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河南电视台都市报道:
在2019~2020年的两年间,河南省郑州市的李先生靠卖二氧化碳赚了3000万元。李先生的父亲无法理解,甚至以为李先生搞得是传销和诈骗。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个报道,肯定和李先生的父亲一样无法理解的,二氧化碳明明是温室气体,咋就能这么挣钱?
其实不只是李先生经营的公司如此,卖电动车的特斯拉一部分营收也是类似的。
根据特斯拉的财报显示,2013年到2021年之间,特斯拉依靠卖碳积分的收入达到了53.4亿美元,其中2020年这一年,特斯拉卖碳积分的收入就达到了15.8亿美元。
不仅如此,根据特斯拉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碳积分销售营收为6.79亿美元。碳积分的收入已经成为了特斯拉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堪称当代“卖炭翁”!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卖炭”还能挣钱?网上流传着考“碳排放管理师”就能躺赚高薪,是真的吗?
碳达峰&碳中和一直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如果要问未来有哪些风口?那么,“碳达峰”和“碳中和”(简称“双碳”)绝对是绕不过的话题。
由于全球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根据一些研究表明,过去全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猛增,全球变暖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因此,全球各国开始响应号召,共同承担减排的义务,制定减排方案。
其中,“碳达峰”指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而“碳中和”指的是:
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2021年9月,在第七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上,我国承诺:
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
我国现在的碳中和目标是:力争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根据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做的模型测算,碳达峰的数值为108亿吨,而我国2020年全年的碳排放总量达近99亿吨,说白了就是在接下来的10年里,增速极为有限,碳排放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不到1%。
如果要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需要的是全行业共同的努力,要在全产业链上尽可能地进行整改和优化。
根据多家机构的测算,到2060年,要实现碳中和,我国拢共需要投入140万亿人民币,平均下来就是3.5万亿/年。
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40年里,每年需要拿出GDP的2%用于投资碳中和,这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投资,同时也意味着碳中和的产业规模非常宏大,将会创造大量的商业需求和工作岗位,这也就是未来40年里最重要的风口。
不过,这么巨大的投资规模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是不太现实的,需要其他方式共同发挥作用。
那么都有哪些方式呢?
绿色金融&碳交易现在能够想到的方式有绿色金融和碳交易。
我们先来说绿色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曾表示:
对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资金需求,需要建立、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引导和激励金融体系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绿色投融资活动。
大概的意思就是:加大力度支持碳中和相关的经济活动,引导资本投入碳中和相关的项目。说白了就是让碳中和的相关项目方融资更加容易。
除了绿色金融之外,碳交易也是现在备受瞩目的方向,不少国家其实都在尝试。
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仪式于北京、上海、武汉三地同时举办,全国碳市场正式开始上线交易。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碳交易呢?
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
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
听起来很抽象。我们举个例子:
企业A是一家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典型的碳排放大户;
企业B是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吗,生产纯电的新能源汽车;
每年年初,国家都会给每家企业发放具体的碳排放配额,这个配额就是这家企业碳排放的上限。
结果,企业A由于碳排放量实在太大,需要超过配额,它依然可以选择继续生产制造,只是需要从其他企业买到这个排放配额。
而企业B由于碳排放量少,正好有富余的配额,它就可以把碳排放配额卖给企业A,这也它还可以从中获利,这个过程就是碳交易的过程。特斯拉卖碳积分的本质就是在卖碳排放配额。
其实我们还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个事情。由于全球变暖是人类现在无法避免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要面对,也是每个国家,每个企业,乃至每个人都需要尽到的基本责任和义务。这意味着治理温室气体将会成为一个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成本。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进行商品交换时,可以看做是一种权利(产权)交换。那么碳排放权其实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权利,也应该可以被交换,某种程度上说,它就是企业生产制造的成本之一。借助碳权交易便成为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污染问题最有效率方式,所以碳交易其实也遵循了科斯定理。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成立,可以帮助解决碳中和相关项目融资问题。而想要完善碳交易的机制,就需要借助多项关键技术,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技术、大数据等。
因此,对于很多企业来说,碳中和其实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如果好好把握,说不定真的可能成为“风口上的猪”。
而李先生所任职的企业,就是河南省唯一一家做碳排放权交易的公司。这家公司2019年和2020年碳排放盈余80多万吨,通过碳交易盈利了3000多万。
“碳排放管理师”躺赚高薪?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常常会有骗子混迹其中,“双碳”行业也是如此。现在市场上涌现出了很多所谓的机构声称:报名费3500就可以代考“碳排放管理师”,躺赚高薪。营造出了一种考试拿证就可以躺赚的假象,但这其实是一场骗局。
2021年3月份,“碳排放管理员”(注意,这里是“员”,而不是“师”)确实是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只是指明了这是一个职业而已,并不能代表什么。多说一句,“碳排放管理员”这个新职业的职能定义为:
从事企事业单位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和咨询等工作的人员。
而所谓的“碳排放管理师”并没有列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当中,这意味着那些机构私自颁发的培训结业证,其实就是一张废纸,并不能代表具有从业资格,不是从业资格证,更不能挂靠获利。
根据人民网的报道,不少机构收了钱之后就联系不上了;有些机构宣传说“考取证书可获数万元挂靠费”,但结果却是一场骗局。
所以,不要被某些机构忽悠,也不要去报所谓的培训班。
#男子卖二氧化碳两年赚3000万##二氧化碳##碳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