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 3000 / 阅读需要 8 min
作者 | 马晓韵 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今天久违地给大家推荐一部电影《Her - 她》,一部亲密关系的解密电影。这本是一部未来题材的科幻电影,但《她》的本质和内核,其实是在讲述人与人的关系。
故事发生在2025年,一个科技相当发达的年代。主角西奥多是一位“书信代笔人”,给那些不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代写情书。
尽管大量使用暖色调,依然很容易看出西奥多非常孤独。他不爱社交,缺少爱好,沉浸在离婚的阴影中一年之久,房间依然零落得像刚有人搬走。
然后呢,他爱上了自己那套名叫“萨曼莎”、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工智能系统,大概可以理解为一个极度成熟的Siri。
男主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人工智能系统,这位“萨曼莎”,是为他量身定制的。
她足够聪明、幽默、细腻,思你所思,想你所想,为你所用,你会有何种体验?
如果这并不能打动你,那请再想一下,如果有个人:帮你整理杂物、清理垃圾、关心你的想法、关注你的感受、让你信任、体贴入微、对你充满好奇、欣赏你、倾听你、带给你激情还随叫随到,你是否能抵抗这人走入你的内心?如果他/她浑身上下透着可爱,跟他/她相处毫无压力,并且常常用艺术才华打动你,还特别懂你、理解你、体谅你,你是否会愿意与他/她长久相伴?
以上这些,萨曼莎这枚AI都做到了。
其实上面所说的这些期待,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的原欲——
就像小婴儿在前语言期,不用说话妈妈就知其心意,给他呵护照料并送来关心、温暖,甚至在小婴儿的世界里,没有“妈妈”和“我”的概念,他们会觉得“我和妈妈是一体的”、“妈妈和我是一样的”、“整个世界都为我所用”。
这种需求越是早年被满足,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越好地被修正。长大时我们势必会意识到,妈妈和我是不同的个体,妈妈有时无法满足我,甚至让我失望愤怒。但我们也发现,自己并不会被这种失落摧毁,进而我们能够承受更多关系中的失落。
世界上没有一百分的养育者,只是当人遇到不合格的养育者,这种原欲就被极大地压抑——从而在长大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经意地搜集“理想妈妈”的标准,通过电视、小说、路人甲......
这些时刻,我们就会“希望有个人可以像那样爱我”,产生许多想象,这就构成了我们日后对另一半的期待,也就是“The right one” (对的那个人)。
从这个角度看,爱一个人,其实爱上的是自己的期待。
影片最初,当男主被问及和母亲的关系时,他犹豫道:“当我跟她说话时,她的回应都是关于她自己”。这句话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正因为母亲没有足够好的倾听、尊重他,相反却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延伸”,所以使得男主内心无比渴求一个全然灌注的倾听者。
在以往的亲密关系中,男主也不善表达自己,他更习惯于将自己封锁起来,嘴上说着“一切都好”,却不断带给另一半愤怒和距离。这正是他第一段婚姻中的核心议题。
婚姻中的矛盾,很多时候都关于权利争夺。就像两个小孩为了玩具可以打起来,夫妻双方也经常为了权利而争吵、抢夺、攻击、贬低,让彼此感到糟糕。
任何一段关系总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我们总会醒悟,身边睡的不是什么完美恋人,而只是一具普通的皮囊,和不太美好的灵魂。
于是,失望、愤怒、悲伤会一股脑涌出来,就像当年那个对父母哭嚎的婴儿。
而最终让我们彻底爆发的点,可能只是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厕纸该向外卷还是向里卷。
那么,究竟该如何经营一段关系?
电影在很多地方给出了答案。
男主爱上了人工智能萨曼莎,因为“她”懂得自己的一切,给他需要的一切体贴。但他也逐渐发现,在这段看似美好的关系里,藏着太多隐忧:
首先,萨曼莎只是电脑系统,这个优秀聪颖的AI不具有肉身,不能与他同生共死。
其次,作为一枚出色的AI,瑟曼莎成长得太快,她很快就学会了人类的情感和思维,且并不满足于此,西奥多的两段关系,都是这样出现的危机,“两个人都在彼此的速率上成长,只是朝向不同方向。”
最终,西奥多意识到,这位理想伴侣并不具备人类的局限性——萨曼莎虽然绝顶聪明,却不能理解当她说自己“同时和8617个人聊天、和其中的641个人恋爱”时,为什么西奥多会彻底崩溃。
因为作为电脑的她,并不了解人类的焦虑。
焦虑令人恐慌、担忧,促人改变,也令人排他,这是我们的生物本能。
瑟曼莎并不理解,她的电脑世界中,爱一个人是扩能,爱许多人其实是增加了对于爱人的存储,她的“爱你有增无减”,是人类无法接受的。
生活中,心理咨询师也常常被来访者理想化,“一个可以拯救我的人”、“一位可以解决我痛苦的权威”、“一位全知全能力量无穷的智者”......这些期待,往往让大家在咨询关系中很信任、依赖咨询师。
但逐渐地,我们又会发现,在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过程中,改变我们的只能是自己。
这时,我们会对咨询师失望、不满、愤怒,甚至会觉得很多不好都是咨询师造成的,“他/她不过是个无力的普通人”、“也许他/她并不希望我好起来,只是想借我增加收入罢了”、“我感到被利用、被欺骗了”——就像终于发现父母并不全能的孩子,就像终于发现另一半并不完美的恋人。
出现这种感受,其实意味着咨询抵达了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阶段,这个阶段可能感觉相对漫长,因为“被动”是人类的本能,我们总期待别人来搭救。
但这一阶段的收获和成长,往往也是最大的。
在得不到搭救时,我们便可能想要结束咨询,甚至都懒得和咨询师当面讨论。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也可以试着想想,是不是在生活中,自己也做过类似的逃兵?
是不是每当遇到一些困难的、艰涩的、不满意的地方,每当在关系中感到无助、羞耻、愤怒、难以承受,就想要撤离、躲避、毁掉一切、重头再来?
经营一段关系,尤其当理想遭遇现实之后,继续坚持是非常不易的。
对此,我有六个字的建议:“活下来,活下去”。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一位非常可爱的老爷爷唐纳德温尼科特所说。这位老爷爷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心理治疗师,也通过广播手把手教会了万千新妈妈如何养育孩子,对心理学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题外话,这位老爷爷并没有自己的孩子,这也从侧面说明,咨询师并非需要经历和你一样的人生才能理解你,他/她的知识与经验也许已经足够为你提供安全接纳的成长环境)
“活下来”,其实是在愤怒和攻击中存活下来。我们往往一方面内心愤怒,一方面又害怕愤怒,担心爱的客体会真的被这种愤怒“杀死”。这虽然不成立,却是很多人的想象,甚至将这种愤怒向内转为自我攻击。
所以作为咨询师,在来访者的失望和攻击中“活下来”,去接纳来访者的全部,是重要的必修课。
至于正处于一段关系中的你,需要渐渐学会安全、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意识到:你和你爱的人,是可以在这种失望中存活下来的。这可能不美好,你可能也并不喜欢,但这能帮你意识到这段关系是真实的。
“活下去”,则是指我们可以在出现分歧、矛盾时,清晰地表达自己。同时尊重对方作为一个独立个体,也有其自己的想法、观点。
不要期待改变对方,而是更多地了解自己;明白每个人的局限性,并学着接纳这种不完美。
如此,我们的内心方能真正获得成长,不再期待对方给什么,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并努力去争取。
如电影所说,“过去”只是我们讲给自己的故事,我们给故事赋能赋意,此刻读文章的你,也正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电影最后,男主和朋友艾米恍如梦醒,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前一段关系中,有着怎样不切实际的期待,又是如何无意识地毁掉了这段关系。
就像西奥多在给前妻的信中写道:“我感到很抱歉,对于曾经我想让你说出的话,期待你成为的那个人。”
真正的相伴,不完美,却很美。
马晓韵 ✑ 撰文
野生好人 ✏ 封面
相关阅读
爱情里这种“精神虐待”,比“冷暴力”更令人生厌
视频|心理咨询师眼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自杀式单身:不擅社交的人,跟恋爱都比较绝缘?
心理咨询 / 心理求助 / 心理治愈
点击阅读原文,来「简单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