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为菊科植物艾的叶。

艾叶田间管理(分布及田间管理)(1)

【原形态】

艾 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0-120cm。全株密被白色茸毛,中部以上或仅上部有开展及斜升的花序枝。叶互生,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长6-9cm,宽4-8cm,基部急狭或渐狭成短或稍长的柄,或稍扩大而成托叶状;叶片羽状或浅裂,侧裂片约2对,常楔形,中裂片又常三,裂片边缘有齿,上面被蛛丝状毛,有白色密或疏腺点,下面被白色或灰色密茸毛;上部叶渐小,三裂或不分裂,无柄。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复总状,长约3mm,直径2-3mm,花后下倾;总苞片形;总苞片4-5层,边缘膜质,背面被绵毛;花带红色,多数,外层雌性,内层两性。瘦果常几达1mm,无毛。花期7-10月。

艾叶田间管理(分布及田间管理)(2)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荒地林缘。

资源分布: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疏松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分株繁殖。3-4月挖掘株丛,分株栽种,按行株距33cm×33cm开穴,每穴栽3-4株,填土压实,浇水。

田间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可结合收获后进行,一般在5、7、9月,施肥以人畜粪肥为主。栽培3-4年后,老株要重新栽培。

艾叶田间管理(分布及田间管理)(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