香,都是娇俏可人,活泼灵动。而言慧珠这一个,却是最大气的。她演的秋香动作敏捷灵巧,声音也婉转灵动。难得的是并不显的轻浮聒噪。

言慧珠在镜子里亮相的那一眼,杏眼朱唇,眉目生动。好一个俏春香。在前半部分春香和杜丽娘的唱词都很多,春香一开口,就可以明显的和杜丽娘分开,不只是声音本身的变化,言慧珠的一句一字,都带着灵气。听来生机勃勃,让人过耳不忘。

再来是柳梦梅,其实一出场的时候有过腹诽,如此一个柳梦梅实在是……苍老了点。实际上那时候的俞振飞也是六十多年岁了。小生扮相不可能还如而是年轻时候的面冠如玉。但是气质还是有的,俞振飞算得上是名副其实的儒生,他学识渊博,出自昆曲世家。演的书生秀才更带着与生俱来的书卷气。虽不能说是英俊潇洒也可以冠之风流倜傥的评价的。

他折柳出现,手执柳枝让杜丽娘作诗的时候的风流揶揄,大概也算是吸引人的吧。杜丽娘与他一见倾心既是命定的姻缘,也是不得不陷进去的温柔陷阱。

故事不算是秘密了,几乎人人都知道牡丹亭的故事。这部电影的难得之处大概是对这个故事的阐述到了唯美的境界。不夸张的说,在电影的一个小时了,或人或景随便截屏都是一副别有韵味的画,古色古香,如入仙境。

这部分其实是唱不了一个多小时的,可是电影里的场景切换,大场景里面的人物的唱念做打,加上梅兰芳较慢的唱腔,让这部戏显得节奏并不快。然而却是有味道的。觉得那个时代里的小姐丫鬟,才子佳人就该是这个样子的。

春香对杜丽娘说,院子里的景观之不足,不如回房明日再看。古代的审美大概就是这样的,有美景,不必看尽,留下来,按耐住好奇,也是古人独特的情趣。

时间是很悠长的,在历史里的哀怨嗔痴大概也是悠长的。这也可能是古代戏剧为何都是现在看来过于缓慢的声腔在当时为什么会如此风靡的原因了。慢是符合当时审美情趣的。

再有《牡丹亭》里一句:“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柳梦梅的这句实在有些“调戏”的意味。光阴似箭,红颜易老之类思想也貌似是深得杜丽娘芳心所想。所以才有了牡丹亭的爱情故事吧。

值得一提的是,当杜丽娘睡着之后,有两个花仙探空而来,讲述他们两个的姻缘牵绊和故事走向,这个在传统戏剧里面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虽然那时候的特效在现在看来实在是渣到不忍吐槽,但是那时候确实是一大突破了,还有在梦中部分花仙们的一段融合和民族舞和戏剧的舞蹈,让人眼前一亮。

其实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感慨之下的不仅仅是杜丽娘和柳梦梅的故事。这个电影的三个主角的人生,同样的令人唏嘘。梅兰芳先生在演唱这段戏之后的第二年,便与世长辞。言慧珠在这部电影上映的这一年也就是1960年和俞振飞喜结连理,他们是故事里的春香,和故事里的柳梦梅。

现实中可能也同样荒谬,这对差20岁的夫妻没能白头到老。四十七岁的闫慧芳在文革开始的时候便不堪迫害悬梁自尽。而俞振飞,在九十年代初,以九十多岁高龄告别了人世。斯人已逝,这部游园惊梦已是绝唱。

可能昆曲咿呀的旋律和红楼梦是一样的。她们的韵味埋得深,但是滋味长。适合浮躁的时候沏一杯茶,在淡色灯光下慢慢沉淀。它们是历史留下来最好的珍宝,很适合当孩子还牙牙学语的时候,当做童年的背景音。这样的环境下养出来的人,大概也是难得沉静和优雅的吧。

作者简介:

小闲,吃土闲人一个。伪高冷真呆萌,假洁癖真强迫症。日常懒散,间接性抽风。愿望是当一只猫。写文为了娱己,得共鸣者实为幸运。大学要毕业预备军,中文系正统出身的非正统文学爱好者。

红晨客栈,ID:shwbh_cc,期待与你相遇!

本文为头条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