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6日,广州塔“小蛮腰”滚动播放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公益宣传 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供图扫码阅读专题报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哪?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哪(院士坐镇支招献计)

首届网络安全宣传周在哪

9月4日-6日,广州塔“小蛮腰”滚动播放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公益宣传。 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供图扫码阅读专题报道

当前,信息革命时代潮流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发生历史性交会,维护国家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愈加凸显。9月5日,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的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开启,并于线上举行开幕式暨网络安全高峰论坛,接下来还将通过多元形式和内容,宣传网络安全理念、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助力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大力营造全社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的浓厚氛围。据悉,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将持续到9月11日。

网络安全高峰论坛线上举办

沈昌祥、谭建荣院士演讲

2014年以来,广东省每年均举办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今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将继续深入宣传贯彻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宣传贯彻对网络安全工作“四个坚持”的重要指示,并结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主题,根据中央网信办统一部署,由省委网信办牵头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广电局、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省通信管理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主办,广东省互联网业联合会、南方都市报、N视频联合承办。

9月5日上午,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幕式暨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于线上举行。活动上,升级版卡通IP“网安大侠”以及虚拟主持人“爱加”新颖亮相,同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谭建荣发表主题演讲,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建设支招献计。

随后,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鹏飞,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处长程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淦森依次主题演讲,深入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面临的网络安全挑战,并分享针对各自所在领域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思考。

多形式、深层次、接地气

宣传理念普及知识推广技能

本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接下来一周,将陆续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上线“‘网安大侠带你探秘真相’剧本杀”互动游戏,推出“共话网安”系列访谈等内容,并开展校园日、电信日、法治日、金融日、青少年日和个人信息保护日等主题日活动。

此外,广东省委网信办联合省教育厅、省通信管理局、省公安厅、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团省委、省妇联等单位,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我守护”活动,通过拍摄系列视频短片,呈现广东网络安全工作者形象,营造人人争做网络安全守护者的氛围。

活动期间,广州塔、部分地铁站、公交车、报刊亭也将展示公益广告,多形式、深层次、接地气地推动全社会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

院士高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

打造网络空间主动免疫安全可信新生态

在昨天的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打造网络空间主动免疫安全可信新生态”为题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了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保障问题。

网络安全风险实质是利用缺陷攻击

数字化转型浪潮加剧,万物互联之下,网络攻击从数字空间延伸到物理空间,对网络安全提出严峻挑战。沈昌祥认为,必须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对于如何构建,沈昌祥表示,首先要认清网络安全本身的实质是什么。他指出,网络安全风险源于图灵机原理少攻防理念、冯诺依曼结构缺防护部件和工程应用无安全服务的先天性脆弱缺陷。再加上认知科学的局限性,设计IT系统不能穷尽所有逻辑组合,必定存在大量未经处理的逻辑缺陷。因此,利用缺陷脆弱点挖掘漏洞进行威胁攻击是网络安全风险的永远命题。

沈昌祥表示,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即在实施计算、运算的同时,并行动态的全方位防护,使得计算任务不被篡改和破坏,达到预期的计算目标,相当于人体通过免疫系统的运转来确保健康。因此,应按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战略及等级保护制度要求以基础原理、核心技术和工程应用创新,用安全可信网络产品和服务构建主动免疫防护的保障体系。

构建主动免疫可信计算防护保障体系

传统“封堵查杀”补丁已经难以应对未知恶意攻击,沈昌祥提出了一种新模式,即主动免疫可信计算,据其介绍,这是一种运算的同时进行安全防护的新计算模式,以密码为基因抗体实施身份识别、状态度量、保密存储等功能,能及时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与排斥进入机体的有害物质,相当于为网络信息系统培育了免疫能力。

沈昌祥指出,其次是要建立基于计算部件和防护部件的“二重”体系结构,“安全办公室”“警卫室”“安全快递”三重防护框架,以及对人的操作访问策略四要素,即主体、客体、操作、环境进行动态可信度量、识别、控制,以实现人机交互可信,从而发挥5G、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动能作用。

此外他认为,建立一个新型基础设施安全可信管控体系,要按照网络安全法、密码法、等级保护制度、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的要求,通过风险分析、规范建设、严格测评、监督检查、感知预警五环节全程治理,确保体系结构、资源配置、操作行为、数据存储、策略管理可信。最终主要实现六大防护效果,即攻击者进不去,非授权者重要信息拿不到,窃取保密信息看不懂,系统和信息改不了,系统工作瘫不成,攻击行为赖不掉。

可信计算3.0产品链将形成巨大产业空间

沈昌祥已为可信计算布道多年,在他看来,中国可信计算源于1992年立项研制的“免疫的综合安全防护系统”,如今已进入可信计算3.0时代,形成了自主创新安全可信体系。

如今,可信计算广泛应用于国家重要信息系统,如:增值税防伪、防伪、二代居民身份证安全系统、中央电视台全数字化可信制播环境建设、国家电网电力数字化调度系统安全防护建设,已成为国家法律、战略、等级保护制度要求进行推广应用。

如《网络安全法》对“推广安全可信的网络产品和服务”提出了要求,《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强调“尽快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安全可信的产品推广应用”,此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2.0标准及“关基”条例也要求应当优先采购全面使用安全可信的产品和服务来构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沈昌祥认为,完备的可信计算3.0产品链,将形成巨大的新型产业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

保护网络安全涉及五个要点

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以“工业互联与网络安全:问题、挑战与对策”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深入剖析工业互联内涵,解读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的要点。

工业互联要避免“无用论和万能论”

信息技术改变人类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谭建荣认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出四个主要特点:由互联网技术发展到物联网技术,由虚拟现实技术发展到增强现实技术,最近又发展到元宇宙技术,由网格计算技术发展到云计算技术,由机器学习技术发展到深度学习技术,形成包括智能制造、混合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内的典型综合交叉领域。

谭建荣在演讲中梳理了工业互联的发展脉络:有了互联网和随后发展出的物联网,形成了一大批工业数据,通过挖掘把数据的联系及隐含的规律和价值找出来,形成数据智能,将其用在工业上,就形成了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在工业互联的驱动下,形成了人机交互技术、工况感知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自主学习技术、自主决策技术等典型技术。在其看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常见的误区:一是“无用论”,如企业认为没有用工业互联,产品照样做得出来、卖得出去;二是“万能论”,认为有了工业互联网可以包治企业的百病。

谭建荣认为,在工业互联网的基础上,想用机器人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首先要用好数字化技术、网络化技术,所有这一切都不能替代行业本身的产品设计技术、产品制造技术。工业互联,联什么?谭建荣提到,首先要做到硬件互联、软件共享、数据集成,有了这三个方面,才有市场互联、设备互联、资源互联,进一步做到工业互联、科技互联、知识互联、人才互联。

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侧重不同

谭建荣认为,互联网可以从网络、数据、安全这三个方面来理解,“金三角哪个都不能少,哪个都不能缺”,要强调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三个层面的安全,这三个层面侧重点有所不同。

网络安全问题近年来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各国发生的黑客袭击网络事件造成了不少损失。谭院士在演讲中提到,网络安全包括网络硬件及网络软件的安全,有网络本身安全及网络联接的终端安全两方面的含义,分为捍卫网络空间主权、维护国家安全、提升网络空间防护、夯实网络安全基础、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完善网络治理体系、打击网络恐怖和违法犯罪、个人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多个层次。另外,谭院士还详细解读了网络安全的分类及不同类型涉及到的热点和重点。

谭建荣提到,在保护网络安全中涉及到五个要点:一是保密性,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用户、实体或过程,或供其利用的特性;二是完整性,数据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即信息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和丢失的特性;三是可用性,指对信息或资源的期望使用能力,即可授权实体或用户访问并按要求使用信息的特性;四是可控性,指人们对信息的传播路径、范围及其内容所具有的控制能力,即不允许不良内容通过公共网络进行传输,使信息在合法用户的有效掌控之中;五是不可抵赖性,也称不可否认性,指在信息交换过程中,确信参与方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都不能否认和抵赖曾经完成的操作和承诺。

最后,谭建荣院士还就网络安全与产业发展围绕、网络数据资源的来源与拓展、网络安全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网络安全硬件的构建与维护、网络安全软件与算法的研究、网络安全云服务平台的打造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

亮点

六位院士大咖寄语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9月5日开启,系列活动将持续到9月11日。六位院士大咖特此发来视频寄语,祝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圆满成功。寄语本届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的分别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宗本,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邬贺铨、钟南山、郭仁忠,以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俊龙。

专业过硬、勇往直前!广东“网安大侠”酷炫升级

网络的战场没有硝烟,但是虚拟空间的刀光剑影从未停歇。守护网络安全,你我有责!9月5日至11日,2022年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开启,新版卡通IP“网安大侠”也在开幕式暨网络安全高峰论坛上亮相。

升级版“网安大侠”头顶尖形触角,敏锐捕捉风险漏洞;蓝色眼睛闪烁,犯罪分子无所遁形;手持带有广东省网络安全宣传周logo的盾牌,有效抵挡网络攻击;胸前绘制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logo,呼吁全民参与、共同防御。“网安大侠”以蓝色、白色为主体色,寓意科技感和正义感,专业过硬、勇往直前的网络安全守护者形象跃然而出。

纵论网安

广东省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杨鹏飞:

强化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守住数字政府生命线

当前,我省数字政府建设已全面进入2.0阶段,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必须要有网络和数据安全的有力保障。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把安全发展贯穿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全过程,守住数字政府建设这条生命线,为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应有作用。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

加快推动广东算力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布局

广东是“东数西算”工程的重要参与者。现阶段,广东省算力基础设施发展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总量规模与我省经济体量基本匹配。增长速度基本合理。三是算力供给效率较高。四是已形成多元主体共生、多层次算力协同的算力供给格局。

但对比新发展形势下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广东算力基础设施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我们要以国家战略工程为重点,加快推动全省算力基础设施科学合理布局,努力构建绿色低碳、技术先进、布局合理、供需匹配、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资源和算力供给体系。

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普惠金融处处长程文:

探索金融数据在大湾区内高效安全有序流动

当前,金融应用场景的数据共享、开放与流动面临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以及确权等问题,而现行法律法规仍处于不断探索进程中。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数据资源高效安全有序流动,核心是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探索构建应用场景“三维”数据安全体系。因此,建议首先要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尤其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数据属于国家核心数据,须实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此外还须结合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探索推动金融数据资源应用,按照“最小化原则”精准研判、输出,确保数据用得安全。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

面对物联网安全发展挑战

需要相应轻量化的安全解决方案

随着物联网设备种类和数量剧增,物联网应用场景与安全边界随之扩张,如何安全存储和高效安全传输海量物联网设备背后的海量数据?如何将异常数据和设备从日常海量数据和设备中快速识别出来?这些问题都值得研究。

面对物联网安全发展趋势与挑战,需要相应轻量化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如轻量级密码技术、可批处理的密码方案。在物联网应用程序与固件方面,应当注重发展基础安全算法/协议/系统。此外,也应注重加强物联网的通用体系架构建设,以及物联网的标准化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淦森:

信息技术带来伦理安全、秩序安全等问题

从社会层面,变革信息技术会带来伦理安全和秩序安全问题。

在用工时,伦理上应保证不滥用劳动力,而计算机并不会考虑这些。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的劳动量极大提升。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一架普通的无人机上安装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并增加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此后,无人机可任意追踪并攻击一个人。人工智能对传统机器的赋能很可能突破人类的伦理底线,这不应该是科技发展的未来,科技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对人类伦理进行保护和保障。

出品:南方都市报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

统筹:邹莹 凌慧珊

采写:袁炯贤 林芯芯 张雨亭 王一雪 李雨佳 熊润淼