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君子远庖厨,很多人会认为是男子应远离厨房,这也成了很多人不下厨房的理由。

我们看到很多的古代影视剧,历史文献,都能发现,大户人家的厨房里都是女子在做饭,男子是进都不进厨房等地的。那么君子远庖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孟子的君子之道(孟子君子远庖厨)(1)

认真做饭的男人很帅,不是嘛?

君子远庖厨,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君子远庖厨”,是孟子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原文是孟子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用我们现在的话就是说,梁惠王看见有人拉着牛去祭祀,不忍心看着牛瑟瑟发抖,决定用羊来代替牛,孟子说梁惠王有恻隐之心,是为仁善。

孟子固然有他的道理,但小编就不能理解了,因为牛可怜,不愿杀之祭祀,那么羊就不可怜了吗?善,难道不是众生皆平等吗?这给小编的感觉就是现代很多人说动物好可怜啊,不忍心杀了,然后我看不见杀生,我就可以心安理得的吃肉。一边说杀生残忍,一边说嘴里的肉真香!颇有掩耳盗铃之感。

凡有血气的东西都不要亲手去杀它们,把“君子远庖厨”作为仁慈的品德。归根结底,君子远庖厨,与不远庖厨,动物都因为“君子”被杀了,这两种行为有什么区别吗?孟子所赞成的,难道不是标准的伪善吗?

孟子的君子之道(孟子君子远庖厨)(2)

抛开个人的观点,我们去从儒家理论上寻找答案。

我们很少的时候就学习儒家理论,这种理论在初高中的时候学习的最多。学得越深,我们越会发现,儒家的哲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有很多不可取之处的。不可否认,儒家对于后代思想的深远影响,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崇拜,认为儒家理论皆是正确的。

儒家的哲学,有尊卑、高下、远近之分。亲人和路人同时溺水,要先救亲人,后救路人;父亲杀了人,儿子该背着他逃走,而不是大义灭亲。牛在眼前,羊不在眼前,就先爱牛。而且,牛是具体的牛,而羊这时还只是个概念,还不知道会被拉走的是哪只。所以,孟子说,这就是梁惠王的恻隐之心。

孟子的君子之道(孟子君子远庖厨)(3)

君子远庖厨,是要保全其恻隐之心。这里我们就要辩证一下,何为善,何为伪善。

善者是出于本心的善,他们不忍心伤害他人,也不忍看到别人受到伤害。于他人危难之中伸出援手,所求得最多不过的内心的满足。

伪善者则不同,他们的善只是一种伪装,在慈悲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例如骗取到别人的信任后,用一些卑劣的手段为自己谋求最大化的利益。

从这个概念出发,孟子用君子远庖厨劝诫齐宣王实行仁术,那么这就是大善。

对于事物的观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君子远庖厨,是恻隐之心,还是伪君子假仁善,你怎么认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